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讀後感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黨員給我們的感受就是有知識有文化,那麼他們的讀書心得肯定也很精彩,快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我看見一隻風箏,飛得那樣低,彷彿揹負著鉛垂一樣沉重;還看見一個人,在後面努力的追趕,他的雙腳也像被鎖鏈束縛著一般沉重,似乎總是隻差那麼一步……”

  《追風箏的人》這本小說,是一個醫學院畢業的美籍阿富汗移民的處女作。《追風箏的人》是以阿富汗戰爭為線索,向我們展示了文中的主人公--阿米爾的童年,懺悔,回憶,懷念。阿米爾是阿富汗的一個富家少爺,而哈桑是他家的忠實的奴僕,他們雖說是主僕關係,卻情同手足,他們經常去追風箏,而哈桑是追風箏的高手。而阿米爾的父親把哈桑當成親生的兒子對待。阿米爾13生日時,哈桑為了幫阿米爾贏得比賽,受到阿塞夫的欺負,阿米爾卻沒有站出來,阿米爾心中充滿悔恨, 最後甚至栽贓他,讓他永遠離開了這個家。這件事折磨了他幾十年,後來阿富汗戰爭爆發,阿米爾和父親逃到了美國,後來父親死了,父親的好朋友拉辛漢告訴阿米爾,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阿米爾更是受到了很大打擊。為了贖罪,他冒著生命危險回到了阿富汗,接回哈桑的兒子索拉伯,回到美國。

  讀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還是關於人性的思考。在這本書中,能夠從中體會到至少四種關於人性的理解,其一是哈桑的善,其二是阿米爾的怯,其三則是阿米爾的悔過之心,其四則是塔利班的無情。

  其中哈桑的善良是基於對主人的忠心,對朋友的忠誠,對事物的忠實,這使得他有著善良的人的一切美好的本質:誠實、無畏、甘願付出,在哈桑心裡,阿米爾就是他最好的朋友,為了朋友甘願付出一切,甚至是他的一部分尊嚴。

  而阿米爾的怯懦也許是從他認為母親的死***阿米爾出生時他母親就去世了***是自己的過錯,是自己偷了她的生命,而父親說過偷竊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他不敢去想跟不敢說,只是在他可敬可愛的阿辛汗叔叔面前提到過。這也許不能稱之為膽怯的表現,應為它更像是人的本能,但是正是這種膽怯的本能,致使阿米爾在之後的生活中越來越膽怯,懦弱,也是導致悲劇發生的本質原因。

  而在多年之後,阿米爾還是有悔過之心的,這說明人性光輝的一面還是在唱主角。阿米爾從說了第一個謊話起就有愧於心,總是害怕,想找機會說出來,機會是有,但是終究因他的膽怯給錯過了。至於成年後的阿米爾對待這些謊言懷著的更是一種贖罪的心理,得知哈桑的死,以及哈桑的身世後,他更是愧疚,於是在影片中就有了那段出生入死的營救***營救索拉博,哈桑的兒子***,阿米爾最終把索拉伯帶回了美國,這便是阿辛汗所說的“重新做好人的路”。

  至於像阿塞夫那樣的人***他後來加入了塔利班組織,在家鄉喀布林殘害著自己的同胞***顯然是為了告訴世人這個社會仍是善與惡並存著的,人性的光輝就在善與惡的鬥爭中體現出來。

  書中還有一個與影片開始不久遙相呼應的細節,在阿塞夫暴打阿米爾的時候索拉博拿起彈弓將一粒鋼丸打瞎了阿塞夫的一隻眼睛,他和阿米爾才得以逃出滿目蒼痍的喀布林。這與之前小時候哈桑擋在阿米爾前面用彈弓逼走阿塞夫的情景遙相呼應,導演似乎在預示著這位最後才出廠的索拉博小朋友身上繼承著他父親的某些品質。我想也許索拉伯也同樣有著哈桑式的善良。

  書中哈桑對阿米爾說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是出於對友誼的忠誠,而阿米爾對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說了同樣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卻是出於內心真誠的懺悔。回到我們的現實中來,你會發現你對人類的這些情感又加深了理解,也會因此更懂得如何去珍惜和維持現在的擁有......

  “但我會迎接它,張開雙臂。因為每逢春天到來,它總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許我剛剛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脣上掛著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我追......”

  篇二

  一、保持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必須站在時代高度,認真履行“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黨員教師應該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

  要樹立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更新那些不適應新形勢的舊思想和舊觀念。教師既要把學生當做學生,還要把學生當做朋友,當做一個與教師有平等關係的公民。教師要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思考、尊重學生的創造思維。做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在科技高速發展的21世紀,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變化,老師也要學習,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加強業務學習,增強改革意識,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要增強創新意識,在工作和實踐中與學生同時成長,走在學生的前面,主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成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黨員教師群體應該成為教育創新和改革的示範者。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工作,用現代教育理論與教育教學方法武裝自己,努力追求教育方式方法的現代化和高效益。

  勇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及時修正自己的錯誤,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在政治信念和理論水平上保持領先,有堅定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仰和崇高的理想,時時處處都能發揮身教勝於言教的教育作用。

  二、保持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必須加強師德修養,樹為人師表的良好形象。

  一位哲人說過,道德能彌補才能的不足,但才能永遠彌補不了道德的不足,這充分說明了“為師先修德”的極端重要性。作為黨員教師,其人格品行具有強大的示範和輻射作用。“學高為師,德高為範”這是對教師師德的最好寫照。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擁有慈母般的愛心,做一名盡心盡責的護花使者。師德的核心就是愛——對事業的愛,對學生的愛。愛的奉獻,愛就是奉獻。一個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應盡一切可能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無條件地愛每一個學生,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不以智力高低定親疏,不以成績好壞分優劣,對不同學生以不同的鼓勵,只有師愛才能凝聚學生的心,使其“親其師,信其道”。只有熱愛,才能噴湧出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才能使教師成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三、教育承擔著傳承文化,創造新文化的重要責任,黨員教師在建設先進文化方面應該做到:

