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重要知識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高三學生總覺得地理難學,知識煩亂雜多,難以記憶,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地理的重要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巧記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黑子和耀斑增多時,會發出強烈的射電,干擾地球電離層,影響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訊。耀斑和太陽風放射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流,衝擊地球磁場,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產生“磁暴”現象。帶電粒子流衝進地球大氣,被地球磁場捕獲,沿磁力線向地球兩磁極運動,與稀薄的大氣碰撞,產生極光。

  二:如何判斷地球運動速度

  1.受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為 0,南北緯 60°的線速度為赤道處的一半,任意緯度的線速度為該緯度的餘弦值乘以赤道處的線速度。

  2.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兩極為 0外,各緯度都相等,均為 15°/小時。

  3.地球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隨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不斷變化。位於近日點***1月初***時速度最快,位於遠日點***7月初***時速度最慢,平均線速度為 30 千米/秒,平均角速度為 1°/日。

  三:日照圖中進行圖圖轉換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兩個方面

  日照圖判讀過程中,無論是區域性圖轉換為整體圖,還是組合圖轉換為常見圖,轉換時都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繪製轉換新圖時,一定要明確圖上點、線、面的空間關係。歸納起來主要有:

  ***1***地軸、直射點的太陽光線一定通過地球球心。

  ***2***太陽光線所示的平面為黃道平面,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成23°26′的夾角。

  ***3***各緯線圈與赤道平行、與各經線相互垂直。

  ***4***各經線都相交於南北兩極點。

  ***5***晨昏線與各緯線既可垂直,也可斜交;與極圈內的各緯線還可相切、相離***極圈上出現極晝或極夜***;平分赤道 ***即赤道與晨昏線的兩交點經度相差180°,即赤道晝夜平分***;與各經線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線把相交的各緯線圈分為晝弧和夜弧,根據晝弧和夜弧的長度***所跨經度***可確定該緯線的晝夜長短;如果與各緯線垂直,則晨昏線必定通過南北兩個極點,且該日全球晝夜平分。

  2.把握好時間點的轉換。轉換時的注意事項主要有:

  ***1***赤道上晝夜始終平分,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位置可以通過時間計算***6時、18時***或通過經度判讀在新圖中找到。

  ***2***晨昏線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的確定,可以通過切點時間***12時、0時或24時***推算出經度,再通過直射點位置確定其緯度。

  ***3***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確定後,就可用平滑曲線連線起來,但要注意太陽光線與晨昏線始終垂直。

  ***4***太陽直射點永遠位於南北迴歸線之間,晨昏線與緯線圈相切的點永遠位於極圈上及其以內。

  四:等太陽高度線圖判讀技巧

  1.等太陽高度線圖是用等太陽高度線***由太陽高度相等的各點連線而成的線***反映某一時刻太陽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割槽域的分佈狀況,實質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陽直射點為中心的俯檢視。

  2.判讀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主要內容:太陽直射點經度和緯度的判斷、各地地方時的推算、各地太陽高度的推算和比較、晝夜長短變化及與圖示時間相關的地理現象的判斷等。

  3.等太陽高度線圖的判讀應注意:

  ***1***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中心點為太陽直射點。

  ***2***一般來說,等太陽高度線圖中最大的圓圈就是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即晨昏線;圖中所示的半球全部為晝半球。太陽直射經線以東最大的半圓為昏線,以西最大的半圓為晨線。在有數值標註的圖上,如果其最大的圓圈並不表示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就不是晨昏線。這種區域性圖表示的只是晝半球中太陽高度比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陽直射的經線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緯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陽直射的緯線上***赤道除外***,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的差值一定大於太陽高度的?差值?。

  ***4***當太陽直射赤道時,直射經線的最北點為北極,最南點為南極。太陽直射北***南***半球時,北***南***極點位於最北***南***點以南***北***,北***南***極點與最北***南***點的距離為太陽直射的緯度度數,圖上沒有南***北***極點。

  五:判讀鋒面氣旋的四大思路

  1.確定鋒面位置:鋒面一般形成於地面氣旋的低壓槽中,鋒線與槽線重合。在等壓線圖中,低壓中心等壓線向外彎曲最大的地方的連線就是槽線所在位置***一般有兩條***,也即鋒面所在位置。

  2.確定氣旋前後方向:先在圖中用一個箭頭表示氣流前進方向,箭頭指向北逆南順,氣流的前進方向為前方,反之為後方。

  3.判斷鋒面性質:氣旋東部氣流來自較低的緯度,氣溫較高,當它向高緯移動時,遇到來自較高緯度的冷空氣就形成了暖鋒。同樣的,氣旋西部氣流來自高緯度地區,向低緯運動時遇到來自較低緯度的暖空氣而形成冷鋒。即“東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樣。

  4.判斷雨區位置:雨區主要位於冷氣團一側,故暖鋒雨區在鋒前,冷鋒雨區在鋒後。

  六:判讀地殼物質迴圈示意圖的三個突破口

  1.各類岩石在地球內部經重熔再生都可以變成岩漿;

  2.岩漿岩只能由岩漿轉化而來;

