立冬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立冬”節氣,是進入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為冬季開始。冬在五臟應腎,腎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立冬養生方面的小常識,供大家參考。

  立冬養生飲食常識

  立冬養生吃什麼——動物肝臟、胡蘿蔔

  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立冬養生吃胡蘿蔔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其次,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立冬養生吃什麼——芝麻、葵花子

  寒冷天氣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立冬養生吃什麼——吃餃子

  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當然冬至那天比如在山東滕州一帶也有喝羊肉湯的習俗。

  立冬養生吃什麼——海帶、紫菜

  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面板血液迴圈加快,抗冷禦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髮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立冬養生吃什麼——羊肉、鵪鶉和海蔘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蔘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氣溫驟降,身體一些部位對寒冷特別敏感,應當特別注意保暖。

  立冬補冬

  中醫認為,立冬這一節氣到來後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

  在我國民間有立冬補冬之習俗,每逢這天,人們要以不同的方式進補,說是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可以抵禦嚴寒的侵襲、提高人體免疫功能,還能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千萬不可盲目進補,特別是老年人,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攝入不能太多,以免誘發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可以吃一些燉母雞、精肉、蹄筋,並經常飲用牛奶、豆漿,這些對血脂影響都不大,還可增強體質。

  立冬節氣的故事

  立冬是24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其交節時間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自太陽黃經到達225°時始。

  曆書中說:“鬥指西北維為立冬。冬者終也,立冬之時,萬物終成,故名立冬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則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其實,我國幅員遼闊,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

  如果按氣候學上以下半年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為冬季的劃分標準,則“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地區的氣候規律基本吻合。而在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北京地區於10月下旬也已是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後才真正開始。但不管怎樣,立冬過後,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於此時地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盈餘,所以一般還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十分宜人。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也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

  從多年的平均狀況看,11月是寒潮出現最多的月份。劇烈的降溫,特別是冷暖異常的天氣對人們的生活、健康均有嚴重的不利影響。所以在此節氣期間應注意天氣預報,並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做好保暖防寒。

立冬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立冬養生食譜有哪些
相關知識
立冬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立秋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立秋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冬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冬季艾灸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冬季幼兒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幼兒冬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冬季健康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冬季水果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女人冬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要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