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鯨說課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人教版鯨是一篇說明文,你知道該如何進行說課嗎?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說教材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作者用七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鯨的體形、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學習本課,一是要通過讀文了解一些鯨的知識,二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會作者運用到的“列舉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舉例說明”寫簡單的說明文的方法,三是要通過學文培養學生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

  2、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體會作者運用“列舉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舉例說明”等表達方法寫簡單的說明文的方法。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和熱愛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讀中瞭解鯨的一些知識,體會作者的說明方法,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

  三、教學難點

  理解鯨的進化過程。

  四、教學方法

  分組合作、自主探究讀中品味。

  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說明性文章,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它,既讓學生學到有趣的動物知識,又不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讓學生獲益更多呢?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學這一篇課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把多種教法進行優化組合。

  1、運用“分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讓學生把了解鯨的知識分成幾個部分,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研究。

  2、運用自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採用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從讀中去理解,從讀中去領悟。充分發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了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我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自主活動中,在積極思維中,達到自悟自得。

  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本課時教學,我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後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後再進行彙報,通過這些環節讓學生了解鯨的生活習性,瞭解作者的說明方法。

  說教學過程

  1、複習引入,明確學習任務: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上可伊始,我便讓學生回顧,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你們瞭解了有關鯨的那些知識?這樣,一方面檢查學生對已學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是喚起學生的記憶,知道鯨是哺乳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引起學生成就感的情感體驗,並以此活躍課堂的氣氛,激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

  2、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參與研究:

  接著,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來共同研究,看作者是用哪些說明方法來具體介紹鯨的這些特點的。這樣做,是還給學生讀書的權利,讓他們在讀書的過程中真正地享受內容自選,問題自提,方法自選,結論自悟自得,真正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3、品析文字,體會作者寫作方法:

  新課標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在學生學完後,就讓他們進行彙報,在學習鯨的"形體"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以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有的學生還到講臺上用自己的不同姿勢來說明鯨的形體與魚的形體的區別。在學習鯨“呼吸”“睡覺”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通過想象,然後畫出它們噴出的水柱和睡覺的樣子,這一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去大膽創作。最後讓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收穫、感受,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

  通過這些環節的學習,學生對鯨的知識和作者的說明方法已很明白了。在此基礎上,我還設計了“猜猜,想想,說說”這一環節,謎語內容是根據課文內容編寫的,學生很容易猜到謎底:鯨。學生還根據課文內容說出了思考的過程,這樣,就是促使學生把課文內容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語感。

  4、拓展延伸,注重實踐:

  這是一篇說明文,文章用了多種說明的方法,如何讓學生去感受說明的方法呢?在學完全文後,談談課文在介紹鯨時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這樣學習,學生對這些說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礎上,我給學生布置了個課後作業:根據課文內容和自己蒐集的資料,以“鯨的自述”為題寫一篇短文。

  人教版鯨評課稿

  剛剛欣賞了精彩的課堂教學,我不僅感受到了老師飽滿的教學熱情,更領略到了老師紮實的教學功底,下面我就《鯨》這節課進行簡單的點評,如有不成熟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指正。

  本節課教學突出了以下幾點:

  1、清清楚楚領悟說明方法

  《鯨》這篇常識性說明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作者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這個重點被汪老師抓住了。

  我們看到汪老師在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之後就直接進入了說明方法非常集中的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學習本文的說明方法,在學生自主探究,師生共同交流的同時,體會到作者通過多種說明方法,通俗、準確地描寫出鯨的形體特點,不但落實了教學重點,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紮紮實實體會準確用詞

  說明文稍不留意就會上成“常識課”,因此在這節課上對常識性的知識我沒做深究,而是把教學的著眼點放在體會本文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樸又不乏生動形象的特點上。例如對文中“在很遠的古代”、“很長很長”、“漸漸”、“主要”、“總是”、“必須”等詞的理解既讓學生了解了鯨的有關指示,又讓學生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表達的形象。

  3、時時處處滲透讀寫結合

  在教學中汪老師不僅引導學生關注課文寫了什麼,還引導學生關注課文怎麼寫的,並滲透了從讀學寫,體現了讀寫結合,例如讓學生利用搜集到的資料把自己當成一頭鯨進行《鯨的自述》,並適當運用一些說明方法,這樣設計,學生不僅能鞏固課內知識,還能學會如何利用好課外資料更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表達方法的領悟。

  再如教學描寫鯨進食這一部分時,汪老師引導學生抓住描寫鯨進食的動詞想象鯨進食的畫面,並把自己當作一頭 鯨描述自己是怎樣進食的,不僅使學生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為以讀促寫打下了基礎,做好了鋪墊。

  4、輕輕鬆鬆營造對話氛圍

  在汪老師的課堂上沒有喝斥、沒有諷刺,有的只是老師那始終帶著微笑的臉以及鼓勵、讚賞、期待的眼神和精彩的評價,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彷彿不是在學習,而是在進行海底遊覽。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老師的課上得很成功,但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如果要說不足的話,我覺得汪老師這節課的最後鯨的自述部分,如果能讓學生動筆寫寫,在把寫出來的自述展示出來就跟好了。


人教版景陽岡教學設計
衛生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人教版鯨說課稿
人教版離騷教案和說課稿
人教版鯨教案設計
人教版初一課本古代詩歌四首翻譯
人教版小學課本中的成語故事
人教版語文課習題及答案
人教版語文課文篇目
人教版語文課素材
人教版語文課內古詩
人教版語文課標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