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進行認真的反思,提升教學質量,關於九年級物理測量物質的密度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1、確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的依據是什麼?我個人認為除了相關課題的內容標準之外,還有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學生起點高,在課標的基礎上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如果學生起點低,不妨分期達成教學目標,不必強求一步到位。所以老師事先了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我就是因為沒有在課前仔細瞭解學生情況,才導致在教學中不斷修訂自己的計劃。

  2、基於學生的教學還是基於知識的教學?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促進學生的成長是教學的根本目的,而不僅僅是完成某些知識技能的傳輸。從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起點出發的教學,比把什麼知識都講精細對學生成長更有益。不要怕沒有講完所有相關的知識點,也不要怕哪相題目是怎樣出的還沒有說到,只要讓所學到的學生有實在的收穫。這其實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什麼都講了,學生沒有學到東西,表面上完成了任務,實際還是等於零,不如學一點是一點,這樣效率更高。

  3、學生差的因由何在?學生從初二開始學習物理,一開始就差了,這問題是不是都在學生呢?如果老師用心瞭解學生,瞭解每個教學內容中他們會遇到什麼問題和障礙,並幫助他們掃清障礙,學生也許會離老師的期望近一些。比如他們數學知識在這節課中是障礙,可以先花些時間補上相關數學內容再進行教學,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有進步。乾脆不學習的學生也有,但那些人開始是少數,如果讓其他人感到學習沒趣、沒法、沒希望,這個隊伍就會擴大,老師有責任防止這個不學習的隊伍變大,儘可能讓這個隊伍變小。

  4、下面是某中學校長話,與大家共勉:

  ☆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風逐潮,不需要不斷的花樣更新,教育需要的是可貴的堅持。把簡單的事情堅持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堅持做精就是不平凡,從預防做起,講究教育教學管理的樸實精緻,讓每個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就是追求零缺陷。

  ☆圍繞零缺陷教育的三句話:教育教學質量的標準是零缺陷;要求每個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良藥是事先預防,而不是事後檢驗。

  ☆讓學生學會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

  ☆思考在先,解決在先;標準在先,執行在先;估計在先,處理在先,多角度全方位預見問題出現的可能性,尋求解決的辦法。

  ***二***

  在進行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的探究實驗中,本人首先讓學生複習了一下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的公式,通過公式知道如果要求物質的密度,就要知道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物體的質量我們可以用天平來測量,物體的體積有的可以用量筒直接測量,有的則不用。規則的物體我們可以用數學上的方法測得。

  例如: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不規則的物體,密度比水大的,可以用排水法,就是在一個量筒里加入一點量的水,再將物體放入水中液麵上升,兩個體積差就是物體的體積。如果密度比水小的,比如木塊可以用壓入法、吊掛法、捆綁法、埋砂法等。我講了二種情況,在我要上同學們做實驗的時候,張藝寶起來問我,如果物體溶於水怎麼辦,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這是我打算讓他們回去自己回家做的一個實驗,我讓學生思考怎麼求,他們超出了我的認知,有人答出來可以用埋砂法,也可以用排水法,但是為什麼說可以排水法求糖的密度呢?出乎意料地是學生通過思考找出一些正確答案來。徐志遠說我們在用排水法測量糖的體積時,因為用的時間很短,這段時間糖塊溶解的很少可以忽略,所以可以。他答得非常標準,這也是實驗允許的範圍。

  之後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測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之後通過公式就能計算出物質的密度。在查密度表,可以知道是什麼物質。二組是探究如何測量鹽水的密度,有學生的探究方案是先測出一杯鹽水的總質量,把整一杯鹽水倒入量筒測出體積,然後測出空燒杯的質量,得出鹽水的密度。還有的是先用天平測出空量筒的質量,然後往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鹽水測出他們的總質量同時得出鹽水的體積和質量算出鹽水的密度,看到這種情況,我引導他們分析各種方案中可能出現的誤差,比較他們的探究方案的優劣,用誤差最小的做實驗,後來我發現學生很快完成了探究實驗,並且效果很好。我也感到很輕鬆和愉悅。一組和三組是測量固體***我給他們的是鐵塊和鋁塊***的密度,學生也很快地完成了整個探究實驗,並且分析了可能產生誤差的操作地方。並且還大家一起分析設計出記錄資料的表格。整個探究過程還比較順利。四組是測量小木塊的密度,也很快測量出木塊的密度。在彙報的過程中,同學們存在一些計算上的問題和表格的問題,經過我的提醒,後面彙報的同學將自己組裡面的問題都找出來了。

  最後打算讓大家做一道題的,但是發現同學們對於做實驗非常的有興趣,就增加了一個實驗,測量糖的密度,這個實驗我是找的同學上來演示,其他同學挑毛病,上來的同學大部分操作都是規範的,同學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在他們討論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都把密度的主要內容學進去了,而且學的很透,我們的課堂也達到了高潮。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深刻的體會到:在課堂上一定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積極參與者,成為課堂的主人公。我不但教得輕鬆愉悅。而且教學效果非常好。也讓我體會到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新教學理念對教學的指導意義有多麼的重要啊。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要更深入的體會它的作用。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也是我自己本身的問題,就是我的口頭禪太多,而且語言太平淡,沒有激情。

  課堂上真是隨時可能出現超出自己的計劃,我比較欠缺應變能力,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加強自身的教學基本功,提高自身修養。

  ***三***

  在本節課的備課中我對於分組實驗的設計很詳細,認為引導學生設計出實驗步驟就一定能成功的完成小組實驗,但是,在本節課結束之後在反思過程中才發現了問題的所在。

  首先,在實驗的理論部分,我沒有複習天平測質量的過程,本想已是前面講過的內容他們應該是能正確使用,結果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不能完全正確的使用天平,學生在調節天平平衡時就用了很長的時間,測量過程中錯誤很多,我在巡視過程中及時的糾正,導致了後面的實驗時間不夠用。

  其次,我讓學生用小石頭做的實驗,由於我們學校的石頭是沙石頭,有一定的吸水性,而且每個小組的石頭的材質也不一樣,每個小組的結果都不同,相差很大,學生就對自己本組的實驗產生了質疑,影響了實驗的準確性。而且,測量小石頭體積的方法雖然前面講過了,但學生還是很生疏,也導致了實驗的時間過長。 再次,學生在測量鹽水的密度時,我採取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想辦法,沒有強調保證最小的誤差,結果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反反覆覆的倒鹽水,誤差是越來越大,導致鹽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還要小,或者鹽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很多很多,使很多學生對書中密度表中鹽水的密度產生了質疑。

  最後,小石頭密度表格的設計我是直接告訴學生的,學生有點不太理解,導致了在測鹽水的密度時,學生根本不設計表格,測得的資料就隨便寫在了本上,導致最後小組彙報資料時找不到關鍵的資料了,耽誤了太長的時間。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在以後的實驗設計中都要自己先動手操作之後再讓學生完成,排除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保證實驗的準確,提高實驗的成功率。

初三物理測量物質的密度課後教學反思
初三物理探究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九年級物理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九年級物理探究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初中物理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初二物理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初三物理探究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初中物理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2***
八年級物理歐姆定律的應用教學反思
初二物理歐姆定律的應用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下冊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