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中如何正確進行調息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太極拳的調息是練習太極拳的基礎,要打好太極拳,必需先進行太極拳調息的修練,調好了太極拳的呼吸便可為太極拳的體用提供浩然之正氣。下面小編為您介紹:。歡迎閱讀!

  ***一***層次性原則

  我們要根據練習太極拳的不同階段.採用不同層次的調息方法。在第一階段,即初學階段.這時應當主要採用自然調息法,要求做到順其自然,通過調節呼吸消除緊張.緩解壓九形體舒鬆自然。在這個階段練習者主要是仔細看師傅的示範動作.思考、記憶動作的要領、套路的結構等問題.這時還不能太注重呼吸,主要是不容易理解接受.而且很容易出偏差。儘管拳式動作的一開一合、一虛一實編排得很正確,合平一呼一吸的原則,可是在初練拳時,仍應強調動作與呼吸自然結合,不應拘泥執著.這樣才符合“氣以直養而無害“的要求。第二個層次即練拳達到動作比較規範、套路比較熟練的程度後.就要逐步採用逆式調息法.即腹式呼吸。此時要求隨著練拳動作的升、降、開、合.小腹有鬆有收.呼吸做到逐漸跟隨動作,配合動作,氣沉丹田,內氣執行。第三個層次即練拳達到動作相當規範、套路相當熟練後.就要求修習者在採用逆式調息法時,深入體會吐納與太極拳每個動作的開合的密切配合。這個階段練拳時.不管是大開大合.還是急進急退.呼吸完全與動作合拍.這時呼也氣沉丹田、吸也氣沉丹田,內氣執行更充實。這時動作與呼吸的關係是主與從的關係.呼吸緊跟動作、配合動作,是腹肌運動的結果。腹肌運動加強了丹田氣,為力由脊發提供能源,這就是”腰為第一主宰,丹田為第一賓輔”.這就是虛其心,實其腹的表現。第四個層次,即修習者已經能將吐納與太極拳的每個動作進行比較適當的聯動,此時,就要強化太極拳的技擊意識.通過推手或切磋中訓練技擊。這個階段就要在逆式調息法的基礎上,靈活採用胸式調息法和技擊調息法。第五個層次,即練習太極拳術爐火純青之階段.剛復歸柔,以意念變手,功夫已達出神入化,達到“煉神還虛”“煉虛還道”,進入空而不空,形神俱妙,天人合一,與道合真的境界.即可漸進而採用化境胎息法。

  ***二***靈活性原則

  調息在練習太極拳中非常重要,但採用何種調息方法.則是非常靈活的。無論是陳、楊、吳、武、孫太極拳,還是其他支系的太極拳.都強調調息的靈活自然。即練功時,呼吸的長短、呼吸的輕重.並非一成不變.必須根據現實的具體條件靈活而適當地加以運用,要根據太極拳練習者的目的、練功程序,練功環境的不同而相應有所變化。比如在練習拳架的時候,出手為呼,收手為吸;升為吸.降為呼;提為吸.沉為呼;開為吸,合為呼;動步轉身及各式過渡的時候,為小呼吸。所謂小呼吸,即呼吸不長.不呼又吸.而含有稍停息之象。在推手時,按為呼,擠為呼.捋為吸,擁為吸,化為吸,被捋為自然小呼吸。這時小呼吸是求心靜.心靜則可視聽對方的行動,而不致有誤。如被擠被按至不能再吸時,則改為呼,使吸進之氣散於四肢。所以.呼至不能再呼時,改為吸,吸至不能再吸時,

  改為呼.呼與吸便可以迴圈變更。在大捋中的呼吸.閃為呼.靠為呼.按為呼,捋為吸,被靠為吸,被捋為小呼吸.轉身將按未按時.為小呼吸,其他動步未發勁時,也均為小呼吸。因求其靜而能視聽,並且有沾粘之勁。太極劍、刀、杆、散手等.其呼吸運用亦與練習拳架相同,即出手為呼、收手為吸,升為吸、降為呼,開為吸、合為呼等等。又比如在技擊時,因太極拳技擊是要“因敵變化示神奇”.打拳快慢要因需求而不同,有時是先慢後快,有時快而復慢.有時連續發幾個快速動作。其中,動作與呼吸如何配合.只能做到呼吸頻率與動作頻率大體一致,很難做到絕對一致,但丹田呼吸與口鼻呼吸快慢一般還是要一致的。一個較慢的動作過程中.也可能要呼吸兩次.或一個長呼過程之中問加一次短吸.在技擊上為接勁。相反.有時在一呼之中連續完成兩個乃至多個發勁動作,如陳式

