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髮展的影響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4日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啟蒙成長、成才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少年是個體從童年向成年發展的過渡時期,是最容易出現心理和行為一成問題的時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家庭對青少年心理髮展的影響》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啟蒙成長、成才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少年是個體從童年向成年發展的過渡時期,是最容易出現心理和行為一成問題的時期,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健康成長。

  關鍵詞:青少年;心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003-2738***2012***06-0201-01

  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社會經濟不斷髮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漸豐富起來。但是,當代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問題卻越來越突出。究其原因,影響青少年心理髮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遺傳因素、生理成熟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等。下面,我僅從家庭因素對青少年心理髮展的影響,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從心理髮展角度審視家庭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

  從傳統的家庭習慣看,一個人從乳兒期到青少年初期,接觸最多的就是家庭的環境,父母等直系親屬成為最早的啟蒙老師。在這一階段,從人的心理髮展情況看,自3歲的嬰兒開始以直覺行動性的思維方式,當時父母所給予接觸的物體、人物,與自身的運動緊密相關,父母直接支配著嬰兒的行動;3歲至6、7歲學前兒童思維的產生主要是憑藉對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的聯想來進行的,而這階段父母的行為動作直接規定了幼兒的活動範圍,也就直接影響了兒童思維的發展;到了學齡初期***6、7歲至11、12歲***,兒童的思維已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逐步過渡的階段,對所接觸瞭解到的事物,行為會用簡單的判斷推理形式,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絡,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仍然依賴父母對自己所作聯想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結論;進入青少年時期***11、12歲至17、18歲***,抽象邏輯思維日益佔有主導地位,能夠經常運用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並且有簡單的辯證思維。但是,由於青少年知識經驗的限制,往往不能全面瞭解反映事物的本質,在推理時往往帶有主觀性和跳躍性,其思維的依據一方面來自以學校老師為主的教育內容,但因學校的原因***下面專門分析***,使青少年的心理髮展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受家庭父母的管教約束,對青少年初具形成的個性特點,世界觀等方面有很大影響。上列原理證明,少年兒童時期的教育,尤其是學齡前家庭父母教育,對形成、塑造一個人未來的思想、性格、品德具有極其深刻的影響,而這個時期的教育,迄今為止在任何國家都還不是家長以外的任何人或機構所能代替的。

  二、從學校教育看家庭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

  學校作為對兒童自學齡初期開始就進行系統教育的陣地,無疑對兒童、青少年的心理髮展、知識的獲取、世界觀的形成等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學齡初期,兒童非常相信老師,時常以“老師怎麼說”做為行為的規範準則,這在某種程度上優於家長,已被眾所公認。隨著兒童年紀的增長,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的過程中,對學校的依賴程度會發生相應在變化,從“絕對聽話——聽話——基本聽話——基本不聽話”提轉變過程。目前,許多家長因自身素質和水平的原因,對自己的子女的教育存在困難,教育方法不當,提高不了子女適應社會生活能力的需要,而把教育依賴於學校。對此,因忽視了學校作為青少年教育的機構也有不足所在,往往出現期望值過高的心理現象。從許多調查的情況表明,許多學生利用學校作為掩體,謊騙家長,將學校作為避風港;而家長也片面地認為將子女趕到學校就有一個約束的地方,實際上學校的學生違法犯罪率不可低估,團伙型案件居多;曠課已成為青少年走向違法犯罪道路的危險訊號。據中國政法大學法社會學與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科研人員在北京、上海、廣東等8省對違法犯罪青少年的情況調查表明,91.5%的違法青少年有過曠課的經歷,並且初次劣跡,初次違法的高發年齡與開始逃學的高發年齡一致,而曠課的直接原因,據對1983名在校中小學生的調查,因為學習負擔過重而厭學、不喜歡老師、上學沒意思、犯錯誤怕被懲罰等學校原因的有1248人,佔61.9%。另據對違反校規的1939名學生的調查,教師採取耐心教育的佔30.3%,而採取找家長的佔39.8%,訓斥、趕出教室、不理睬等懲罰佔18%。這種簡單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使30.2%的曠課學生受到了家長的打罵,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由於家庭與學校之間對中小學生採取了“依賴老師、老師又依賴家長”的方式,一方面反映出學校教育自身的問題,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家庭對中小學生教育的重要性。事實表明,學校、老師與家長對學生的教育配合的好,對學生的進步起到促進作用;相反,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期望過高,教育方法不當,往往使學生無法承受而採取曠課逃避的方法,成為走向社會參與各種違法犯罪的直接原因。據某市對查獲的900名團伙犯罪成員的調查表明,經過初中以下學校教育的有832名,佔92.4%。其中在校學生237名,佔26.3%。沒經學校教育的只有51名,佔5.7%。這說明學校教育仍存有弊端。