  3.岩漿岩、沉積岩可以經變質作用變成變質岩,岩漿岩、變質岩可以經外力作用變成沉積岩,但沉積岩、變質岩不可能直接變成岩漿岩。

  七:判斷岩層的新老關係的四大技巧

  1.根據地層層序律確定:沉積岩是受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規律是岩層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層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據生物進化規律判斷:由於生物進化總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到高階,因此儲存複雜、高階生物化石的岩層總比那些儲存簡單、低階生物化石的岩層新。

  3.根據岩層的接觸關係確定:岩漿岩可以按照其與沉積岩的關係來判斷,噴出巖的形成晚於其所切穿的岩層,侵入岩晚於其所在的岩層。變質岩是在變質作用下形成的,而這多是在岩漿活動的影響下形成的,因而變質岩的形成晚於與其相鄰的岩漿岩。

  4.根據海底岩石形成和擴張過程判斷:如果是海底岩石,則離海嶺越近,其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晚,離海嶺越遠,其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早;或者說離海溝越近,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早,離海溝越遠,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晚。注意進行上述判斷時參照的必須是同一個海嶺或者海溝。

  八:何謂雪線及影響雪線的因素

  1.雪線的含義:雪線實際上為一個地帶。在高寒地區,由於氣溫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於融雪量,因而形成終年積雪區。雪線既是終年積雪區的下界,也是固體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發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線,故又將雪線稱為固體降水的零平衡線。雪線是控制冰川發育和分佈的重要界線,只有雪線以上的地區,才會形成多年積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圍視線以內有一半以上被積雪覆蓋且終年不化,這個高度就稱為雪線高度。

  2.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

  氣溫:雪線高度與氣溫成正比,由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

  降水:雪線高度與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則雪線高度高;降水量大,則雪線高度低。如副熱帶地區降水少,雪線最高,為5000—6400米;赤道地區降水多,雪線高度一般為4400—4900米。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背風坡降水少,雪線高。如喜馬拉雅山南坡雪線為4600米,北坡雪線則高達5800米

  地貌:地形對雪線高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陽坡氣溫高,冰雪消融量大,陰坡則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積雪,陡坡雪線較高,緩坡則相反

  氣候:氣候變化直接影響雪線高度,氣候變暖則雪線上升,氣候變冷則雪線下降

  注意:具體到某一山區,主要看氣候***包含了氣溫、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氣候”***與地貌兩方面對其影響的強弱。

  九:地震震級和烈度巧區別

  地震的震級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兩個含義不同卻又有聯絡的概念。震級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級,即一次地震震源釋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對地面影響和破壞的程度。一次地震發生,不論在哪裡觀測,震級只能有一個,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樣的。

  影響烈度大小的因素有:***1***震級:震級越大,烈度也越大。***2***震中距:其他條件相同時,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3***震源深淺:震源越淺,烈度越大。***4***地質構造:地面有斷層處,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區烈度大。***5***地面建築:危房或質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築物處烈度大。***6***人口密度:人口、建築物密集區比人口稀少、建築物少的地區烈度大。

  十、水環境

  1、水迴圈:①按其發生領域分為海陸間大迴圈、內陸迴圈和海上內迴圈。

  ②水迴圈的主要環節有: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徑流。

  ③它的重要意義在於:使淡水資源不斷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2、陸地水體的相互關係:

  ①以雨水補給為主的的河流其徑流的變化與降雨量變化一致:a地中海氣候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風氣候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溫帶海洋性與熱帶雨林氣候河流流量全年變化小;

  ②以冰雪補給為主的河流其徑流變化與氣溫關係密切: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間可相互補給,湖泊對河流徑流起調蓄作用。

  3、我國河流補給的差別:①我國東部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東北春季有積雪融水***

  ②我國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冬季斷流***

  4、海水等溫線的判讀:①判斷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溫線凸出方向一致:高溫流向低溫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十一、地球運動

  1、天體的類別:星雲、恆星、流星、彗星、行星、衛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2、天體系統的層次:總星系——銀河系***銀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7、太陽活動--黑子***標誌***、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週期11年。

  8.太陽活動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

  9、太陽輻射的影響:①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②太陽能是我們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週期:①恆星日***23h56m4s真正週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

  意義:①晝夜更替 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 ③水準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

  十二、大氣

  1、對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②大氣對流運動***12km***顯著;③天氣複雜多變。

  2、平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②大氣平穩,以水準運動為主,有利於高空飛行。

  3、大氣的熱力過程:太陽輻射--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大氣保溫

  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陽輻射***光照***與天氣、地勢關係:晴朗的天氣、地勢高空氣稀薄,光照越強;

  我國太陽能的分佈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氣的保溫效應: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並通過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

  7、氣溫與天氣:白天多雲,氣溫不高***雲層反射作用強***;夜晚多雲,氣溫較高***大氣逆輻射強***。

  8、氣溫的垂直分佈: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

  9、氣溫的水準分佈:①緯度分佈: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我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海南島

  ②海陸分佈:夏季陸地>海洋,冬季海洋>陸地;

  ③氣溫高的地方,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反之,氣溫低的地方,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10、氣溫年較差:①影響因素:海陸熱力性質;地表植被水分狀況;雲雨多少。

高考地理知識要點簡結
高三地理重點知識
相關知識
高三地理重要知識點複習
高三地理重要知識點
高三地理主要知識點歸納
北師大版高一地理重要知識點複習
小高考地理重要知識點
小中考地理重要知識點複習
中考地理重要知識點
高三地理會考知識點簡結
高三地理複習知識點
高三地理必背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