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自主學習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高中語文自主學習能夠有效發揮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1 高中語文教學面臨著三大難題

  1.1 語文教材與語文考題不一致。語文教學面臨的難題就是,語文教材與高考題目不能結合起來。我們老師改變不了二者的不一致,但我們得想辦法讓二者一致,這就是所說的“題在課外,能力在課內”。教師的作用就是通過教材教學生解題的能力,訓練他們解題需要的思維。

  1.2 教材的教授與考題結合,缺乏合適的理論和實踐指導。任何實踐活動的方法、過程都有繼承性,不論好壞、對錯。現在我們這些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或多或少地受著自己老師的影響,大學的和中學的。

  1.3 教學過程***環節***缺乏科學性。課前預習,我們老師是否給了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或者說學生預習了沒有?如果沒有充分閱讀,對文章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那麼,課上講解得再多,再清楚,對學生來說也是收穫不大,下課就會忘了課上老師講解的內容。再者,“理解”是講課的一個目的。通過你的講解學生能理解,不通過你講解,學生照樣能理解,那麼“講”是不科學的。第三,怎樣讓學生理解?這裡也有科學與不科學的問題。如果學生根據他已有的知識進行推導達到理解,那麼這個過程就是科學的;如果通過你的講解尤其是在他沒有什麼體驗、感悟的情況下通過你的講解達到理解,那就不科學了。因為語文“理解”了的結果往往需要記憶。而你講了學生才理解,他是記憶不住的。就語文這一科來說,學生不理解的不多,但理解了考試時仍不會的則很多。理解應與記憶結合,那樣教學過程才科學。

  2 樹立“雙自主”理念,做好常規教學中三個環節的工作

  2.1 備課:備課之前要了解高考對知識能力有哪些具體要求:字的音形義,詞語的運用,標點符號,文學、文化、文體常識等屬知識;語句含義的解釋,重要資訊的把握提取,要點的歸納,中心的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等屬分析概括能力;把握文中形象特點,語言特點以及表達技巧,表達效果等屬鑑賞能力。對這些內容要了如指掌、如數家珍,不然就不能自覺地或者叫不能主動地使“雙自主”有明確的目的。

  備課時先從文章中找出這些知識點、能力點,甚至像高考題那樣,將這些出成考題的形式。這樣你就能有針對地把文章的要點、難點做一個分析,你的目的也就明確了。然後看教參,修正你對文章要點、難點的把握與理解。然後確定哪些地方需要講,哪些地方需要提問,哪些知識材料需要補充,怎樣講,怎樣補充,是利用投影還是列印篇子,還是口頭講述,最後形成教案。這樣備課與以往不同的地方是,教參真正成了輔助,而以往備課基本上就是按教參上的內容上課。

  2.2 上課:上課前要讓學生充分預習,體驗課文,給足預習時間,同時不提預習問題,不定任務。古代“開講”也是一個重要環節。一上課就讓學生談預習的收穫和感受,學生即使說錯了也不批評、不質疑,尊重學生的個人見解,讓他充分表達意見,教師多聽少說,多鼓勵少否定。因為這個過程是學生與教材,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對話過程,教師不應以有限的結論去鎖定這無限的對話空間。一般地,教師不提問,如果問的話也只是問學生自己特別喜歡或不喜歡的是哪裡,特別感興趣或不感興趣的是哪裡一類籠統的問題,但要求學生做出具體回答,並且一定要回答出為什麼。一般不提具體內容或帶傾向性的問題,因為你提的具體內容學生沒想到,這就會冷場,不具有互動性。如果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就不同了,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可供大家討論,能引發學生深入解讀文章,教師可以相機補充相關知識或材料,加以引導或點撥。但仍不做結論,往往經過幾個回答,答案就明確了,即使明確不出來,留待下節繼續也不錯。

  2.3 寫作:“新課標”這樣表述寫作: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看來,寫作的本質性內容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水平是寫作質量高低的關鍵。要提高認識水平就得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那麼,我們怎樣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呢?①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分析問題、認識事物的理論和方法,教給學生一些推理的常識。這些理論和方法,學生往往是理解但不能運用,他們自己說不明白,僅僅停留在理解的地步。有了這些理論和方法就有了思想的武器。②提供給學生觀察思考的材料,創造思考的場景。③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細節,體會生活細節中包含的道理和情感。④用“隨筆”或“週記”記錄下日常一點一滴的觀察與思考。