  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用先進的文化教育引導學生,教會學生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能正確地進行選擇;用人文精神教育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信念和追求;用民族精神武裝我們的學生,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形成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及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雖然我們只是中學教師,只負責對學生三年的教育,但在教育實踐中也應該追求使自己的教育要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讓自己成為學生人生的導師。

  師德水平高,注重教書育人,善於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是學生的榜樣、導師,為其他教師做出表率;精神境界高,有自己的教育和追求,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工作中要以促進學生的終生學習意識和能力的發展為追求,以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追求;法律意識、民-主意識強,依法執教,師生平等,受學生歡迎。注重教書育人,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為重點,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時代特點,改革我們的學校道德教育,加強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每一位老師在自己的工作中都要關心的思想發展和健康成長,要努力成為學生思想工作的高手,成為學生思想成長方面的導師。

  四、黨員教師應該是人民利益的忠實維護者

  作為教師,維護人民利益主要體現在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為家庭與社會服務,以優質的教育造就更優秀的人才和合格的勞動者,滿足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發展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為此黨員教師應該:強化服務意識,在工作中努力為學生髮展服務,為家庭服務,為社會服務,實踐教育要為人民服務的教育方針;強化以人為本的意識,教育教學改革及方法、模式的選擇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意團結普通群眾,帶動身邊的人一起進步。要有奉獻精神,黨員有自己的合法的正當的權益,但是當個人利益與黨、國家、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作為黨員應該把以黨、國家、集體利益為重,必要時能犧牲個人利益;在工作中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標,維護自己的正當的權利,但不過分計較個人的得失。

  總之,學校黨員,黨員教師,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踐“科學發展觀”體現在有較高的教育業務水平和為黨的教育事業奮鬥終生的事業心;體現在能用優秀的文化教育學生;體現在較強的服務意識,在工作中努力實踐為學生、為黨的教育事業服務思想。

  篇三

  首先感謝社發局為我們老師提供這樣的一本書,我在工作之餘,能給自己“補一補”、充一充電的,我覺得文化知識的積累與社會經驗的積累同等重要,兩個都不能忽視,都要大力抓。雖然說《正能量》是我這段時間內在讀的一本書之一,但因為開學工作繁忙,拿起這本書的時間少之又少,要說什麼讀後感真是談不上,就我看過的內容談談自己的感受。

  我案前的這部《正能量》,是漢譯版,2012年8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我的購買日期大約是2012年8月10日。作者是英國的理查德·懷斯曼***Richard Wiseman***,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80後的女研究生李磊翻譯成簡體中文版的。並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定價:29.80元。上架建議:勵志·成功心理學。此書在印刷方面的質量還是不錯的,封面採用亮麗的黃顏色,給人陽光積極的觀感,在圖案設計上採用水波一樣的層環設計,估計是為了給我們一種“能量場”由內向外輻射的感覺,以與書名“正能量”相契合。

  先看一下本書的自己的介紹。本書作者理查德·懷斯曼被譽為“英國大眾心理學傳播第一教授” ,其在欺騙、運氣、幽默和超自然現象等諸多領域的研究享譽國際,深受公眾歡迎。書中的內容深入淺出,揭示了積極情緒對人的影響作用,並對“幸福指數”“身體與情緒之間的關係”等課題作了深入的研究,為讀者打開了一扇重新認識自己和他人的窗戶,並結合多項例項,教會我們如何激發自身的潛能,引爆內在的正能量。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首先要給它界定一個範圍。正如本書給出的上架建議一樣,我認為這是一本勵志類、成功心理學相關的圖書。既然是勵志或成功心理學類的書籍,那麼自然有它的共性——讀這本書本身不會帶給你正能量,也不會讓你具備某種能力,因為它不是一本技術類書籍,它只是為我們指明方向,讓你知道理論上它是怎麼回事,具體的還要考我們自己去實踐。像本書簡介的標題那樣,“只有改變,才能提升正能量!”,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提升正能量。

  行為與情緒是緊密相關的,想擁有真能量,就要先表現得像擁有正能量的人一樣。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介紹的“表現”原理。簡單概括來說,你如果想成為一個快樂、心情好的人,你首先要笑起來,做出快樂的表情,當你這樣“演”的時候,你就真的會變得快樂起來;如果你想變得痛苦和鬱悶,你只要想那些令你傷心的事情,想你遭遇的不公平對待,皺起眉頭,耷拉下臉,“演”得像是你真正傷心一樣,那你的情緒馬上就會低落下來。

  我現在還沒把它讀完,實際上,只讀了一小部分,不免有斷章取義、管中窺豹的嫌疑。沒準在後面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和價值,或者更神奇的現象向我們介紹呢。本文僅代表我個人的一點淺薄意見,算作讀書筆記,讀後感吧。各位讀者關鍵還是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最後,與朋友們分享本書封面的一句話:堅持正能量,人生不畏懼!

 

珠寶調研報告範文
有關工作的讀後感
相關知識
黨員讀後感範文
黨員讀後感範文3篇
共產黨宣言讀後感範文高中
英文版讀後感範文
教育類的書籍讀後感範文
白雪公主的讀後感範文
八十天環遊地球記讀後感範文
一諾千金的讀後感範文
我的大學的讀後感範文
小學四年級讀後感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