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勵志演講稿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成功的演講能力是職場競爭力的重要表現,其強化與放大效應不可小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成功人士的演講,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關於成功人士的演講篇1:喬布斯

  ——關於信念、成功和抉擇的三個故事

  一、關於信仰:堅信

  “你要堅信,你現在所經歷的,將在你未來的生命中串聯起來。正是這種信仰讓我沒有失去希望,它使我的人生與眾不同。”

  很榮幸今天能和你們一起參加畢業典禮,斯坦福大學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之一,而我從來沒拿過大學畢業證。說實話,在我的生命中,今天也許是我距離大學畢業最近的一天了。我想向你們講述我生活中的三個故事,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只是三個故事而已。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如何把生命中的點滴串連起來。

  我在裡德大學讀了六個月之後就退學了,但是在十八個月以後——我真正作出退學決定之前,我還經常去學校。我為什麼要退學呢?

  故事得從我出生時講起。我的生母是一個年輕的、未婚的大學畢業生。她決定讓別人收養我, 她非常希望我被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收養。所以在我出生的時候,她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使我得以被一個律師和他的妻子所收養。讓她意外的是,當我出生之後,律師夫婦突然決定生個女孩。所以我的養父母***他們還在我親生父母的觀察名單上***突然在半夜接到了一個電話:“我們現在這兒有一個不小心生出來的男嬰,你們想要嗎?”他們回答道:“當然!”但是我的生母隨後發現,我的養母從來沒有上過大學,我的養父甚至沒讀過高中。她拒絕簽收養合同。直到幾個月以後,我的養父母答應她一定會讓我上大學,她才同意。

  在十七歲那年,我真的上了大學。但是我很愚蠢地選擇了一個幾乎和斯坦福大學一樣昂貴的學校, 我的養父母是工人,他們幾乎把所有積蓄都花在了我的學費上。六個月後, 我已經看不到其中的價值所在。我不知道我想做什麼,也不知道大學能幫我找到怎樣的答案,而我卻幾乎花光了養父母一生的積蓄。所以我決定退學,我覺得這是個正確的決定。不能否認,我當時確實非常害怕, 但是現在回頭看看,那的確是我這一生中最棒的決定。在我決定退學的那一刻, 我終於可以不必去讀那些毫無興趣的課程了,可以去學那些看起來有點意思的課程。

  但這並不怎麼浪漫。由於沒有宿舍可住,我只能睡在朋友房間的地板上;為了有錢填飽肚子,我去撿5美分的可樂瓶子來賣;在星期天的晚上,我要走七英里的路,穿過這個城市到Hare Krishna教堂,只是為了能吃上飯——這個星期唯一一頓好點的飯。但我喜歡這樣,我跟隨好奇心和直覺所做的事,後來被證明基本都是極其珍貴的經驗。我舉幾個例子:

  那時候,裡德大學提供了全美國最好的書法教育。整個校園裡的每一張海報、每一個抽屜上的標籤,都是漂亮的手寫體。由於已經退學,不用再去上那些常規的課程,於是我選擇了一個書法班,想學學怎麼寫出一手漂亮字。在這個班上,我學習了各種襯線和無襯線字型,如何改變不同字型組合之間的字間距,以及如何做出漂亮的版式。那是一種科學永遠無法捕捉的充滿美感、歷史感和藝術感的微妙,我發現這太有意思了。

  當時,我壓根兒沒想到這些知識會在我的生命中有什麼實際運用價值;但是8年之後,當我們設計第一款Macintosh電腦的時候,這些東西全派上了用場。我把它們全部設計進了Mac,這是第一臺可以排出好看版式的電腦。如果當時我在大學裡沒有旁聽這門課程的話,Mac就不會提供各種字型和等間距字型。自從視窗系統抄襲了Mac以後,所有的個人電腦都有了這些東西。如果我沒有退學,我就不會去書法班旁聽,而今天的個人電腦大概也就不會有出色的版式功能。當然,在我念大學那會兒,不可能有先見之明,把那些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都串起來;但10年之後再回頭看,生命的軌跡變得非常清楚。

