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黑板報花邊邊框圖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傳統的感恩節,那不妨和小編看一下感恩節黑板報該怎麼做?以下的花邊邊框圖片和內容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感恩節黑板報花邊圖片欣賞

  
感恩節黑板報花邊圖片1

 
 感恩節黑板報花邊圖片2

 
 感恩節黑板報花邊圖片3

 
 感恩節黑板報花邊圖片4

 
 感恩節黑板報花邊圖片5

  感恩節黑板報相關資料1:感恩節的由來

  從“五月花號”到“新英格蘭”

  感恩節的創立早於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當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區還是處女地時,位於大西洋彼岸的英國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運動。此時的英王詹姆士一世獨尊國教,大肆打壓其他的宗教。信奉加爾文教,不滿國教的清教徒面對殘酷的迫害,選擇了出走。他們要尋找一個信仰自由之邦,維持按照自己的方式崇信上帝的權力。剛被哥倫布發現不久的“新大陸”——美洲成為他們的首選。那裡不但地域遼闊、物產豐富,而且很多地方還是未開發之地,沒有國王,沒有議會,也沒有宗教審判。

  1620年9月,清教徒的著名領袖佈雷德福召集了102名同伴,登上了名為“五月花號”的木製帆船。他們懷著美好的憧憬,開始了哥倫布式的冒險航行。“五月花號”重180噸,長90英尺,原是一艘捕魚的小船。而此時是一年中最不適合航行的季節,海上狂風大作,驚濤駭浪。“五月花號”就像一片樹葉在巨浪中掙扎。經過近兩個月的海上顛簸,他們憑著信仰與勇氣終於看見了陸地的輪廓。在航海的途中僅有一人不幸死亡,但誕生了一個新生兒,這就使得到達美洲的人數仍然是102人。

  新的家園在望。這時候,船卻停了下來。大家集中到甲板上,圍成一圈。自“五月花號”啟航以來,人們一直在設想新世界的統治秩序。現在,他們決定將這個問題弄清楚之後再上岸。討論十分激烈,但有權參加討論的是船上的51名成年男子,婦女們只有旁聽的份。最後,他們共同起草並簽署了一份公約,公約的內容是:為了上帝的榮耀和基督教的進步,我們這些在此簽名的人揚帆出海,並即將在這塊土地上開拓我們的家園。我們在上帝面前莊嚴簽約,自願結為民眾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順利進行、維持和發展,亦為將來能隨時制定和實施有益於本殖民地的總體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規、條令、憲章和公職等,我們全體保證遵守與服從。這就是所謂的《五月花號公約》。這一份寫在一張簡陋紙上的契約從根本上否定了君權神授的理論,第一次從民眾的角度闡述了國家權力的來源,為在新大陸上建立自治和法治打下了基礎。為了紀念故鄉,他們將這片新土地命名為“新英格蘭”。

  感謝上帝和印第安人

  按照古老的航海傳統,移民們首先登上了一塊高聳於海面上的大礁石。五月花號上禮炮轟鳴,人聲鼎沸,共同慶祝新生活的開始。這塊礁石後來被稱為“普利茅斯石”,成為北美洲新英格蘭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的歷史見證。

  然而對這些滿懷信心和欣喜的移民來說,第一個冬天並不好過。從大西洋上吹來的凜冽寒風和漫天的冰雪讓初來乍到的他們措手不及。惡劣環境加上缺少必要的裝備,不少人病倒了。接踵而來的傳染病又奪去許多人的生命。冬天過後,歷經千辛萬苦到達美洲的移民只有50人倖存。春天到來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發現了他們,給他們送來了很多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如何狩獵、捕魚、耕種玉米、南瓜及飼養火雞。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這一年秋天,他們獲得了大豐收。第一批來自英國的清教徒移民終於在這塊殖民地上站住了腳。

  11月底,移民們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他們要感謝上帝的恩賜及印第安人的無私幫助。慶祝活動一共進行了三天。第一天黎明時分,移民們鳴放禮炮,列隊走進一間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誠地向上帝表達謝意,然後點起篝火舉行盛大宴會。應邀前來的印第安人帶來了五隻鹿作為禮物。自山林中打來的野味和自產的玉米、南瓜、火雞等被移民們製作成了佳餚。賓主圍坐在熊熊篝火旁,共同歡宴,暢敘友情。在涼爽的秋風中,印第安小夥子同普利茅斯殖民地上的年輕人載歌載舞。第二天和第三天又舉行了摔跤、賽跑、射箭等活動。從此,清教徒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一習俗得以流傳。在北美十三州統一時,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把感恩節設定為全國性節日,但由各州決定自己的慶祝時間。直到1863年林肯總統才確定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作為感恩節的固定慶祝日。