  篇二

  一.自主學習及其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關於自主學習,國內外的很多學者對它做過詳細的界定。有學者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巨集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由地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並通過自我調控學習活動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從這一觀點中,我們不難看出,自主學習具有選擇性、能動性、獨立性、自控性等特點。而這些特點,無疑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終身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奧妙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可以說就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的過程。

  可以說,在當前的教育形式下,自主學習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語文學科更是如此。

  首先,這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由此可見,自主學習是語文學習的根本途徑。

  其次,“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了語文教學需要實施自主學習”。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的性質,突出強調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要體現這個統一,就不能讓學生被動的接受,而應該把學生當人,立足於人的發展和解放。而語文跟我們的生活實踐聯絡緊密,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實踐、探索,語文就只能停留在技能層面的學習,很難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因此,語文教學離不開學生的自主學習。

  再次,“高中語文的課程特點決定了課程實施需要自主學習”。高中語文新課程在設計上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很強的實踐性。高中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閱讀優秀文學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具有很好的現代漢語語感,努力提高對古代詩文語言的感受力”,還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的優秀讀物,與文字開展對話,通過學習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這些都表明新課程更關注學生的發展能力的培養,把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生學習作為重要的目標,要實現這些目標,必然離不開自主學習。

  同時,高中生所處的學習環境和具備的學習能力和也決定了語文自主學習具有可行性。高中語文新課程在課程設計上實行選修和必修模組,實際上已經給了學生很大的選擇空間。對學生的多種評價模式其實也注意到了學生的個性差異,這些都給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創造了平臺。同時,高中學生無論是在心智還是情商方面都具備了自主學習的條件。根據我們自身的學習經驗,我們大體可以把我們學生的學習狀態分為五個層次:①無師自通者。也就是說不要老師的指導,自己學習就能解決問題,這樣的人鳳毛麟角,可能不到1%。②無師大半通。這類學生,沒有老師,大部分知識也可以自己解決。③有師大半通。④有師部分通。⑤基本不通。我們的學生屬於哪一類呢?我在我所帶的實驗班做了一個調查,讓學生自己給自己做判斷,結果,全班有90%的學生把自己圈定在第二類或第三類。這個資料表明,在高中語文學習方面,我們的學生可以而且能夠大膽地自主學習。

  二.學生在高中語文中的自主學習如何體現

  很多因素和條件決定了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語文自主學習可以而且完全可能成為現實。那麼,在高中語文學習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應該如何體現呢?我們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筆者曾於2005年――2008年創設過一個實驗班,親自擔任語文任課老師,堅持完成從高一到高三的教學工作,實踐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理念。三年的實踐、三年的反思,再加上我多年的工作經驗和閱歷,我對自主學習,尤其是高中語文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認為,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應該體現在自主選擇、自主管理、自主探索、自主總結和反思以及自主運用方面。

  首先,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應該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即選擇學習什麼內容,選擇如何學的權利。其實高中語文新課程的教材安排已經為學生的自主選擇創造了條件。新課程教材分選修和必修,選修模組有十幾本書,但只要求學生選其中的一部分作為主要學習內容;必修每學期有兩個模組,每個模組以不同的主題呈現,但也並不是要求學生面面俱到,學生可以選擇精學和粗學的內容;同樣,每一個主題單元的文章有不同的特色,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我在實驗班的教學過程中,就儘量做到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的權利。每拿到一本教材,我會給時間讓學生先把書本瀏覽一遍,然後大家集體討論哪些單元作為教學重點,哪些篇目作為精讀篇目,哪些篇目是泛讀篇目。在具體到文章的學習時,集體討論學習的要點。比如上傳記單元,大家覺得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領略傳主的人格品質,於是,我們師生就花了一節課去討論幾位傳主的人格魅力,這節課的目的達到了,這個傳記單元我們就算完成了。在上《荷塘月色》時,大家認為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美,我們就把誦讀、體味語言作為課堂的重點。講古典詩歌時,我甚至把72首詩歌分給全班同學自己選,讓他們根據我介紹的詩歌鑑賞方法自己講解,講完之後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然後再反饋下來。背哪首詩歌也由學生自己選,黑板上貼著名單,學會一首,自己畫一橫線或畫一豎線。學生揹著揹著還會玩出花樣,有的學生別出心裁,不寫“正”字,寫自己名字上去,正好是五畫,五畫就是五篇……不僅可以選擇學習內容,實驗班的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還有一項自主選擇的權利:選擇作業。學生可以選擇完成多少作業,選擇交作業或者不交作業。很多老師擔心學生偷懶,不交作業。事實上,在三年的實踐中,我發現,當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後,學生對不交作業這項權利反而使用得更謹慎了。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性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鬆,更加迅速”,這就是對這種現象的最好解釋。

