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厚養薄葬的倡議書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厚養薄葬”的現代喪葬觀念的體現,有助於引導人們用精神傳承的方式寄託對先人的追思。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厚養薄葬倡議書範文,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厚養薄葬倡議書範文篇一

  城鄉居民朋友們:

  隨著我縣殯葬改革的不斷深入,城鄉居民的殯葬意識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科學、文明、環保的喪葬理念逐步形成。為進一步弘揚傳統美德,改革喪葬陋習,倡導文明新風,特向廣大居民朋友們發出以下倡議:

  一、轉變觀念,樹立厚養薄葬的孝德理念。百善孝為先,我們要弘揚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形成老人在世時晚輩多關心、死後不搞虛孝敬的良好新風。

  二、崇尚文明,倡導簡樸節約的喪葬禮俗。樹立節儉意識,喪事辦理不講排場、不比闊氣。提倡健康友善的人際關係,辦理喪葬事宜,參加範圍以親戚為主,不借機收禮、藉機斂財,既不為自己增加經濟和精神負擔,也不把負擔轉嫁他人。

  三、移風易俗,杜絕過於冗繁的喪葬禮儀。辦理喪事禮儀,重在感情,貴在真誠。治喪力求簡樸,不超過三天,提倡發放生平、佩戴黑紗白花、播放哀樂、鞠躬默哀等文明方式哀悼逝者。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合法權益,不在居住區、公共場所搭建靈棚、焚香燒紙、沿街遊喪、拋灑冥幣。自覺抵制看風水、出大殯、吹打唸經、使用棺木紙紮等陳規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動。

  四、遵守公德,推進綠色生態安葬祭祀方式。自覺實行遺體火化,提倡骨灰存放、花葬、樹葬、草坪葬、深埋不留墳頭等節地生態葬法,不違規土葬遺體、建墓立碑。用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網上祭祀、集體公祭等綠色祭祀方式緬懷先輩追念故人,不在林區等禁火區域焚燒紙錢、燃放鞭炮。

  五、模範帶頭,自覺實行傳播文明殯葬。全縣黨員幹部要以倡導文明殯葬為己任,自覺樹立移風易俗、文明節儉辦喪的新風尚。在操辦直系親屬的葬禮時,堅持節儉簡樸,不大操大辦,不參與封建迷信活動。要加強對親屬、朋友和周圍群眾的教育引導,及時勸阻不良治喪行為。各相關單位要切實負起責任,做到早發現、早勸導、早制止。

  城鄉居民朋友們,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自覺倡導文明殯葬,節儉辦喪,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為建設生態文明廣饒作出應有的貢獻。

  倡議人:XXX

  時間:XXXX年XX月XX日

  厚養薄葬倡議書範文篇二

  全縣廣大幹部群眾: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全縣廣大幹部群眾積極踐行社會新風,逐步摒棄重殮厚葬、封建迷信的陋習陳規,樹立厚養薄葬、文明祭祀的時代風尚,全縣喪葬祭祀文明程度明顯提高。但是近期在一些地方,特別是部分幹部群眾中,大操大辦、奢侈浪費的祭奠陋習有所抬頭,製作銷售和使用超大花圈、超豪華喪葬用品的現象屢禁不止,公共場所搭棚祭奠、焚香燒紙的行為依然存在。這些不文明的行為和現象與黨的在全社會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相背離,與縣委、縣政府建立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環保模範城市和文明城市的要求相違背,影響了我縣良好的對外形象,破壞了我縣優美的市容環境,擾亂了我縣正常的社會秩序。為了革除喪葬陳規陋習,樹立文明祭奠新風,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縣文明辦、縣民政局、縣工商局向廣大幹部群眾發出如下倡議。

  1、提倡厚養薄葬。全縣幹部群眾要大力弘揚孝老敬老、傳承孝道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老人在世時多給予關懷關心關愛,多給予老人精神的安慰和生活的照料,盡到贍養義務,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讓老人安度晚年。操辦喪事不盲目攀比,不使用大花圈、超大花圈和超豪華喪葬用品,儘量減少鼓樂隊和花圈數量,杜絕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在全縣形成厚養薄葬的文明風尚。

  2、提倡文明祭奠。大力維護優美整潔的城鄉環境。不在公路、街道、廣場焚燒紙錢,不影響環境衛生;不在公路、街道、廣場等公共場所佔道祭奠,不影響公共秩序。摒棄陳規陋習,減少土葬,倡導火葬,提倡以鮮花祭奠、植樹祭奠、瞻仰遺像等環保文明的祭奠方式寄託哀思。

  3、提倡規範自律。祭奠用品經營戶要堅持行業自律,自我約束,要轉變經營理念,不盲目追求利益,不製作和銷售大型花圈和超豪華喪葬用品,從源頭上制止喪事祭奠的陳規陋習和浪費現象。

  4、提倡幹部帶頭。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崇尚文明,抵制陋習,自覺踐行各項規定,率先垂範,做文明祭奠的宣傳者、倡導者和踐行者。

  全縣廣大幹部群眾要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自覺踐行文明祭奠,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建立省級文明城市,建設“人文山水藍田 西安東部新城”做出自己的貢獻。

  倡議人:XXX

  時間:XXXX年XX月XX日

  厚養薄葬倡議書範文篇三

  XXX:

  “厚養”老人就是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變化和老人對精神生活質量的需求,子女要把錢花在父母養老生活的需求上,讓父母充分享受到社會發展進步的成果,做到物質生活富有,精神生活富有,而不是讓老人活著時感覺到孤獨寂寞,無人問津。

  徐話說;“祭而豐不如養之厚”。其實,父母對養老的需求很簡單,他們只希望生前遠在外地的子女能常回家看看,能在他們有限的生命裡享受子女的關心和照顧,能在身體不適時得到及時的治療和體貼,能在孤獨寂寞時有子女陪在身邊嘮嗑,確保有房住有飯吃。他們不希望子女面對他們長眠的軀體發出撕心裂肺的哭嚎,道出自己無盡的遺憾和悔恨。也不希望子女在他們去世後辦喪事時的奢侈攀比,鋪張浪費,鳴放禮炮,大講排場,焚燒用紙軋製的高檔轎車、別墅、空調,電冰箱,電視機,洗衣機…用這種方式充孝道,裝孝心,請問那邊有電嗎?!