  再強調一次,你不可能充滿預見地將生命的點滴串聯起來。只有在你回頭看的時候,你才會發現這些點點滴滴之間的聯絡。所以,你要堅信,你現在所經歷的,將在你未來的生命中串聯起來。你不得不相信某些東西,你的直覺、命運、生活、因緣際會……正是這種信仰讓我沒有失去希望,它使我的人生變得與眾不同。

  二、關於成功:堅持

  “偉大的工作只會在歲月的醞釀中越陳越香。在終有所獲之前,不要停下尋覓的腳步。”

  我的第二個故事是關於愛與失去。

  我是幸運的,在年輕時就知道了自己愛做什麼。在我20歲的時候,就和沃茲在我父母的車庫裡開創了蘋果電腦公司。我們勤奮工作,只用了10年的時間,最初只有一個車庫和兩個小夥子的蘋果公司,已經擴充套件成擁有4000名員工、價值達到20億美元的企業。而在此之前的一年,我們推出了我們最好的產品Macintosh電腦,當時我剛過而立之年。然後,我就被炒了魷魚。一個人怎麼可以被他所創立的公司解僱呢?這是因為,隨著蘋果的成長,我們請了一個原以為很能幹的傢伙和我一起管理公司,在頭一年左右,他幹得還不錯,但後來,我們對公司未來的前景出現了分歧,於是矛盾便產生了。由於公司的董事會站在他那一邊,所以我被踢出了局,那年我30歲。失去了一直貫穿在我整個成年生活的重心,這種打擊是毀滅性的。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我真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我覺得我讓企業界的前輩們失望了,我失去了傳到我手上的指揮棒。我找到了戴維·帕卡德***注:戴維·帕卡德,普惠的創辦人之一***和鮑勃·諾伊斯***注:鮑勃·諾伊斯,英特爾創辦人之一***,我向他們道歉,因為我把事情搞砸了。我成了人人皆知的失敗者,我甚至想過逃離矽谷。但曙光漸漸出現,我還是喜歡我做過的事情,於是決定重新開始。

  事實證明,被蘋果開掉是我這一生所經歷過的最棒的事,儘管當時的我並未意識到。成功的沉重被鳳凰涅?的輕盈所代替,我以自由之軀進入了生命中最富創新力的時期。

  在接下來的5年裡,我開創了一家叫做NeXT的公司,接著是一家名叫Pixar的公司,並認識了後來成為我妻子的曼妙女郎勞倫斯。Pixar製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現在這家公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動畫製作公司之一。後來經歷一系列的事件,蘋果買下了NeXT,於是我又回到了蘋果,我們在NeXT研發出的技術在推動蘋果復興的核心動力。我和勞倫斯也擁有了美滿的家庭。

  我非常肯定,如果沒有被蘋果炒掉,這一切都不可能在我身上發生。對於病人來說,良藥總是苦口。生活有時候就像一塊板磚拍向你的腦袋,但不要喪失信心。熱愛我所從事的工作,是一直支援我不斷前進的惟一理由。你得找出你的最愛,對工作如此,對愛人亦是如此。工作將佔據你生命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從事你認為具有非凡意義的工作,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從事一份偉大工作的惟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份工作。如果你到現在還沒有找到這樣一份工作,那麼就繼續找。不要安於現狀,當萬事了於心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何時能找到。如同任何偉大的浪漫關係一樣,偉大的工作只會在歲月的醞釀中越陳越香。所以,在你終有所獲之前,不要停下你尋覓的腳步。不要停下。

  三、關於抉擇:堅定

  “財富名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要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別人的生活裡。提醒自己行將入土是我在面臨重大抉擇時的首選工具。”

  我的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死亡。

  在17歲的時候,我讀過一句格言,好像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成你生命裡的最後一天,你將在某一天發現,原來一切皆在掌握之中。”這句話從我讀到之日起,就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過去的33年裡,我每天早晨都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末日,我還願意做我今天本來應該做的事情嗎?”當一連好多天答案都否定的時候,我就知道做出改變的時候到了。

