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小班教育有關的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幼兒期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關鍵時期。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情緒對3歲幼兒的支配作用很大。他們容易激動,而且激動起來難以控制。小班幼兒不僅依賴成年人,而且夥伴之間的交往對他們的情緒也有很大的影響。今天一大早,我像往常一樣熱情的接待班裡的每一個幼兒入園。我站在門外看著不遠處宇宇跟奶奶正往這邊走過來,怎麼看著宇宇眼睛很溼潤啊。我急忙趕過去詢問什麼情況,奶奶用不解的眼神看著問我:“老師,昨天晚上他也不知道做了個什麼夢,半夜哭著說你別打,你別打。老師,你說他是不是在幼兒園裡面受欺負了啊,還是做錯事情被老師批評了呀?今天宇宇怎麼也不樂意來幼兒園。”

  話聽到這裡,對於孩子奶奶的一系列疑問和不解,我用心平氣和的話語跟他奶奶說;“對於他不愛上幼兒園的事情,我會做進一步的瞭解,及時發現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瞭解好以後會及時跟您溝通,您看怎麼樣?”他奶奶微笑著說:“謝謝你能這麼理解孩子。”

  平時他在幼兒園一直表現不錯啊,也是個挺活潑的孩子呀!怎麼會不愛上學呢?看來我對孩子還是欠缺著更進一步的瞭解啊。觀察了他一天沒有得到什麼答案。可就在放學前的戶外活動時讓我看到了事情的曙光。

  戶外活動時,他跟班裡的另一個男孩子偷偷跑到一邊,兩個人好像在商量什麼事情。我靠近他們,發現他們在玩警察抓小偷的遊戲。兩個人用手指當作槍,嘴巴里面還不時的發出打、打、打、的聲音。當他們發現同一個目標時,宇宇會說;“你別打、你別打、你別打啊,讓我打······”看到這裡,事情終於得到了答案,我不禁暗自竊喜起來。時間過得很快啊,一眨眼就到了放學的時間。

  我把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跟他奶奶及時做了溝通。他奶奶微笑著說:“給老師添麻煩了,感謝你對孩子的照顧,以後我們家長也會配合老師的工作,實現家園共育的目標”看著他她奶奶滿意的笑容,我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我真一直在努力。

  篇二

  每天午睡小朋友們彷彿有無窮的精力,都特別興奮,就是不願意睡覺。由於晚上沒睡好覺,我忍不住打了個大大的哈欠,隨即,淚水充滿了眼眶。若琳看見了,好奇的看著我,問:“老師,你怎麼哭了?” “我沒哭。” “沒哭怎麼眼裡都是眼淚啊?” 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裡怎麼會有淚呢?” 晨晨撓撓頭:“是因為我不願意睡覺嗎……不對,老師你剛才打了個哈欠,所以你流淚了。” “對啊!若琳真棒!觀察的真仔細。那你知不知道老師打哈欠流眼淚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呢?”若琳低下頭想了一會,說:“老師,你是不是想睡覺啊,困了打哈欠可難受了,那我們一起睡覺吧。”從那以後,若琳每天中午都睡午覺,而且睡得很香很甜。

  中班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分辨能力也有所增長,對於特別淘氣的孩子我們要有耐心的跟他們說清楚怎樣做才會讓別人開心,怎樣做一個好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個做“好孩子”的願望。

  篇三

  幼兒期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關鍵時期,我認為,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最重要是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作為小班教師,首先就要學會善於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採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育,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來糾正幼兒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進餐習慣,從小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與家長溝通,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我班幼兒獨立性較差,依賴性強,多數幼兒在家是成人餵食的,更由甚者是追著喂,哄著吃。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由於生活衛生習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著轉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開學後,我們發現幼兒偏食、挑食的現象較嚴重。但幼兒飲食習慣的可塑性較強,就有意識地進行了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及時地糾正他們的不良飲食習慣,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不少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存在著重智力開發、吃得“好”,卻輕行為習慣培養的現象,許多幼兒形成吃飯挑剔、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體營養比例失調,引起各種營養不良症狀,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利用平時的家園欄和家訪,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平衡膳食,向家長做好宣傳教育,只有合理的營養才能確保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通過遊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我們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

  讓幼兒瞭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汙染。特別是孩子,由於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飯前不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而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面板清潔,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通過小競賽,讓幼兒掌握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溼、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淨,甩手上的水***,剛開始學時,一不注意,孩子們的袖子就弄溼了,藉此機會,我就給孩子們做示範——挽袖,並一邊洗手一邊教幼兒說:“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這樣,孩子們把洗手當作遊戲,使幼兒養成食前洗手的好習慣。

  三、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幼兒的偏食、剩飯情況 。

  1、 及時調查、瞭解幼兒的偏食情況在瞭解中,我發現幼兒的偏食習慣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家長從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種食物;身體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習慣;情緒不穩定等。

  2、 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1***榜樣示範法。根據小班幼兒“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我就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告訴他們老師最愛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並及時表楊,為他們樹立榜樣,幼兒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後地大口大口吃起來。

  ***2***“打預防針”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兒對某種食物高興時能吃一些,不高興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對待這類幼兒,我採用“打預防針”的方法。在飯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遊戲,然後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麼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最後我告訴他們今天吃的是一種營養特別豐富的菜,多吃它會長高,長聰明,看誰吃得又多又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動,相互比著吃,往往會吃得很香。

  ***3***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實的。對這類幼兒我採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綠色蔬菜,開始她一看到綠色的蔬菜就搖頭,現在能稍微吃點了。

  ***4***物質鼓勵法。對偏食、剩飯的幼兒我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給予鼓勵,發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得到了有效改善。

幼兒園小班教師教育隨筆
關於小班保教的隨筆
相關知識
與小班教育有關的隨筆
與家庭教育有關的隨筆
有關大班教育感言的隨筆
與創新教育有關的探討論文
與家庭教育有關的論文範文
與家庭教育有關的研究論文
與家庭教育有關的論文
與安全教育有關的句子
農村小學教育有關的論文
與數學教育有關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