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老是和父母頂嘴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孩子到了一定年紀,容易頂嘴抗拒,爸爸媽媽常常就會很著急,不知道該如何讓孩子聽話。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孩子愛和父母頂嘴的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愛和父母頂嘴的原因

  證明自己已經長大

  第一叛逆時期:當寶寶能明白與運使用我這個字時,就在表達自己的獨立思想。通常孩子在2至3歲時,會有這樣的階段出現,屬於正常現象。

  自我意識開展:當小小孩可以熟悉運用我這個字時,父母應該要為此感到開心,這代表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萌發,自我主張的獨立想法也正在迅速醞釀。

  急於向人表現:孩子經常說不的原因,大多是希望對周遭可以產生影響。小孩的能力增長了,也會想跟別人展現出我長大了,什麼都可以的想法,於是就會對爸媽說不,接著依照自己的意願做事。

  溝通商量方式:假若小孩有反抗的字眼或舉止出現,家長可以先讓寶寶同自己立於平等的位置上,將小孩當作一個小大人看待,運用商量的方式取代掉命令以及強制語氣。

  將成人當作榜樣

  爸媽檢視自身:若是父母自己本身就有一些缺點或不良做法存在,那麼在教育小孩時,自然較無立足點,容易遭受小朋友抗拒與頂撞。

  以己作為榜樣:成人在對孩子平日的生活教育裡面,自己要懂得以身作則,父母務必要積極改善這些缺點,才可以讓小朋友認同並且接納爸媽所提出的要求。

  試探父母耐心底線

  摸索家長耐性:有時孩子的反抗,是想要探查成人底線深度。嘗試透過頂撞與抗議,孩子可以知道大人對於他的行為會有什麼樣的回覆及反應,他們同時也在告知成人,自己已經不是個嬰兒了。

  清楚表示態度:一旦家長遇到小朋友這種試探方式的頂撞以及抗拒時,務必要確切地表達自己的態度,無論允許或者不允許什麼事情,一定都要徹底實施與執行。

  多給小孩權力:除非是危險或有違背道德倫理的事情,可以不要讓孩子自己做主,其餘的事情其實能夠多給孩子一些決定的空間,使他可順著自己的意願行動。

  引起注意存心搗蛋

  希望受到正視:有時只是因為孩子覺得被父母忽略,所以為了想要受到重視,因此採取了一種不是相當正確的手法來表達自己失落的心緒。

  自己承受後果:若孩子只是在胡攪蠻纏、耍脾氣,家長無須用強硬手段逼迫小孩就範。反倒可在不會造成傷害的情形理,給孩子自行承受獨斷獨行所導致的失敗結果,進而於反思裡減少逆反心態,修正自己的行為。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多用讚美之詞和身體語言。必須讓孩子知道,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你們都是愛他、支援他的。不管他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或許你並不接納他的行為,但依然關愛他。有時只要簡單的一句話“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我也這樣想”等,就能讓孩子覺得受到了你們的認同。對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應我家孩子是個貪玩的孩子,每次都不願意去幼兒園也不愛寫作業,前段時間我在摩比思維館給他報了個班,那的老師很會與孩子溝通,孩子經常受到表揚,現在每天吵著去上學一回到家就高高興興寫作業。我看著也很高興。

  有時不說話,而利用身體語言,如微笑、擁抱和點頭等,就可以讓孩子知道你是多麼疼他,不只是在他表現良好時。身體接觸表達親暱感情。有些父母只有在孩子小時候才表達親暱的感情,當孩子稍大一點後便改以冷淡的態度,拒絕孩子的“糾纏”。然而身體接觸可以令孩子切身體會父母的關懷。同時也別忘了接納孩子對你們的愛意。

  語氣應溫和,態度要友善。父母應避免用高昂、尖銳並帶有威嚇的聲音對孩子說話,儘可能以微笑、歡快、平和的語氣說話,顯示出友善和冷靜的態度。多說“我”,少說“你”。父母應儘可能不用命令的口氣與孩子說話,不要總說“你應該……”,而應常說“我會很擔心的,如果你……”。這樣孩子就會從保護自己不被指責的狀態下轉而考慮大人的感受,這個時候溝通才可能更有效。

