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工具的認識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計算工具的認識是數學四年級上冊的內容, 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1、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實際出發。

  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要關注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在設計教案之前,我對兩個班的學生***30人***進行了調查,其中只有2人未用過計算器,其他學生都會使用計算器。有的是家長教的,有的是自己拿計算器按按就會了,所以用計算器計算對學生來說並不難。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在本節課中設計了讓學生自己介紹計算器的按鍵及功能,教師做補充的環節,把本節課的重點放在價值與應用上。

  2、巧妙安排,體驗計算器的好處。

  如何讓學生體會用計算器的好處 ,我設計一個數目較大的計算***統計表求合計***。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學生有的用筆算,有的用計算器算,在彙報時對兩種方法我都呈現其計算過程。能主動用計算器計算的學生選擇計算工具的能力較強,很有成就感;而用豎式累加的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能正確計算也顯示了其較強的計算能力。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交流,自然發現了用計算器計算的好處──快捷、準確,為今後合理選擇計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鋪墊。

  3、滲透解決問題的策略。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本節課實踐應用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計算方法有口算、筆算、簡算、估算、計算器算,根據不同的情況合理選擇計算方法。課堂設計較大膽,出示4個情景後讓學生任選兩個感興趣的問題在小組內解決。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學生由於剛學完計算器,所以很多學生都選用計算器算。在彙報中,當有的學生指出第二題口算更好時,學生們恍然大悟。於是有的學生說第三題可以估算,第一題還可以用簡便演算法。體現了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滲透了解決問題的策略。

  4、反思與教學相結合。

  我在學生用計算器和筆算兩種方法後,設計了反思內容:請同學們反思在解決這個問題時用哪種計算方法好?為什麼?通過這樣的反思使學生體會到計算器的簡便準確,同時引導學生會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第二個反思時機是,讓學生解決四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學生剛學完計算器這一計算工具,多數學生都用計算器計算,在反饋時有些學生提出較小的數可以口算,大約花多少錢時可以估算,其他同學也受到啟發。以往的教學到此就結束了,但此時,我安排反思環節──聽了同學們的發言,請你反思一下: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你對使用計算器有了什麼新的認識?學生有的說:在生活中不僅可以用計算器計算,還可以用口算、估算、巧算。還有的學生說:我認為較大的數用計算器算,較小的數可以口算很快,當生活中不需要準確值時可以估算。學生通過反思收穫很大,相信在將來的計算中學生會合理選擇計算方法。

  篇二

  大多數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過計算器,所以在這個環節以嘗試使用、相互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順應了學生使用計算器的需要,師生互動的交流為學生提供了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使用計算器計算的優越性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交流,自然發現了用計算器計算的好處──快捷、準確,為今後合理選擇計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鋪墊。通過計算比賽讓學生認識到對於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結果的題目如果用計算器計算會比較慢,而對於一些大數目的計算用計算器比較好。因此,在實際應用時我們應該根據需要合理使用計算器,不可過分的依賴計算器來計算。計算工具的演變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人類不斷創造和探索的過程,凝聚著人類的心血和智慧,形成了獨特的數學文化。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育不能把數學僅視作一件實用工具,而要通過數學教育達至更廣闊的教育功能,讓學生在數學文化的薰陶和感染中獲得思維、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大發展,讓學生在對數學文化的欣賞和再創造中,獲得心靈的愉悅以及對文化的敬仰和尊重。

  這節課我就抓住了計算工具的文化發展史這根紐帶,營造了一種數學文化的氛圍,讓學生在文化的演繹過程中充分的體驗、感悟、思考。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首先讓學生認識計算工具的發展歷史,接著讓學生認識計算工具——算盤,介紹算盤各部分的名稱,如何計數、如何定位以及正確的撥珠方法,引導學生在算盤上撥數。從而保證了教學目標的逐步完成。其次是讓學生認識當代最先進的計算工具—計算器。學生對計算器已並不陌生,因此,不再需要老師花太多的時間去教授相關的知識,讓學生自己介紹計算器上一些常用鍵的名稱和作用,這樣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間互相交流和學習,通過分組練習,讓學生體驗到用計算器計算大數目的方便、快捷,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還把大量的時間節省下來,為後續的教學留下空間。

  整節課的安排上,我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教師定位在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方式,使學生在計算工具文化發展史的學習上獲得了很大的收穫。在課教學過程中,我還讓學生去發現計算器的不足,讓學生以辨證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讓學生進一步去研究和探索更新的計算器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在本節課中,我最大限度地去營造數學氛圍,讓學生充分地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到了數學的文化價值。

  篇三

  《計算工具的認識》一課的內容,數學課中,從一年級到三年級我們很少看到理論這樣居多的內容,但是分析四年級的教材,使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在數學課中,並不是一味、簡單的學習計算,一些理論上的東西還是有必要了解的。備課時,我也參考了相關的教學設計,總覺得這些設計偏重於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特別是網路環境下,要體現出以學生為本,但是,這樣的教學設計面對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能行不通嗎?

  通過課前調查,我瞭解到大部分學生對計算工具已有一些相關的知識,並且安排讓學生自己去查閱相關的資料,希望他們通過網路能收集到更多這方面的資訊,來充實我們的課堂學習。畢竟網路的學習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加大知識的容量,並且能為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創造良好的條件,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但是,後來在課堂中發現,學生收集到的知識是極其有限的,可以說少之又少。經過了解才發現,有些學生家裡有電腦,可對於查取資訊的能力和方法上,學生還存在一定的困難,而一部分家庭生活水平達不到有電腦配置。顯然讓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存在一定的困難,基於這樣的情況,我把教學調整為講授式學習,介紹我在網上找到的相關知識。顯然,教學效果達不到教學預設。

  令人欣慰的是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計算器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所以,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課文中介紹計算器的功能,然後,以搶答等形式來加以鞏固,對於學生了解的內容,學生比較感興趣。

  一節課下來,我覺得像這樣型別的課,根據我們現有的條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該如何上才能跟得上資訊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呢?教師的教學如何做好只要“引領”,而不是死板的傳授學習呢?


  

最新的畫水果教學反思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計算工具的認識教學反思
四年級計算工具的認識教學設計
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比例的認識教學反思
四邊形的認識教學反思
新課標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數學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