  提醒自己行將入土,這是我在面臨人生中的重大抉擇時最為重要的工具。

  因為所有的事情--榮譽、聲望、對尷尬和失敗的懼怕——在面對死亡的時候都將煙消雲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在我所知道的各種方法中,提醒自己即將死去是避免產生上述想法的最好辦法。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沒有理由不聽從你內心的呼喚。

  大約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症。在早晨7:30我做了一個檢查,掃描結果清楚地顯示我的胰臟出現了一個腫瘤。我當時甚至不知道胰臟究竟是什麼。醫生告訴我,幾乎可以確定這是一種不治之症,頂多還能活3至6個月。大夫建議我回家,把諸事安排妥當,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標準用語。這意味著你得把你今後10年要對你的子女說的話用幾個月的時間說完;這意味著你得把一切都安排妥當,儘可能減少你的家人在你身後的負擔;這意味著向眾人告別的時間到了。

  我整天都想著診斷結果。那天晚上做了一個切片檢查,醫生把一個內診鏡從我的喉管伸進去,穿過我的胃進入腸道,將探針伸進胰臟,從腫瘤上取出了幾個細胞。我打了鎮靜劑,我的太太當時在場,她後來告訴我說,當大夫們從顯微鏡下觀察了細胞組織後尖叫起來,因為那是非常罕見的、但可以通過手術治療的胰臟癌。我接受了手術,現在已經康復了。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我希望在隨後的幾十年裡,都不要有比這一次更接近死亡的經歷。在有了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後,死亡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有用但純粹是知識上的概念,我可以更肯定地告訴你們:沒人想死;即使想去天堂的人,也是希望能活著進去。死亡是每個人的人生終點站,沒人能夠例外。生命就是如此,因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造物,它是生命更迭的媒介,送走老者,給新生代讓路。現在你們還是新生代,但不久的將來你們也將逐漸老去,被送出人生的舞臺。很抱歉說得這麼富有戲劇性,但生命就是如此。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別人的生活裡。不要被條條框框束縛,否則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結果裡。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噪音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為重要的是,要有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它們可能已知道你其實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在我年輕的時候,有一本非常棒的雜誌叫《全球目錄》***The Whole Earth Catalog***,它被我們那一代人奉為聖經。這本雜誌的創辦人是一個叫斯圖爾特·布蘭德的傢伙,他住在Menlo Park,離這兒不遠。他把這本雜誌辦得充滿詩意。那是在60年代末期,個人電腦、桌面發排系統還沒有出現,所以出版工具只有打字機、剪刀和寶麗來相機。這本雜誌有點像印在紙上的Google,但那是在Google出現的35年前。它充滿了理想色彩,內容都是些非常好用的工具和了不起的見解。

  斯圖爾特和他的團隊做了幾期《全球目錄》,快無疾而終的時候,他們出版了最後一期。那是在70年代中期,我當時處在你們現在的年齡。在最後一期的封底有一張清晨鄉間公路的照片,如果你喜歡搭車冒險旅行的話,經常會碰到的那種小路。在照片下面有一排字:好學若飢,謙卑若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這是他們停刊的告別留言,此後的日子裡,我總是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

  現在,在你們畢業、即將開始新生活的時候,我用這句話與你們共勉:好學若飢,謙卑若愚。

  關於成功人士的演講篇2:任正非

  ——任正非華為內部講話:抓住了人的5個慾望,我們就成功了

  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說法,叫做無欲則剛,我想這個說法,第一,違揹人性,第二,無慾者很難做到所謂剛強、有力量。慾望其實是中性的,很大程度上,慾望是企業、組織、社會進步的一種動力。

  是慾望的激發和控制,構成了一部華為的發展史,構成了人類任何組織的管理史。一家企業管理的成與敗、好與壞,背後所展示的邏輯,都是人性的邏輯、慾望的邏輯。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知識型勞動者的慾望可以被分為五個層面:

  第一層面:物質的飢餓感

  絕大多數人、甚至可以說每個人都有最基礎層面的對物質的訴求,員工加入到企業,最直接、最樸素的訴求就是財富的自由度。企業、組織能不能給員工提供相對的物質滿足,實際上是企業人力資源最基礎的部分。

