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魚兒為什麼不咬鉤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夏季釣魚,我們會遇見魚兒不開口咬鉤的情況那麼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夏季魚兒不咬鉤原因一、天氣悶熱

  魚兒不吃食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天氣悶熱,因為天氣比較悶熱,水溫升高,氣壓就會變低,水中溶氧量少了,魚兒在水下就會十分難受。此時的魚就像人一樣,如果缺氧頭痛,哪裡會想著去吃東西,因此在夏天天氣悶熱的情況下,最好是不要出釣。

  所以夏季出釣,在悶熱的天氣,最好要使用浮釣的方法釣魚,這要比釣底的上魚機會更大一些,但也僅僅是上魚機會大一些而已,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魚不咬鉤的問題。

  入夏後,特別是每年的6月中旬至9月中旬之間,江淮地區氣溫很高,早晚氣溫都達到25℃以上,中午高溫時段甚至超過35℃以上。我們要釣魚,首先就要了解所釣魚種對溫度、含氧量及溫差的耐受力,尋找最佳天氣、時段、釣場予以應對。

  就我們常釣的魚類如:鯽魚、鯉魚、翹嘴、草魚、鯿魚都屬於喜暖怕高溫的魚類,我查閱了有關專業的魚類養殖資料發現,當水溫達到32℃時就到了以上幾種魚類覓食溫度的上限。當水溫達到或超過這個數值時,魚類就會基本停止覓食,儘管你的餌料再好、技術再全面也是枉然。難怪有很多釣友感嘆“神仙難釣午時魚”。

  自然界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在瞭解了魚類的這些習性、需求後,就應該趨利避害地去尋找對策,去“服務”魚類,以尋求收穫的最大化。在應對高溫對垂釣的影響時主要對策有。

  夏季魚兒不咬鉤原因二、不缺食

  夏天魚不愛咬鉤還有一個願意就是魚不缺吃的,因為夏天氣溫高,水中浮游生物和藻類急劇生長,魚兒有著裝滿食物的寶山,怎麼會咬你的鉤呢?此時最好就是改變餌料的狀態和適口性,用清淡的餌料去誘引水下的魚兒,能增加不少上魚的機會。

  如果水質太肥,可見度太低,那麼還要改靜態釣魚為動態釣魚,讓餌料“活”起來,這樣才能增加被魚兒發現的機會,提高上魚機會。

  夏季魚兒不咬鉤原因三、天氣即將變化

  魚不肯咬鉤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天氣即將發生變化,或是大幅度升溫或是大幅度降溫,或是暴風雨即將來臨,在人還沒感受的時候,魚已經感受到了,因此水下的魚兒煩躁不安,停止攝食,對眼前的鉤餌自然就不感興趣。此時釣友們可以改變餌料的狀態和味道來刺激魚兒開口。

  當然,現在對天氣的預報已經很準,釣友們可以根據氣候的變化來準備好合適的釣法,即便是夏天魚不咬鉤的情況,只要行之有方自然能釣的魚簍滿框。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解決魚兒不咬鉤的方法:

  1、釣早晚

  夏季烈日炎炎酷熱難耐,但早晚的溫度還是比較涼爽的。此時段氣溫一般在20—25℃居多,這是多數魚類覓食的最佳溫度。特別是天剛亮晨風習習涼爽怡人,水生植物開始光合作用而向水體釋放氧氣,此時氣壓較高,魚兒食慾旺盛,會紛紛游到岸邊覓食。到傍晚時段,氣溫、水溫逐步下降,魚兒紛紛從深水區逐步遊向岸邊來“晚餐”。此時在近岸淺水區下竿,會有較好收穫。

  2、釣深釣蔭

  夏季白天儘管溫度很高,但在不同深度的水體裡其水溫是不同的,水溫會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呈遞減狀態。此時,老釣手也正是瞭解了魚類的這個習性而常將窩子打在深水區,實踐證明其效果確實比淺水區好。

  夏季水溫高主要是受陽光輻射熱的影響,在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如:橋洞旁、樹蔭下、水草的背蔭處,其水溫都要明顯低於陽光輻射區,魚類在長期的生存過程中也感受到了這些,於是,但凡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也多成為它們樂於逗留“避暑”的地方,我們如在此下竿,定不會令你失望。

  3、釣降溫

  夏季天氣並不是一直高溫酷熱,如遇連續幾天陰雨,或梅雨季節或連刮北風、西北風,或下大雨,或雷陣雨過後,氣溫水溫會發生較大幅度的下降,含氧量增加,我們應搶佔這樣涼爽的天氣。因為雨水的作用會將岸邊的天然食物帶入水中而成為魚類的美餐,所以,魚類活性增加覓食積極,因而釣獲量會有顯著增加。

  4、夜釣

  “夏釣夏釣,夜間比白天好。”這是釣友們長期垂釣實踐的經驗總結,對於我們夏季垂釣有著指導意義。常釣的魚類生理上有幾個共性:喜溫怕熱、趨弱光怕強光、喜靜怕嘈聲。我們選擇夜釣正是為了滿足魚類的這些喜好。

 

  

海釣有哪些技巧
夏天釣鯉魚的技巧
相關知識
夏季魚兒為什麼不咬鉤
嬰兒為什麼不吃奶
魚兒為什麼睜著眼睛睡覺
嬰兒為什麼不睡覺
嬰兒為什麼不喝奶粉
鳥兒為什麼不迷路閱讀練習及答案
夏季頭髮為什麼愛出油
春季釣鯽魚為什麼不打窩
春季釣魚為什麼不打窩
金魚吊蘭為什麼不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