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養生禁忌事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立夏過後,天氣漸漸開始熱了,此階段養生很重要。但初夏養生你真的會嗎?初夏養生禁忌有哪些?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初夏養生禁忌

  1、多喝啤酒能解暑

  熱天的,喝一杯啤酒是再好不過了。但是,啤酒雖然很也不能貪杯啊。如果多喝了的話,不僅不會讓我們感受到涼意,反而會致使我們全身發熱,並會加重口渴和出汗的狀況。

  2、晨練越早越好

  許多人都認為夏季晨練越早越好。其實,在天亮之前或天朦朦亮的時候,空氣並不清新,不利於健身。據專家研究,在夏季早晨6時前,空氣中的汙染物最不易擴散,是汙染的高峰期。此外,日出前,由於沒有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周圍並沒有多少新鮮氧氣。太早晨練易患感冒,引發關節疼痛、胃痛等病症。故夏季晨練的時間不宜早於6時。

  3、空調應保持恆溫狀態

  許多人在夏季使用空調時,習慣將溫度定在某一個值上。其實,不斷調節居室溫度,可以使人的生理體溫調節機制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的適應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不致於經常患感冒或其他居室病症。當然,剛開始利用空調進行調節時,溫度變化幅度應控制在3攝氏度至5攝氏度之間;半個月後,幅度可逐漸提高到6攝氏度至10攝氏度。溫度變化也不要太突然,每次調節以1攝氏度至2攝氏度為宜。

  4、太陽鏡顏色越深越能保護眼睛

  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太陽眼鏡的鏡片顏色越深越能夠保護眼睛。其實,相反的,鏡片的顏色越深反而會造成眼鏡的損傷。所以,我們建議,太陽眼鏡的鏡片最好是灰色的或者是綠色的。

  初夏養生要注意的問題

  1、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汙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應立即洗手。

  2、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汙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時佩帶口罩,以免傳染他人。

  3、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4、每天開窗通風數次,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5、在流感高發期,儘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汙濁的場所;不得已必須去時,最好戴口罩。

  6、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也可減少感染的機會或減輕流感症狀。

  首先要辨證施治。如果是風寒感冒,具體表現為:身體發冷較重、發熱輕、頭痛無汗、四肢痠痛,鼻塞身重、流沖劑清涕、咳嗽、痰白清稀、口不渴、舌苔白,就要選擇辛溫解表、宣肺散寒藥。如小柴胡顆粒,荊防敗毒散***顆粒***,葛根散顆粒,參蘇感冒片。如果是風熱感冒,具體表現為發熱重、輕微發冷,頭脹痛,鼻流粘涕或黃涕,咽喉疼痛,咳嗽吐痰黃稠、口渴、舌苔黃或薄白,就要選擇清涼解表藥。如桑菊感冒片***沖劑***、銀翹感冒片***丸或沖劑***、板藍根沖劑、抗病毒口服液、柴銀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等。

  初夏養生食物

  1.草莓

  草莓被人們譽為果中皇后,鮮美紅嫩,果肉多汁,酸甜可口,香味濃郁,還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草莓的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多吃也不會受涼或上火。中醫認為,草莓性涼味酸,無毒,具有潤肺生津、清熱涼血、健脾解酒等功效。在初夏的時節常吃草莓,美味又清爽。

  2.西瓜

  夏令的主要水果之一。西瓜性味甘,寒。入心、胃、膀胱經。功效解暑除煩,生津止渴,利尿降壓。可用於夏天熱盛,汗出傷津,心煩口渴,小便短少。它西瓜還含有豐富鉀鹽,能彌補人體大量流失的體內鉀鹽。

  3.楊梅

  楊梅在我國南方盛產,有“果中瑪瑙”之稱。紅色、紫色的楊梅也屬於深色水果,富含花青素這種植物化學物,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楊梅中有機酸含量豐富,有機酸有一定刺激唾液、胃液分泌,改善消化,促進礦物質吸收等作用。

  4.獼猴桃

  因獼猴桃是獼猴最愛的一種野生水果,故名獼猴桃。因其維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一顆獼猴桃能提供一個人一日維生素C需求量的兩倍多,被譽為“維C之王”。其所含的維他命C和維他命E不僅能美麗肌膚,而且具有抗氧化作用,在有效增白面板,消除雀斑和暗瘡的同時增強面板的抗衰老能力。此外獼猴桃還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纖維,平均每斤獼猴桃的纖維含量為2.6克,可以促進人體碳水化合物的新陳代謝,幫助消化,防止便祕。在這個紫外線強烈的夏季,吃點獼猴桃還是不錯的。

  5.西紅柿

  西紅柿性微寒,可養陰生津、健脾養胃、平肝清熱,適於熱病傷陰引起的食慾不振、胃熱口渴等症。西紅柿含有的番茄紅素是一種抗氧化劑,可抑制某些可致癌物氧自由基,防止癌的發生。研究表明,常吃西紅柿會降低晒傷風險。糖尿病患者既可以把西紅柿當做蔬菜,又可以當做水果食用。

西洋參紅棗茶的功效有什麼
幹棗的營養價值
相關知識
初夏養生禁忌事項
中年人養生禁忌事項
肝病患者養生禁忌事項
健康養生禁忌事項有哪些
春季養生禁忌事項有哪些
老年人養生禁忌事項
秋季養生禁忌事項都有哪些
秋季養生禁忌事項
中醫養生禁忌事項
大暑養生禁忌事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