  此外,在傾聽孩子說話時,還須注意以下幾點。

  a.不急於作出評價。即使孩子的看法與大人不同,也要允許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應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舉出適當的事例來支援自己的觀點,並詳細地分析雙方的意見。父母不壓制

  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覺,孩子自然會敬重父母。

  b.分享孩子的感受。無論孩子是向你們報喜還是訴苦,你們最好暫停手邊的工作,靜心傾聽。若邊工作邊聽,也要及時作出反應,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得不到積極的迴應,日後也就懶得再與大人交流和分享感受了。

  c.領會孩子的話意。嬰幼兒在不開心、不滿意時,就會直接用啼哭來表示。逐漸長大後,孩子也知道哭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當他不快、疑慮時,往往將自己的感覺隱藏起來。再說孩子的語言能力尚未發展完善,不能以恰當的語句表達心中的想法。比如,當孩子生病時他會對你說:“媽媽,我最恨醫生”,此時你應順著他問:“他做了什麼事讓你恨他?”孩子若說類似於這樣的話:“他總是要給人打針,要人吃苦藥水”,你可以表示理解地回答他:“因為要打針吃藥,你覺得很不好受,對嗎?”這樣,孩子的緊張心理會得以緩解。

  d.理解孩子的情緒。有時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應,倘若大人能夠表示出理解和接納,他會有進一步的認識。譬如,當孩子知道奶奶買了玩具送給小表妹作生日禮物的時候,他吵著也要,此時大人應解釋道:“你感到不公平,但要知道這是給妹妹的生日禮物,你生日時奶奶也會給你禮物的”。通過這番對話,能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瞭解社會,從而變得通情達理。

  掌握溝通技巧,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不但可以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而且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和孩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1、 儘量不要問孩子太抽象和範圍很大的問題

  儘量從細節上來問孩子一些有具體答案的問題。例如:“你可以把你今天在學校都做了些什麼?”這個問題換成“你今天在學校都上了哪些課呀?”這樣孩子就會有針對性的回答。你再問“在今天的語文課上你都學到了些什麼呀?”等等。藉著些小問題孩子比較容易開啟話匣子,你與孩子溝通也就簡單的多了。

  2、 從別人的事說起

  你想知道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如何就先問孩子一些班級日常生活問題。比如說:“你們班上誰最調皮?”她就會給你說一個名字,你還可以順勢問:“為什麼你覺得這個同學最調皮呢?”他會給你羅列出一籮筐的事來。你還可以在孩子回答的過程中看出來他對這問同學的態度和對老師的態度。我們可以瞭解到孩子在學校處理事情的立場和態度。

  3、 不要急於否定孩子的觀點

  比如說孩子如果告訴你:“今天的語文課無聊死了。”你不要急於批評孩子。你可以問孩子:“為什麼你會覺得無聊呀,你覺得應該怎樣上才更有趣呢?”保持中立的語調,來感受孩子感受,這樣往往可以讓你知道孩子的更多想法,瞭解孩子的真正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困境。

  4、 必要的時候只要傾聽,不要說教

  在與孩子聊天的過程中要注意傾聽,讓孩子把真實感受說出來,要誠信的聽,不要急於說教。如果你與孩子一開始聊天就開始變成“你說教孩子聽訓”的模式,那麼這樣的聊談相信有第一次,第二次,孩子就不會與你第三次的聊天。

  在與孩子聊天的過程之中只有正確的方法,我們才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孩子最真實的想法。


孩子愛看電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孩子愛玩手機對成長有什麼危害
相關知識
孩子為什麼老是和父母頂嘴
孩子為什麼老是頭痛
孩子為什麼老是喜歡趴著睡
孩子為什麼總要跟父母唱反調
孩子為什麼總是喜歡趴著睡覺
為什麼我們和父母的哲學觀有區別
剛入園的孩子為什麼容易生病
為什麼老是容易感覺疲勞
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要學習口才
新手開車為什麼老是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