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是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正所謂知識是人類進步的根源,而百科全書則是概要記述人類一切知識門類或某一知識門類的工具書。那麼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叫什麼名字呢?它又源自於何處呢?

  百科全書的論述

  百科全書是概要記述人類一切知識門類或某一知識門類的工具書 。百科全書在規模和內容上均超過其他型別的工具書。百科全書的主要作用是供人們查檢必要的知識和事實資料,其完備性在於它幾乎包容了各種工具書的成分,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識。被譽為“沒有圍牆的大學”。百科全書是知識的總彙,是一切知識門類廣泛的概述性著作。是否有一部優秀的綜合性的百科全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文化發展水平的標誌之一。

  世界上最權威、知名的百科全書

  《不列顛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又稱《大英百科全書》,簡稱EB***,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是最權威的百科全書,是世界三大百科全書***美國百科全書、不列顛百科全書、科利爾百科全書***之一。不列顛百科全書誕生於18世紀蘇格蘭啟蒙運動***Scottish Enlightenment***的氛圍中。第一個版本的大英百科在1768年開始編撰,歷時三年,於1771年完成共三冊的不列顛百科全書。

  在1901年美國出版商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c. 買下EB的版權後,出版與編輯工作逐步轉移到美國;現在我們熟知的大英百科全書公司已是總部位於芝加哥的美國公司。1929年,隨著第14版的問世,大英百科更投入大量人力與物力,邀集近14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位學者專家參與撰述,大量收錄歐洲以外地區的資料,完成全部二十四冊的第十四版,確立了它在百科全書界中最崇高、最具權威的地位。

  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朝永樂年間,內閣首輔解縉總編的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937卷***目錄佔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但《永樂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確定是否存在長陵外,永樂副本卻慘遭浩劫,大多亡於戰火,今僅存800餘卷且散落於世界。《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修書過程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類書,商議“編輯經史百家之言為《類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後,為整理知識,令解縉等人修書。編撰宗旨:“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過程召集147人,首次成書於永樂二年***1404年***,初名《文獻整合》;明成祖過目後認為“所纂尚多未備”,不甚滿意。永樂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廣孝、解縉、禮部尚書鄭賜監修以及劉季篪等人重修,動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編寫。組織設監修、總裁、副總裁、都總裁等職,負責各方面工作。蔣用文、趙同友各為正副總裁,陳濟為都總裁 ,參用南京文淵閣的全部藏書,永樂五年***1407年***定稿進呈,明成祖十分滿意,親自為序,並命名為《永樂大典》,清抄至永樂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書。據《進永樂大典表》稱,全書繕寫成22,877卷,目錄60卷,成書11,095冊。 《永樂大典》修書過程中,對收錄書籍未做任何修改,採用兼收並取方式,保持書籍原始內容。但據專家表示,《永樂大典》有不少錯漏,並非如人所譽“不曾擅減片語”,謝保成即指出《永樂大典》卷一九六三七“目”字韻下“醫目”條引《林唐語》,原文出自《因話錄》卷六《羽部》,《永樂大典》隨意刪改此文的情況非常嚴重,連“善醫者沈師象”也訛作“喜醫者沉大師象”。 永樂年間修訂的《永樂大典》原書只有一部,現今存世的皆為嘉靖年間的抄本。明世宗十分喜歡《永樂大典》,經常隨身攜帶,翻閱查詢驗方。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下令抄寫了一部。 隆慶初告成,原本歸還南京。 其正本貯文淵閣,副本別貯皇史宬。 這套書到乾隆年間存有8,000冊,因此有人懷疑當時並未抄完。對於原書的去向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歷史學界有多種猜測。顧炎武《日知錄》斷定大典“全部皆佚”。另一個猜測是,原書已給嘉靖皇帝殉葬。嘉靖駕崩後沒有馬上入葬而是等了很久, 當時抄本正在進行中,有人認為是在等抄寫工作結束。而最後嘉靖的抄本只有8,000冊,讓人懷疑可能是急於下葬而沒有抄完。 若果真如此,嘉靖入葬的永陵經遙感探測已證實內部全部積水,那麼《永樂大典》的原書已經無法再讓後人看到了。 《永樂大典》在明代即有佚失。[8] 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庫全書》﹐發現《永樂大典》已遺失缺失2,422卷,約千餘冊。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大量佚書,其中有385種收入《四庫全書》,以為“菁華已載,糟粕可捐,原***書***可置不復道”了。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侵佔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丟失大量《大典》。 光緒元年***1875年***修繕翰林院建築時,清查《大典》不足5,000冊,《永樂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職員監守自盜, 據說文廷式一人即曾盜走百餘冊《永樂大典》。 光緒二十年***1894年***六月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時僅剩800冊,現今尚存約400冊,810卷,不到原書的4%。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翰林院被義和團的拳民焚燬,《永樂大典》損壞三百餘冊。光緒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館交回《大典》330冊。 不久又遭到監守者瓜分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師圖書館時,僅剩64冊。 現今中國國家圖書館珍藏161冊,另外美國國會圖書館還藏有40冊,英國各地包括英國圖書館、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英國倫敦大學東方語言學校、英國劍橋大學等存有51冊,德國漢堡大學圖書館、德國科隆大學圖書館、德國柏林人種博物館等存有5冊,日本國會圖書館、日本東洋文庫、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日本三理圖書館、日本靜培堂文庫、日本斯道文訓、日本大阪府立圖書館、日本武田長兵衛、日本石黑傳六、日本小川廣己和韓國舊京李王職文庫亦有蒐集,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則存有62冊。 典籍概述編輯 《永樂大典》編纂於永樂年間,由翰林院大學士解縉擔任總纂修,歷時六年***1403-1408年***編修完成,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後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儲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 它儲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據粗略統計,《永樂大典》採擇和儲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種之多,數量是前代《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書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編纂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收書也不過3000多種。

  典籍概述

  《永樂大典》編纂於永樂年間,由翰林院大學士解縉擔任總纂修,歷時六年***1403-1408年***編修完成,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後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儲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16] 它儲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據粗略統計,《永樂大典》採擇和儲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種之多,數量是前代《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書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編纂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收書也不過3000多種。

  總纂修

  解縉***xiè jìn ,1369-1415***,著名學者,明朝著名才子之一,永樂大典總纂修。字大紳,縉紳,號春雨、喜易,諡文毅,漢族,江西吉水人,解綸之弟。洪武十二年進士。歷官御史、翰林待詔,成祖即位,擢侍讀,直文淵閣,參預機務,與編《永樂大典》,累進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有《解學士集》、《天潢玉牒》。解縉以才高好直言為人所忌,屢遭貶黜,終以“無人臣禮”下獄被殺。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他出生在吉水鑑湖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進士,授安福州判宮,遷太史院校書郎,除承務部、東莞縣尹,在元末戰亂中死於亂兵;父親解開,二魁胃監,五知貢舉,以父死節贈官參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從事著述、辦學,培養人才;母親高妙瑩,不但賢良淑慧,而且通書史、善小楷、曉音律。解縉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傳說他自幼穎敏絕倫,有“神童”之稱。其母畫地為字,於腿蓋中教之,一見不忘。5歲時,父教之書,應口成誦;7歲能述文,賦詩有老成語;10歲,日數誦千言,終身不忘;12歲,盡讀《四書》、《五經》,貫穿其義理。

什麼是神經性皮炎
什麼是神經衰弱
相關知識
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是什麼
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是
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是什麼
世界上最大的貓科類動物是什麼
世界上最大的百貨商店
世界上最大的犬科動物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什麼
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恐龍是什麼龍
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動物是什麼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是藍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