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育兒知識講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在孩子人生的頭三年對他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在免疫系統的發展完善方面、還是在人格的健全發展、智商和情商的全面發展方面,毫不誇張的說每一天對於寶寶來說都是很重要。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參考。

  一

  不要用學步車,要讓孩子爬行

  學步車對寶寶的健康有百害而無一益。學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礙,掌握技巧保持身體平衡,學步車不需要這麼“麻煩”,輕輕鬆鬆稍一觸碰即可溜出很遠,這使得孩子難以克服心理障礙適應自已學走路這個辛苦的過程。所以用了學步車的孩子更慢學會走路就是這個道理。

  用了學步車的孩子腳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費很長時間讓寶寶學習整個腳掌著地。用了學步車,孩子爬行的機會大大減少。很多老人常常很得意“我的孫子不用爬,直接走路,真利害!”他們不知道,人類一定要經過爬行發育才健康。沒有爬行的孩子,身體協調性不好,影響生活和運動。前庭神經發育不良,影響未來的閱讀、寫作,也會阻礙語言的發展。

  二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範

  三歲以前是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不是讓孩子學會多少知識,而是心理成長最重要的時期。心理成長才是早教的重要內容,健康的心靈是一生幸福的源泉。這個時期溺愛孩子,以孩子為中心,讓他吃獨食,為他包辦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輕易地提前地滿足他物質的需要,而忽略他內心的感受等等,這種重物質滿足輕精神滋養的方式,只能培養出一個不健康不獨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範。大量的觀察和實踐證明,孩子真的不是“教”出來的。舉個例子:當客人和小寶寶打招呼時,孩子沒有迴應,成人通常出於禮貌和麵子,都會督促說“叫啊,怎麼不叫阿姨,怎麼不回答,你應該叫阿姨呀,你這孩子就是這樣”等等,這樣做就是教,教就會給孩子壓力。如果一邊教還一邊指責,那更是折磨孩子。我們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氣迴應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見!”“謝謝奶奶,我吃過了。”等等。這就是示範,而不是教。

  手指靈活的孩子大約18個月就可以開始練習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長都會說:“錯了錯了,左右錯了。”左右錯了?以小寶寶的能力來說,是沒有對錯的,告訴他錯了會給他壓力,我們說話的口氣會讓她緊張:什麼事,媽媽幹嗎口氣這麼不好?只要平靜地告訴孩子:“兩隻鞋交換一下”。這是把正確的做法告訴他,這樣就行了,不要去“教:這是左邊,那是右邊***孩子大腦很簡單,接受正確的指令就行了,太複雜他接受不了。***”一兩個月的提示之後,孩子就會穿鞋,而且左右不會錯。

  操作玩具時也只要示範,“寶寶,看媽媽做”,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後,給孩子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反覆調整反覆操作,不要打擾他,不要在他發生一點點錯誤的時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錯了錯了,不是這樣做”。這樣孩子就失去了外部資訊內化的機會。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沒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就是在我們的教當中失去的。孩子們的專注力就是這樣被我們破壞掉!我們應該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調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評。足夠的愛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

  寶寶的各種敏感期

  孩子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反覆操作某一動作或反覆學習某一項能力,是學習能力特別強的時期。先後出現各種敏感期主要有:依戀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腳動作敏感期、語言敏感期、細微事物敏感期、肌膚觸控敏感期、執拗和完美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數學敏感期、繪畫敏感期等等。

  口腔敏感期

  從出生到一歲多一點,孩子愛把手放進嘴裡,吸允得津津有味。不要認為不乾淨而去阻止孩子,否則會留下心理隱患。要做的就是保證***的東西相對乾淨就行,最好能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用口腔去探索!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如果順利渡過,以後再也不會用嘴啃食物之外的東西。有些孩子進入幼兒園、小學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習慣,甚至延伸成別的不良行為,例如:愛吃零食、吐口水、罵髒話!都在一定程度與口腔敏感期沒過好有關。

  手的敏感期

  與口腔敏感期後期重疊,愛用手扔東西、用手指摳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只是在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的練習***。

  腿的敏感期

  與手的敏感期後期重疊,有時候常常兩三個敏感期同時交叉出現。

  物權意識敏感期

  兩歲多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東西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裡的東西。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係。教育專家常說兩歲孩子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我們應該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亂貼標籤。

  順利渡過物權意識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和他較真順著他即可。之後尋找到適當的機會,即別的孩子與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時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給你玩,你高興嗎?”當他點頭時再告訴他“你把玩具分給別人玩,他們也很高興”。就此可以打住,別馬上強迫孩子。如此反覆幾次之後,讓他嘗試把玩具分給別的孩子,通過練習他知道玩具是屬於他的,分給別人玩之後還是會要得回來,和別人分享大家都快樂,這樣他就慢慢願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週歲前後進入分享階段。

  注意1:處在強烈的物權意識確認期的孩子,大人千萬不要去逗引孩子,強搶孩子手中的東西,讓他哇哇大哭,然後羞他“你真小氣!”這是絕對不可以的行為!

  注意2:當孩子能分享的時候,把東西分給我們吃,我們一定要接受,不要說“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這樣就是拒絕孩子的分享,將給孩子帶來的感覺是失望,孩子就會把分享和失望聯絡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樂,慢慢就不願意分享了。

  秩序、完美、執拗的敏感期

  三四歲的孩子進入此敏感期,成人把一塊餅掰掉一點給孩子,孩子會哭鬧不止拒絕接受,成人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們破壞了孩子對圓的感覺。

  其他各個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現,比如五六歲時有一個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等等,只有讓孩子順利自然地渡過,才會保持健康的心態。可參考孫瑞雪《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書中的論述。

猜你喜歡

家庭教育兒知識
混合餵養的寶寶需要喝水嗎
相關知識
大班科學育兒知識講座
幼兒園大班科學育兒知識
大班科學育兒知識文章
大班科學育兒知識大全
大班科學育兒知識
大班科學育兒知識三篇
大班科學育兒知識三篇
科學育兒知識講座資料內容
科學育兒知識講座資料
科學育兒知識講座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