  其次,學生在能夠而且善於自主選擇的同時要會自主管理。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但不是說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學生必須為自己的自主選擇負責任,這樣自主選擇的目標才能有效實現。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們從實驗班建班開始,就強調效率和自律的理念。在語文學習方面,學生都記得入耳入心的十個習慣:①用普通話大膽發言,大聲講話,積極主動地表達意見的習慣;②查閱工具書的習慣;③主動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圈、點、勾、劃、批、注的習慣及閱讀過程中勤于思考、寫讀後感的習慣;④寫週記或日記的習慣;⑤有感情地朗誦,有感情地品味文章的習慣;⑥認真書寫的習慣;⑦大膽想象、積極模仿與創造的習慣;⑧敢於質疑、批評的習慣;⑨敢於說真話的習慣;⑩注重合作學習、相互切磋的習慣。除此之外,學生還有自定計劃、自我總結的習慣。實驗班有一句格言:習慣決定效率,效率決定競爭力,競爭力決定生命質量。這其實都是在培養強化學生在語文學生中自主管理的意識。學生自主管理的習慣養成了,自主學習也就不成為問題了。

  此外,自主探究、自主總結和反思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體現。在三年的語文教學探索中,我們很強調學生的合作學習、自主研究能力的培養。為了“逼”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習慣,我們的語文課堂堅持“二八”原則:一是課堂上老師講授的時間不超過時間總量的20%,80%的時間交由學生自主學習;二是語文教學中知識性問題,老師只解決其中的20%,其他的80%由學生自主探究解決。這樣,學生就沒辦法偷懶,沒辦法依賴老師,課外查閱資料,主動探究的意識也就增強了。學生家長也多次給我們反饋這個積極的變化。在主動探究中,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講諸子百家時,有很多同學做了相關的專題研究,有的同學還寫了近萬字的《儒家思想之我見》,從源頭、發展、影響力、存在的問題、對當今社會的價值參考等角度去認識儒家文化,其涉及的一些內容資料有些是老師都沒有做過深入研讀的;還有的學生,在課本學習的同時,已經在認真研讀《史記》等大部頭著作,還不時嘗試用文言文寫作文……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學生展現出了更多的學習潛力。這也是自主學習體現的積極效果。

  同時,自主總結和反思也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體現。建構主義十分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即要求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評價。學生自我觀照、評價過去的學習表現就是自主反思。

  總結、質疑、反思,這也是學生展現自我,認識自我的一個過程。每日總結、每週自評、期中總結、期末總結,這是實驗班常常採用的反思形式。學生常把自己的總結和反思寫在日記或者週記裡,並在此基礎上確立下一階段的目標和方向,並把它作為激勵自己的一種方式。