  感恩節黑板報相關資料2:感恩節的故事

  多年前一個感恩節的早上,有對年輕夫婦的一家人卻極不願醒來,他們不知道如何以 感恩節的故事

  早先若是能跟當的慈善團體聯絡,或許就能分得一雙火雞及烹烤的佐料,可是他們沒有這麼做,為什麼呢?就跟其他不少家庭一樣,要有骨氣,是怎麼樣就怎麼過這個節。

  貧賤夫妻百事哀,無可避免的,沒多久這對夫婦就爭吵起來。隨著雙方越來越烈的火氣和咆哮,看在這個家庭最長的孩子眼裡,只覺得自己是那麼的無奈和無助。然而命運就在此刻改觀了……

  沉重的敲門聲在耳邊響起,男孩前去應門,一個高大男人赫然出現眼前,穿著一身皺巴巴的衣服,滿臉的笑容,這個男人手提著——個大籃子,裡頭滿是各種能想到的應節東西:一雙火雞、塞在裡面的配料、厚餅、甜薯及各式罐頭等,全是感恩節大餐歷不可少的。

  這家人一時都愣住了,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門口的那人隨之開口道:“這份東西是一位知道你們有需要的人要我送來的,他希望你們曉得還是有人在關懷和愛你們的。”

  起初,這個家庭中作爸爸的還極力推辭,不肯接受這份禮,可是那人卻這麼說:“得了,我也只不過是個跑腿的。”帶著微笑,他把籃子擱在小男孩的臂彎裡轉身離去,身後飄來了這句話:“感恩節快樂!”

  就是那一刻,小男孩的生命從此就不一樣了。雖然只是那麼小小的一個關懷,卻讓他曉得人生始終存在著希望,隨時有人---即使是個“陌生人”---在關懷著他們。在他內心深處,油然興起一股感恩之情,他發誓日後也要以同樣方式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到了十八歲時,他終於有能力來兌現當年的許諾。雖然收入還很微薄,在感恩節裡他還是買了不少食物,不是為了自己過節,而時去送給兩戶極為需要的家庭。

  他穿著一條老舊的牛仔褲和一件T恤,假裝是個送貨員,開著自己那輛破車親自送去,當他到達第一戶破落的住所時,前來應門的是位拉丁婦女,帶著提防的眼神望著他。她有六個孩子,數天前丈夫拋下他們不告而別,目前正面臨著斷炊之苦。

  這位年輕人開口說道:“我是來送貨的,女士。”隨之他便迴轉身子,從車裡拿出裝滿了食物的袋子及盒子,裡頭有一雙火雞、配料、厚餅、甜薯及各式的罐頭。見此,那個女人當場傻了眼,而孩子們也爆出了高興的歡呼聲。

  忽然這位年輕媽媽攫起年輕人的手臂,沒命地親吻著,同時操著生硬的英語激動地喊著:“你一定是上帝派來的!”年輕人有些靦腆地說:“噢,不,我只是個送貨的,是一位朋友要我送來這些東西的。”

  隨之,他便交給婦女一張字條,上頭這麼寫著:“我是你們的一位朋友,願你一家都能過個快樂的感恩節,也希望你們知道有人在默默愛著你們。今後你們若是有能力,就請同樣把這樣的禮物轉送給其他有需要的人。”

  年輕人把一袋袋的食物仍不停地搬進屋子,使得興奮、快樂和溫馨之情達到最高點。當他離去時,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密之情,讓他不覺熱淚盈眶。回首瞥見那個家庭的張張笑臉,他對自己能有餘力幫助他們,內心一股感恩之心。

  他的人生竟是一個圓滿的輪迴,年少時期的“悲慘時光”原來是上帝的祝福,指引他一生以幫助他人來豐富自己的人生,就從那二次的行動開始,他展開了不懈的追求,直到今日。

  以行動回報當年他及家人所得到的幫助,提醒那些受苦的人們天無絕人之路,總是有人在關懷他們,不管所面對的是多大困難,即便是自己所知有限、能力不足,但只要肯拿出實際行動,就能從其中學得到寶貴的功課,尋著自我成長的機會,以至最終獲得長遠的幸福。

  

感恩節黑板報的花邊邊框圖
感恩節黑板報花邊簡單
相關知識
感恩節黑板報花邊
感恩節黑板報花邊圖片大全
中學感恩節黑板報花邊圖片
簡單又漂亮的感恩節黑板報花邊
感恩節黑板報花邊邊框
感恩節黑板報花邊簡單漂亮
感恩節黑板報花邊簡單又漂亮
感恩節黑板報花邊彩鉛
感恩節黑板報花邊邊框圖片
感恩節黑板報花邊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