  太極拳中的一些快速動作。總之,自然調息法、逆式調息法.胸式調息法,技擊調息法和化境胎息法這五種方法,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妙處。練習者應根據“有利於人體的平衡健康,有利於順利進入功態,有利於快速增長功力,有利於高效準確技擊”的四個標準.對調息方法做適當的變化.這才是科學的。

  ***三***意形相隨原則

  這裡所強調的.就是調息要與意念、動作緊密相隨,合成 一體。調息既是練好太極內功方法.又是學好太極拳架的重要 因素.它對整體技術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正如歷代名 家反覆強調的“能呼吸然後能靈活”。練功者根據自身情況,正確選擇和運用調息方法、掌握調息要素、遵守調息的規律和 原則,明瞭調息的實質,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反覆實踐,把意念活動和呼吸或氣息的出入緊密地結合起來,把“擁、捋、擠、按、採、捌、肘、靠、進、退、顧、盼、定”等這些太極拳的基本動作與呼吸或氣息結合起來.並使呼吸達到深細勻長、自然活潑的境地.也就是做到調息、調身、調心這三個太極拳中的核心要素統一協調。比如練習”如封似閉“這一式。當第一動右捶回收變掌時,肢體方面要鬆屈.意念上是由實逐漸變虛,由於身體逐漸後坐,這時胸肋背部肌肉和骨節都相應地徐徐收縮,橫膈膜受其影響也呈收縮狀態.因此胸腔容積隨之增大,這時必然要吸氣。當第二動兩掌前按時,意念上是由虛逐漸變實,由於肢體逐漸向前伸張.胸脅腹背部肌肉和骨節都相應地舒緩.橫膈膜受其影響回覆到平時隆凸狀態.胸腔容積隨之減小,這時也就必然要呼氣。太極拳中的其他招式也是這樣的。因此練太極拳時.自始至終每個動作都要與呼吸有節奏地、自然地結合,使調息、調身、調心充分協調統一。

  ***四***自然適度性原則

  太極拳調息的自然適度性原則.要求練習太極拳時調整呼吸的活動要適中。調息不能過於執著,要純任自然,做到適中放鬆,鬆而不懈,這樣才能“運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也就是說,在放鬆達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內勁才能“由腳而腿而腰.形於手指.達於四梢”。正如太極拳家陳鑫說:“打拳以調養血氣,呼吸順其自然。調息綿綿,操固內守,注意玄關。輕輕執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執行。”練習太極拳最忌的是憋氣。如果練習者故意為了強調一種調息法,或者在動作的規範、要求、運動路線及造型上為了達到某種效果.而產生憋氣的狀態,這是非常不正確的;而且這會讓肺部氣體不能很好的交換,影響血液中血紅蛋白細胞的含氧量.氣血停滯,運轉不靈,導致全身動作受到影響。所以調息一定要適度而自然。正如古人云“勿助勿忘真火候,有候無意莫留停”,“太鬆精神散,太緊閉氣竅。必須不鬆不緊.不遲不早.不住為住,不好為好,不凝之凝,不照自照.此點火候甚微妙.眾生須當仔細料。不識此字不算修,修煉二字須忘了,多以煉字太著跡.一著跡便病根找”。在練習拳架的時候,要避免短促過急的調息方法.呼吸應以深長、自然、勻細為標準。短促過急的呼吸會讓氣不能下沉.而遊離於胸,易造成動作的洩勁與鬆弛,難以達到一氣呵成的技術要求。正如太極大師李雅軒所說:“在呼吸方面,務須深長.使呼吸趁著緩和的動作鼓盪,又要使緩和的動作.趁著呼吸的鼓盪開合.並須要做得自然而順隨.這才是正確的練法。穩靜安舒可以蓄神.呼吸深

  長可以養氣.久而久之,則神氣自能充實,身體健康也自然增進。”當然.這與在技擊時發勁是不同的。短促過急的呼吸.乃是練拳純熟後的自由變換,是為了技擊.才有閃電似的、爆發力強的、開合虛實突然變換的動作。因為沒有這種迅速變換的能力,在技擊上是一個缺點,不可能應付對方迅速的襲擊,也不可能迅速進攻和退卻,決勝於俄頃。正如王宗嶽主張 “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名家陳鑫主張“纏繞回旋.至疾至迅”。因此,就要通過調息來適應這一需要。
 

如何增強太極拳的功力
如何練好太極拳雜談
相關知識
在太極拳中如何正確進行調息
主持人如何正確進行發聲訓練
如何正確進行觸電急救
如何正確進行柔韌練習
如何正確進行胎教
冬季如何正確進行有氧運動
二手車如何正確進行保養
陳式太極拳者如何化去身上的僵勁
打太極拳時如何進行聽勁練習
河圖洛書在太極拳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