  語文的自主學習還體現在自主運用方面。我們常把語文叫做“大語文”,這是因為語文是很靈活的科目,它和我們的生活習習相關。因此,語文的學習也不能是機械的學習,而應該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在語文學習中,學生的自主運用非常重要。比如在瞭解詩歌鑑賞的一般規律後,學生能夠學做“小老師”,自己講解詩歌;上完戲劇單元后,學生自己創作小劇本,自己排演課本劇參加學校藝術節展演;學完“常用文體寫作”這個模組,學生會寫書信、便條、假條、請柬、調查報告等不同文體的文章;學生還自己設計調查報告,利用假期去調查市民日常交通工具的選擇情況、深圳水資源狀況、高中生網路使用情況等,並自己統計資料,撰寫調查報告。在作文訓練方面,我們多次嘗試自主作文,從確定寫作主題、勾勒寫作提綱、收集篩選寫作素材、初次成文、交換批改到再次成文、相互交流,再到最後定稿、總結反思,都是學生自主完成,老師給予適當指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真切地體驗到好作文的“成長”過程,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簡而言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自主學習,體現的是學生的個性解放和個性發展的過程。張天寶先生在《基礎教育新概念》一文中說:“自主學習所反映的是一個人在活動中的地位問題,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個人對於自己的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力和能力。”而讓學生在學習中擁有這種權利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挖掘學生學習潛力的最有效的方法,這也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的過程,這也正好印證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教育孩子的全部奧妙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三.學生在高中語文中的自主學習的意義

  在三年的語文教學探索實踐中,我們發現,堅持自主學習的理念為我們的“教”和“學”帶來了積極的效果,師生在這一過程中都收益不少。

  首先,自主學習解放了學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使學生會學、善學,素質全面提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創造條件。在三年的高中語文學習中,學生已經從初入校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這三年間,在語文課堂堅持的“二八原則”中,老師講授的時間很少,但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單從閱讀量和寫作量上就可以得到檢驗:三年間,學生已經養成了自主閱讀及寫讀後感的習慣,內容從讀本到課外書籍,平均下來,學生每週的寫作量在千字以上;每個學生每學期的閱讀量約有幾十萬字,到後來,大部分同學寫文章,一下筆就是洋洋灑灑數千字,不是擔心寫不出,而是擔心想寫的太多而收不住。相信這種多看、多思、多寫的習慣對他們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會有很大幫助。

  事實上,在階段學習中,自主學習也讓學生受益不少。2008年實驗班畢業時,語文班級平均分104分,比年級平均分高出十來分,比市平均分高出更多,也許你很難相信這是一個語文課堂教師堅持講授時間不超過20%的班級所取得的成績,這在傳統觀念中是很難想象的,但它的確是自主學習的功勞。

  其次,自主學習也解放了老師,讓老師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教學規律,從而懂教、善教,使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語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長期以來,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過度地關注了語文的工具性,強調了技能的學習。這樣老師也很辛苦,不是帶學生鞏固字詞,就是給文章分段、概括大意,幾乎面面俱到。這樣的結果是累了老師,束縛了學生。杜勃留波夫曾說:“教師如果把科學的材料嚼得這樣細,使學生無須咀嚼,只有把教師講的吞下去就行了,這樣從學生中可能培養出懂知識的猿猴,而絕不能是獨立思考的人。”自主學習在解放學生的同時也解放了老師。學生自主學習能夠解決的東西,老師不再花時間去細化,這樣老師就可以騰出時間來學習、篩選更多有價值的東西給學生,學生也可以得到更多有意義的東西。在三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在實驗班最受歡迎的課是“大道理”專題講座。我把語文知識和政治、歷史、地理、經濟等內容融合起來,再加入我的理解講給學生聽,學生都很愛聽,他們覺得這是書本中學不到的,聽得特起勁,很多學生畢業後還對此念念不忘。同樣,實驗班的很多老師在教學中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特色,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老師,由此可見自主學習的積極作用。

  總之,自主學習是尊重學生個性,真正把學生當作主人的學習。它是新課程的要求,也是遵循教學規律的有效實踐。筆者無意自誇,僅通過親身實踐和總結來證明,它是高中語文學習最有效的途徑。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並具備終生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迴歸它的本性。

蘇教版小升初語文句子複習資料
高中語文作文素材故事
相關知識
高中語文自主學習論文
高中生物自主學習方法與途徑分享
探究如何實現美術學習中的自主學習論文
高中地理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方法
高中班級自主管理論文
高中語文自主學習案例分析
高中快樂自主學語文論文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
高一暑假自主學習與評價驗收數學詳細答案
大學生怎樣高效率的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