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中醫養生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中醫養生,歷史悠久,淵源極深。在中醫第一部經典鉅作中,就提到了很多的中醫養生方法。有什麼呢?下面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生活規律順應自然

  養生專家說,中醫講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寒、熱、溫、涼,自然界有風、寒、暑、溼、燥、火,所以要“動作以避寒,隱居以避暑”,和於四時,順應自然之氣。尤其年老體弱者,更應適宜寒暑,“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晨活動不宜過早,以見到陽光為宜。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內活動,以免寒氣傷陽。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時,但也不宜過涼。總之,人要適應自然,生活要規律,寒溫要適度。

  動腦動手形神受益

  養生專家認為,健康需要活動,但必須適當,不可勞倦過度,尤其是老年人和病人,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他多年來的活動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每天早晚各慢走一公里,堅持不懈;二是堅持門診看病,為病人解除了病痛,他內心無比欣慰,也有益於腦力活動,一舉多得。三是在帶徒弟和傳承學術經驗中,他感受到為中醫藥事業培養人才的責任感,內心充實和滿足,同時也啟發他經常思考問題,增強了思維分析能力,加上常與青年人相處,增加了活力,振奮了精神。四是練習書法,他以練習楷書為主,一筆一劃,一絲不苟,使人心靜、神安、志定,既陶冶了情操,也活動了肢體,達到形神受益。

  揉搓經穴養生防病

  養生專家非常重視經穴,常以指代針揉搓經穴養生治病。他每日睡前和起床時,常用手指揉搓百會穴及頭面部,以促進頭面部血液迴圈;揉搓湧泉穴、膻中穴以補腎、強心、健腦;揉搓聽宮、耳門、顱息等穴以助聽力;揉搓童子髎、睛明穴以增強視力;揉搓迎香、風池穴以防感冒;指壓足三裡、內關、中脘、氣海等穴,以增強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每個穴位揉搓按壓50~100次,四肢和腹部穴位揉壓150次。他還時常叩叩牙齒,以強齒和促進消化液的分泌。他說,通過20多年的穴位揉搓按壓,確實收到了行氣血、調營衛、益心腦、防外邪、強耳目的效果。

  飲食有節定時定量定性

  養生專家的飲食有三個原則:定時、定量、定性。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他堅持每日三餐按時就餐;定量是三餐不過飽,以八成飽為宜,尤其晚餐食少,以易於消化吸收;定性是粗細糧配合,蔬菜水果搭配,吃後以能消化吸收、腹部舒適為準。他愛吃麵條,尤其愛吃稀軟的帶湯水的麵條,麵條可用細糧也可用雜麵,再放些青菜之類,既有營養又易於消化。他常囑咐病人注意食療,如晚餐喝粥適當加入紅棗、薏苡仁、核桃仁、山藥等以增強脾胃功能,還要結合大便情況對飲食進行調整,以保持大便通暢,每日一次。

  情志安寧氣血通暢

  養生專家說,喜、怒、憂、思、悲、恐、驚是生活中難以避免的,但只要生活中加強修養、愛好廣泛、寬巨集大量、不記得失恩怨、遇事不躁,就能心靜志安,樂觀寬巨集。情志安寧,氣血通暢,人就健康長壽。正如書中所說:“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他謙虛地說,我只初步做到了一些,但這確是養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必做又較難做到的。

  養生專家深刻體會到中醫養生學的博大精深與科學實用,他將自己的養生經驗總結為以下幾句話:“與四時節氣協調,與天和;情志安寧,與氣血和;動靜合一,形神合一,與自身和;飲食有節,與脾胃和;益腎固精,全真養形,與神和。”他說,養生貴在力行,持之以恆,就會壽而康,幸福、快樂地度過一生。

  中醫安神助眠的方法

  1、睡前幾小時適量運動

  對於長期入睡困難戶來說,運動是非常好的方法,跑跑步、跳跳繩、打打羽毛球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不過切記不可做太激烈的運動。

  2、擺放有助睡眠的花草、香薰

  有很多植物散發的香味都可以幫助我們舒緩神經,利於睡眠,例如茉莉花、蘆薈、薰衣草、迷迭香之類的植物。如果覺得種植植物麻煩,那就使用方便簡單的助眠香薰也是可以的。

  3、開窗通氣

  保持臥室裡空氣流通,應該要把窗戶開啟,風大或天冷時,就再睡覺前開啟,躺床上後再關好,有助於睡得香甜,睡覺的時候千萬不要用被子矇住頭,以免缺氧導致睡眠質量低下。

  4、喝杯加蜜牛奶

  “朝朝鹽湯,暮暮蜜。”就是說早喝淡鹽開水,晚飲蜜糖水。牛奶中含有促進睡眠的色氨酸,睡前1小時喝杯加蜜的牛奶可助睡眠。蜂蜜則有助於整夜保持血糖平衡,從而避免早醒,特別對失眠多夢人效果更好。
 

頸椎病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本草養生茶怎麼做
相關知識
常見的中醫養生方法
不同人群的中醫養生方法有哪些
白領常見的排毒養生方法有哪些
不花錢的中醫養生方法
中醫養生方法
中醫養生方法有哪些
春季中醫養生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火災逃生方法有哪些
兒童中醫養生方法
中年女人中醫養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