  三、不完整的家庭結構對青少年心理髮展的影響

  家庭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之間長期相處、關係密切,都是一個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正常的家庭結構被打破,則會給青少年心理髮展造成很大的影響。如:父親或母親早亡,會給青少年學生造成很大的心靈創傷,使其失去了精神的依託,出現行為不正常、情緒不穩定等現象。隨著離婚現象的增多,離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就顯得越來越重要,這些離異家庭的子女大多具有自卑、少言寡語、性情孤僻、厭學情緒和逆反心理較強等心理問題,應引起全社會特別是家庭、學校的極大關注,這也是當今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學校裡有部分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就是由於殘缺的家庭結構造成的。所以,要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地發展,首先應該給他們一個完整和睦的家庭。

  四、家庭生活氛圍對青少年心理髮展的影響

  家庭生活氛圍包括物質生活環境和精神生活氛圍等。目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許多家庭只注重為子女提供一個優越舒適的物質生活環境,而忽視了營造良好的精神生活氛圍,這會給青少年的心理髮展帶來不良的影響。如: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經常吵架,必然使自己的子女失去歸屬感,心理上失去支援和平衡,造成心理障礙,在學校可能表現出沉默寡言、不合群、自卑等異常現象。實踐證明,生活在具有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圍中的青少年,往往表現為情緒穩定、性格開朗、人緣好、對生活和前途充滿信心等人格特徵;生活在缺乏良好家庭生活氛圍中的青少年,則容易出現各種不良情緒和行為,對生活失去信心,甚至對現實強烈不滿等人格特徵。可見,家庭生活氛圍是比較直接影響青少年心理髮展的社會環境。所以,作為一個家庭,除了為子女提供物質生活條件外,更重要的應該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圍,給他們一個寧靜、民主、和睦和***的家庭。

  五、家庭教養模式對青少年心理髮展的影響

  家庭教養模式是指家庭教育和撫養子女的方式,是受教育者教養觀念支配的,有什麼樣的教養觀念就有什麼樣的教養方式,不良的教養方式會給青少年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如:由於棍棒教育的摧殘,造成子女自卑、焦慮、過分順從、無安全感或攻擊性強等異常傾向;由於父母過高的期望,超過了子女的承受力,使子女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由於過分的溺愛,造成子女自私、任性、不肯吃苦。又如:有位初中一年級的男生,由於在學校經常違反紀律,學習成績差,他的父親對他經常打罵,甚至把他鎖在房間裡,餓上幾餐,結果使他出現自卑、情緒壓抑,在學校經常打人等異常現象。因此,作為教育者應樹立正確的教養觀念,對症下藥,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順利地發展。

  六、家長自身的特點對青少年心理髮展的影響

  家長自身的特點,如:家長的性格特徵、心理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甚至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著子女的心理髮展。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這說明,父母的為人處事、言談舉止無時無刻不在對子女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假如父母整天沉迷於賭博、打麻將,對子女的學習、生活漠不關心,其子女在學校往往表現為經常不遵守紀律、厭學情緒嚴重等不良現象;假如父母開口閉口都說髒話臭話,其子女在學校往往不可能是一位文明而又有禮貌的學生。可見,家長自身的特點也無形中影響著青少年的心理髮展。要實施正確的家庭教育,還必須提高家長自身的素質修養。

  總之,家庭因素對青少年心理髮展有很大影響,因此,應切實提高家長自身的素質修養,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共同培養身心健康成長和個性全面發展的新一代接班人。

淺談職校生的心理成長論文
有關消費者心理分析的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髮展的影響論文
淺析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的論文
網路視訊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論文
論音樂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論文
淺談體育鍛煉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體育運動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學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論文
淺談人口流動對主產區糧食安全的影響論文
淺談網路環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論文
關於青少年心理髮展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