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時裝與窈窕旗袍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從基本形式上看,男女服飾均為30年代的延續。但風格卻愈加西化,海派時髦為全國效仿,西式服裝與中山裝、旗袍合成40年代民國時尚。

  西服、中山裝及當時的軍服是重大場合的禮儀服裝。通常政界人士、洋行職員著西服;黨政官員著中山裝;知識分子中有長衫、長袍的中式打扮,也有西裝打扮。勞動階層的衣著一般變化不大,基本裝束依舊是中式褂襖和緬檔褲。

  上海、天津等沿海大都市的社會中上層視拎“司帝克”***stick,手杖***、戴禮帽、吃火腿麵包,能講幾句“洋涇浜”英文為時髦。甚至男性流行穿輕佻的大幾何紋淺色面料的西褲和外套,夏季則為白色以及大花卉紋或幾何圖案紋樣的短袖襯衣和淺色西褲,西褲腰節較高,褲腳常有1公分左右的翻邊。抗戰後開始流行類似美式空軍軍服的短夾克,被稱之為艾森豪威爾夾克,年輕小開們競相穿著,並配搭上一副“雷鵬”墨鏡。

  戰後,旗袍再度興盛,為女性最主要穿著,實可謂之“國服”。無論大家閨秀、小家碧玉,均為一襲旗袍而摩登。旗袍風度收則不張,雅則不佻,十分符合國人的普遍審美。旗袍款式簡潔,視用料、加工方可辨參差高低。旗袍面料主要有國產和進口印花面料的絲綢、洋絹、洋布,及提花的絲絨、錦緞、香雲紗,再加上手工蕾絲、色織布與土布等。40年代的上層女性對進口蕾絲十分著迷,蕾絲鏤空旗袍配以真絲薄料襯裙,風韻別緻。講究的旗袍仍以刺繡、花邊、鑲滾、珠片等裝飾,但絕不似當年“三鑲三滾”的繁複。校服旗袍以樸素淡雅為妥,長度上縮短一寸,袖子完全是西式裝袖。女工們的旗袍更是簡易樸素。

  都市女性喜穿西式服裝,逐漸成風。一時間,樣式和用料日趨豐富多樣,西式服裝和中式旗袍爭奇鬥豔,相輔相成。可用西式大衣、外套、背心、毛衣、圍巾與旗袍搭配,長短寬窄都相宜。於旗袍外罩一件長度在腰線以上的,雙排紐或單排紐前開身絨線上衣或背心,為知識女性的典型裝束。

我們相愛吧第三季裡面插曲的音樂叫什麼
西裝革履與長袍馬褂的並行不悖
相關知識
海派時裝與窈窕旗袍
時裝插圖的發展與製作藝術
黃瓜表層果肉細胞臨時裝片的製作與觀察
如何安裝與組裝臺式電腦主機
騰達無線路由器怎麼安裝與設定
路由器安裝與設定
什麼是硬裝硬裝與軟裝的區別
浪漫裝飾之地中海吊頂裝修效果圖
海派甜心經典臺詞
關於時間與生命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