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皮的藥用價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椿皮,中藥名,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乾燥根皮或幹皮。全年均可剝取,晒乾,或颳去粗皮晒乾。以是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藥名】椿皮

  【別名】椿根皮、椿白皮、椿根白皮。

  【入藥部分】苦木科植物臭椿的乾燥根皮或幹皮。

  【性味】苦、澀,寒。

  【歸經】歸大腸、胃、肝經。

  【功效】清熱燥溼,收澀止帶,止瀉,止血。

  【主治】用於赤白帶下,溼熱瀉痢,久瀉久痢,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6~9g。

  【禁忌】脾胃虛寒者慎用。

  【摘錄出處】《中國藥典》

  椿皮的生理特性

  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樹冠呈扁球形或傘形。樹皮灰白色或灰黑色,平滑,少有錢裂紋。喜光,不耐陰。適應性強,除黏土外,各種土壤和中性、酸性及鈣質土都能生長,適生於深厚、肥沃、溼潤的砂質土壤。耐寒,耐旱,不耐水溼,長期積水會爛根死亡。深根性。

  對煙塵與二氧化硫的抗性較強,病蟲害較少。能耐乾旱及鹽鹼,且生長速,對有毒氣體的抗性較強,可作城市、工礦區和農村綠化樹種。根皮和莖作藥用,有燥溼清熱、消炎止血的效用;莖皮含樹膠;葉可飼春蠶,浸出液可作土農藥;種子含脂肪油30-35%,為半乾性油,殘渣可作肥料;根含苦楝素、脂肪油及鞣質。用種子或根糵苗分株繁殖。

  又名椿樹或木礱樹,古稱樗。因葉基部腺點發散臭味而得名。臭椿屬共約10-15種,主產亞洲東南部。中國有6種3變種1變型。樹高可達30米,胸徑1米以上,枝條粗壯。一回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13-25枚;小葉近基部具少數粗齒,齒端有1腺點。雌雄同株或雌雄異株。圓錐花序頂生,花小,雜性,白綠色,花瓣5-6,雄蕊10。翅果,扁平,長橢圓形。種子位於中央。在中國,南自廣東、廣西、雲南,向北直到遼寧南部,共跨22個省區,而以黃河流域為分佈中心。垂直分佈在海拔100-2000米範圍內。喜光。不耐嚴寒。在年平均氣溫7-19℃、年降雨量400-2000毫米範圍內生長正常;年平均氣溫12-15℃、年降雨量550-1200毫米範圍內最適生長。

  椿皮的相關論述

  1《本草通玄》:“椿皮,專以固攝為用,故瀉痢腸風,遺濁崩帶者,並主之。然必病久而滑,始為相宜,若新病蚤服,強勉固澀,必變他症而成痼疾矣。凡用颳去粗皮,生用則能通利,酸醋炙即能固澀。”

  2《藥性論》:“治赤白痢,腸滑,痔疾瀉血不注。”

  3《食療本草》:“主疳痢,殺蛔蟲。”

  4《本草拾遺》:“主赤白久痢,疳蟲,去疥,主下血。”

  5《醫林纂要》:“洩肺逆,燥脾溼,行氣分溼熱。”

穿心蓮提取物的功能
中藥寬筋藤的功效與作用
相關知識
椿皮的藥用價值
地骨皮的藥用價值和食用方法
西瓜皮的藥用價值與功效
蠶豆皮的藥用價值
象皮的藥用價值
地骨皮的藥用價值
陳皮的藥用價值與功效
黃皮的藥用價值和功效作用
柚子皮的藥用價值和功效作用
土荊皮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