  徐話說;“祭而豐不如養之厚”。其實,父母對養老的需求很簡單,他們只希望生前遠在外地的子女能常回家看看,能在他們有限的生命裡享受子女的關心和照顧,能在身體不適時得到及時的治療和體貼,能在孤獨寂寞時有子女陪在身邊嘮嗑,確保有房住有飯吃。他們不希望子女面對他們長眠的軀體發出撕心裂肺的哭嚎,道出自己無盡的遺憾和悔恨。也不希望子女在他們去世後辦喪事時的奢侈攀比,鋪張浪費,鳴放禮炮,大講排場,焚燒用紙軋製的高檔轎車、別墅、空調,電冰箱,電視機,洗衣機…用這種方式充孝道,裝孝心,請問那邊有電嗎?!

  孝敬父母,物質上的供養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對父母不尊敬,不孝順,成天給父母臉色看,甚至對父母訓斥、打罵,即使供給父母的是錦衣美食,也不能叫做孝老。因為這樣的供養就如同嗟來之食,只會使父母在精神上受折磨。厚養薄葬必須包括對父母的尊敬。孔子就特別強調“敬”在孝道中的地位,他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供養父母和餵養犬馬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敬”。只有尊敬父母,才能稱為孝。父母快樂是一種精神狀態,要使父母快樂,關鍵是不要讓他們受氣、生氣。為此,一定要注意滿足他們精神生活上的需要,特別是對親情的需要。當然,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子女們忙於工作、學習、應酬,往往容易忽視對父母的看望問候,使父母因為得不到親情的滿足而心情苦悶。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寸暉”。當我們真正經歷了世事的滄桑,真正懂得了父母的偉大,想好好“厚養”父母時,也許他們都已經老了,我們想帶著父母去遊名山大川,他們也走不動了,想讓他們吃山珍海味他們的牙齒也掉光了,想和他們聊天他們的耳朵也聾了,當上天把父母奪走的那個時刻,我們縱有千言萬語想和父母聊他們也聽不到了,人生能有幾回“孝”?花點時間陪父母說話,抽點時間陪父母旅遊,讓父母的臉上多留點笑容,讓他們的內心感到快樂,這就是對父母的“厚養”。

  養老送終對於子女來說,無論從感情上還是道義上都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當父母健在之時要孝順,讓老人有個幸福的晚年。心暢神爽、詳和安康、頤養天年;當其生命走向臨界“西去遠行”,應喪葬從簡、火化為安。天意鄰幽草,人間重晚情,親誼難釋而惜別。正常的祭奠追思無可厚非,畢竟老人他們那一代人生前吃了很多苦,為後輩的幸福操勞了一生。緬懷先人貴在傳承其優秀精神品挌,若以厚葬想體現孝心,實際上是對敬老文化的一種誤讀。

  現在提倡厚養薄葬的養老方式,與封建傳統的薄養厚葬相反。厚養薄葬是一種新型實用的待老方式。古人也曾提倡過“節葬”。早對親人生前關懷不夠,既使是厚葬也難以自慰體現孝的真諦。厚養薄葬是人性化的美德,薄養厚葬是假孝、偽善,是不孝子女在親朋好友面前作秀。

  “守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朗朗上口的《三字經》是否在孩童的心底烙下了孝親的印記。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現在情感裡。”而在這所有的情感中,最起碼的是對父母之愛,是做人的道德底線,為人父母者對子女所求無多:平安、幸福之外,只期待他們對己的善待,對己的溫情,這也是所謂“厚養”的基本。而我們又不乏看到“生前不孝,死後盡孝”的現實,老人生時,棄嫌之;老人死後,哭喪之。更有甚者大操大辦,豪華辦喪,又請道士又看風水,這就是典型的“薄養厚葬”,是給“厚養薄葬”向違背的。

  《孟子》中說,“老吾老及人之老”。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孝敬老人未必是讓老人活著時住洋房吃海味,“厚養”老人最主要的是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子女是不是孝順應體現在老人的感受上,孝順父母沒有固定的標準,子女在工作之餘給老人打個電話,道上一聲平安,節假日陪老人說說話,聊聊家常,牽著老人的手逛逛公園,散散步....這也是子女在不知不覺中盡了孝道。

  對父母生前“厚養”逝後“薄葬”,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進一步提高了人的思想境界,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倡議人:XXX

  時間:XXXX年XX月XX日


呼籲環保的倡議書範文
紅十字捐款經典倡議書
相關知識
推進厚養薄葬的倡議書範文
推進熱愛學習的倡議書範文
推廣講普通話的倡議書範文
促進健康家庭的倡議書範文
十篇保護母親河的倡議書範文推薦
關於教師節的倡議書範文
保護鯨魚的倡議書範文大全
保護公共設施的倡議書範文
保護大熊貓的倡議書範文
保護小動物的倡議書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