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父母教育孩子的短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中國和外國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異,但也不說誰好誰壞,那麼國外父母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獨特的教育裝備

  與中國教育相比,如果非要找出美國父母與中國父母不同的獨特的教育裝備,筆者認為主要有兩點。一是美國的家庭學校***home school***,二是美國的主日學***Sunday School***.

  裝備1:有選擇家庭學校的權力和可能性

  據教育資料稱,美國至少有一百一十萬的孩子,完全脫離公立或私立學校的束縛,只在家裡接受父母提供的全面教育。筆者目前所在的城市,家庭學校似乎很 有市場。每次去社群圖書館,我幾乎都會看到家庭學校的媽媽和孩子們在那裡上課。有一次,我與一位家庭學校的媽媽交談時,她直言不諱地告訴我,美國公立和私 立學校的課程進展太慢了,她在家裡全職教孩子,就是想把孩子在學業上餵飽,讓他加快步伐早日成材。

  以前我讀過一篇新聞報道說,美國有一位本是初中生的美國 孩子考上了大學。我想,這和家庭學校的快馬加鞭教育肯定密切相關。美國的家庭學校,並不是雜亂無章的家庭作坊。美國教育部門有專門為家庭學校設定的教學大 綱,家庭學校的孩子們不僅有自己的團體,也有自己的活動圈子。雖然家庭學校的利與弊並不是本文討論的話題,但有一點兒可以肯定,為了讓孩子早日成材,美國 父母有選擇家庭學校的權力和可能性。

  裝備2:主日學是孩子們愛心教育的大課堂

  美國是個宗教國家,據統計大約有80%左右的美國人都是基督徒。不管在哪個城市,美國學生每天上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全班背誦這篇國旗宣言:我宣誓為 美利堅合眾國的旗幟和它所代表的共和國效忠。上帝庇佑下的國家不可分割,民眾自由平等***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One Nation, Under God, Indivisible,/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從這篇誓詞中,我們看到了“上帝”這兩個字。上帝,在美國孩子們的眼中並不陌生。不管他們是否接受上帝的存在,但他們能欣然接受國旗宣言中“上 帝庇護美國”這個說法。以前,筆者在我的拙文“美國教育的三件寶”中提過,教堂是美國教育的三件寶之一。

  美國的教堂遍佈各個城市,其密集度甚至可以達到三 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地步。每週日上午,美國那些虔誠的基督徒去教堂時,總會帶上他們成長期的孩子們。當大人們在做禮拜時,孩子們則參加為他們準備的主日學。 在日積月累的薰陶中,通過那些深淺不一的聖經故事,主日學的老師們在向孩子們傳遞著愛人如己的道理。身為父母們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要無私要有愛心。在美 國,主日學就是美國孩子們愛心教育的大課堂。即使是在我們華人教會,孩子們也有在聖誕節為窮人捐獻聖誕禮物,為非洲難民絕食30小時籌備捐款,為美國無家 可歸者送衣送飯等慈善活動。

  篇2:東方不亮西方亮

  無論是誰,只要一談教育,特別容易走進條條框框的說教。基於此因,我以幾個真實的故事來簡單直接地說明一下這個問題。

  泰勒和克拉是兩位可愛的美國女孩兒。遺憾的是,她們兩人分別患有語言和視物障礙。雖然醫生的治療緩解了她們各自的症狀,但無論如何,她們都無法恢復 到正常孩子的健康水平。泰勒說話發音不清,克拉閱讀特別困難。在學業上,不管怎麼追趕,她們也趕不上同齡的健康人。

  放棄她們的教育嗎?這不可能。那可怎麼 禰補呢?我想,她們的父母肯定相信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哲理。

  結果呢,泰勒在四歲時被扔進了游泳池,克拉在六歲時被送進了體操館。經過她們各自父母多年的接接 送送,這兩位女孩現在分別變成了游泳和體操健將。記得有人說過,不管是誰,至少有一樣應該是出色的。

  泰勒和克拉雖然語言和閱讀不盡人意,但她們卻做到了在 體育方面出色。美國全民熱愛體育,泰勒和克拉的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篇3:國外家長如何教育孩子自立

  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已動手修理、裝配摩托車,到外邊參加勞動。

  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謀生路。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農民家庭要孩子分擔家裡的割草、粉刷房屋、簡單木工修理等活計。此外,還要外出當雜工,出賣體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冬天幫人剷雪,秋天幫人掃落葉等。

  在瑞士,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無能之輩,從小就著力培養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歲的姑娘,從初中一畢業就去一家有教養的人家當一年左右的女傭人,上午勞動,下午上學。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鍛鍊勞動能力,尋求獨立謀生之道;另一方面還有利於學習語言。因為瑞士有講德語的地區,也有講法語的地區,所以一個語言地區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個語言地區的人家當傭人。其中也有相當多的人還要到英國學習英語,辦法同樣是邊當傭人邊學習語言。掌握了三門語言後,就去辦事處、銀行或商店就職。長期依靠父母過寄生生活的人,被認為是沒有出息或可恥的。

  在原西德,從小就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從不包辦代替。法律還規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裡承擔一些義務,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義務感。

  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揹包。要問為什麼?父母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上學以後,許多學生都要在課餘時間,在外邊參加勞動掙錢。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掙自己的學費。

  

父母對於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孩子滿月的短文章
相關知識
國外父母教育孩子的短文章
國外家長教育孩子的短文章有哪些
古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
父母教育孩子的論文
父母教育孩子的短故事
寫小學四年級父母教育孩子的作文
父母教育孩子的作文
父母怎樣正確教育孩子的短文章
關於怎麼教育孩子的短文章
關於怎樣教育孩子的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