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疊是手法還是內勁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太極拳有摺疊之術,有轉換之法。摺疊者,是對稱的,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意要向下,即寓上意,前後左右,皆是如此,此即謂之摺疊。下面由小編給您介紹:。歡迎閱讀!

  

  摺疊兩字最早在武禹襄的***十三勢行功心解***中出現:“往復須有摺疊***迭***,進退須有轉換。”武禹襄未對此作解。

  郝月如:“太極拳有摺疊之術,有轉換之法。摺疊者,是對稱的,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意要向下,即寓上意,前後左右,皆是如此,此即謂之摺疊。”郝月如先師對摺疊作手法解呢,還是作內勁解?還是兼而有之呢?筆者以為,郝月如大師主要作內勁解。

  楊澄甫註解:“與人對敵,或來或推,往回摺疊,即曲肘彎肱之式,折背敵其身子,此係近身使用法,遠離無用,進退不要拘泥一式,須有轉換隨機變化也。”在這裡,楊澄甫先師對摺疊顯然作手法解。

  我們對摺疊應該如何理解呢?

  一、從手法上理解

  取出“摺疊”兩個字問不練太極拳的人,他們的回答很直接很簡單:把一張紙對摺,把一床被疊好。

  打太極拳,手伸出去,又收回來,復又伸出去,又收回來,伸、收周而復始,迴圈往復。只伸、只開、只大,沒有縮、合、小,那是殭屍,是打不成太極拳的.手伸放到盡頭,必然要收回來才能做下面的動作,這個收就是所謂的摺疊。動作往某個方向,至盡頭,必然要返回,這個返回就是所謂的摺疊。從形式上來說,懂不懂知不知曉摺疊之稱謂是無所謂的,套路過程始終不斷出現摺疊。沒有摺疊之稱謂倒是更省事。

  在推手練習時,用動作擒拿,就是所謂的摺疊關節,稱為小擒拿。勁指向對方,對方未循著勁力方向而出去,反而身體迎著勁力方向前撲失勢,這是用勁摺疊對方身體,稱為大擒拿。如,當對方手按我胸或腹前椎時,我之胸腹不退反進,緊貼彼之掌指作勁於彼之掌指。彼我兩相向之力交匯於彼之柔弱的手腕處,彼若硬頂,手腕必傷,小於自我保護之本能,彼鬆腕白保,身體前撲失勢。

  二、從內勁上理解

  在太極拳套路練習中,如樓膝拗步,一手摟膝一手前推.身體前行。但腰部的沉穩主宰與前行的身體形成前後對拉拔長,前中寓後,這叫摺疊,如左野馬分鬃,一手往左一手往右,身體左行,但腰部的沉穩主宰與總體左行的身體形成左右對拉拔長,左中寓右,這叫摺疊。虛領頂勁、含胸拔背,同時,沉肩墜肘、氣沉丹田,上中寓下,這叫摺疊等等。套路練習時,對“是對稱的,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意要向下,即寓上意,前後左右。皆是如此”,主要從內勁上佔實踐。從內勁上看,每一點每一時刻都有摺疊,它比形式上的摺疊出現的機會不知要多多少,點點刻刻都摺疊。摺疊實質上就是矛盾力。說成是矛盾力可能比較直白,齊易理解,說成是摺疊,今天的人們理解起來就比較費勁。

  在椎手對抗練習時,只要不足決定勝負的最後一擊,周旋對峙過程,用勁始終是前中寓後,後中寓前,向上之中寓下意,向下之中寓上意,每一用力都寓有相反的過程。這叫摺疊。如何才能實現“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騰挪,摺疊。摺疊能讓人隨時快速改變方向,因為它全無定向,義全然定向,所以動總在人先。

  三、手法、內勁兼而有之

  在套路練習時,還是主要從勁別方面去實踐摺疊比較好,套路在編排的時候.摺疊已在其中,形式上不要去管它。在推手練習時,從勁別和手法兩方面去實踐摺疊比較好。

  簡明扼要地說,摺疊從形式上來說,每一動至盡頭時都必然要轉換,這個轉換就是摺疊,它是不斷出現的,自然而然,不要人為去管。從內勁上來說,每一動都要有相反過程的用意和表示,這個用意和表示就是摺疊,它是需要去注意的,它是貫穿點點勢勢的。就是這麼簡單。

  太極拳練習,勻緩、不用力、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氣沉丹田、沉肩墜肘,主要的都有了。拳打千遍,其理自現。當理自現吋,會發現以前“自作多情”的複雜、玄虛浪費了我們多少的精力。
 

怎樣走好太極拳的內勁
太極拳與人體經絡的關係
相關知識
摺疊是手法還是內勁
入黨轉正申請書手寫還是列印
開車導航使用手機還是導航儀
分手後還是朋友的歌詞
如何判斷手抖還是跑焦
彈木吉他用手指還是撥片
冬天感冒是風寒還是風熱引起的
平板支撐是有氧還是無氧
醉玲瓏靳妃是好人還是壞人
楚喬傳小八是好人還是壞人_楚喬傳小八有沒有黑化_楚喬傳小八結局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