  第二層面:安全感

  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性的需求,人的一生多數都處於一種不安全狀態,越是傑出人物、領袖人物,內心的不安全感越強烈。華為正是因為擁有充滿了危機意識的優秀管理者,又擁有十幾萬內心有強大不安全感的人,大家抱團取暖,共同面對充滿了風險、未知、恐懼的世界,才有了華為的“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的文化。

  第三層面:成長的願望與野心

  越是智力層面高的人,領袖慾望、野心的張力越強大。怎麼能夠把這些人人要出人頭地,人人要做領袖,人人想擁有權力的人凝聚在一起?公司的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體系至關重要。當這些人的權力,跟他的慾望、雄心、野心相稱的時候,他自然願意在這樣一個平臺去發揮自己的才能,發揮自己的智慧。組織說到底就是要張揚隊伍中每個人的雄心,同時又要遏制過度的野心,張揚雄心、遏制野心是所有管理者每時每刻都要面對的問題。

  第四層面:成就感

  被社會認可,被大眾認可的慾望等等。華為成功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兩個字——共享,共享發展的財富成果,同時也分享安全感,分享權力,分享成就感。把錢分好,把權分好,把名分好,這是相當重要的。

  做老闆的人,一定要把最基本的東西想明白。第一,財富這個東西越散越多,第二,權力、名聲都是你的追隨者賦予你的,假使哪一天你的追隨者拋棄你,你的權力,你的所謂成就感,你的所謂聚光燈下的那些形象,乃至於財富,都會煙消雲散,乃至於灰飛煙滅。

  第五層面:使命主義

  只有極少數人是擁有超我意識的使命主義者,喬布斯是,我任正非大概也屬於這一類人。

  關於成功人士的演講篇3:王石

  ——王石劍橋學習歸來講的三個故事:人生的意義在哪?

  故事之一:華人院士的“中國胃”

  劍橋大學有一位頗有成就的華人,在劍橋大學工作十幾年,當上了院士,很不容易。但我發現他與學院內其他英國同事缺少交流。我去學習三個月,就與英國老師們很熟了,進入了他們的圈子,見面都會熟悉地打招呼。

  這位華人院士很奇怪,問我怎麼會與大家這麼熟悉,說他自己這麼多年在劍橋,與這些英國老師沒有多少交往。這位院士為什麼難以進入英國老師們的圈子?我想,是因為華人院士的中國胃。華人院士不吃西餐,每頓飯都要回家吃中餐。英國老師們多在俱樂部吃飯,吃飯時就是交流聊天的時候,有時一頓晚飯會吃到晚上10點。

  吃飯就是思想和情感交流最好的時候。我每到一個新國家新地方,都堅持吃當地的食物。想擁抱世界,要有一個擁抱世界的胃。擁抱世界的胃,幫我很快融入了劍橋大學的教師圈子。

  堅守一個習慣,就等於向世界關上了一扇門。開放自己,接納新事物,就是融入新世界。對外部世界保持好奇,樂於交流、分享、連線,力求去理解、接納對自己來說是新鮮的事物,海納百川,納入外部的新知識、新感受、新資源和新力量。華人院士的一箇中國胃,就使他錯過了諸多與同事朋友交流分享連線的機會。

  故事之二:劍橋的等級森嚴

  在哈佛學習期間,體會到哈佛的自由與奔放。剛到劍橋,感到劍橋太傳統,一個有八百多年曆史積累的學校,清規戒律多,等級色彩重。擔心適應不了。隨著深入其中,慢慢體會到,這些清規戒律中表現出來的等級森嚴,不是行政和人格的等級制,而是一種學術等級,對知識的尊重。

  例如,只有院士才有停車位,只有院士才有資格在草坪上踏草行走。正式集會場合,從穿著打扮就能看出不同人在知識成就上的等級。

  這些傳統,有些是正式制度,有的是約定俗成的。劍橋的等級制,是學術等級制,是對知識貢獻者的尊重。劍橋大學裡對知識貢獻高度敬重的氛圍,有一種特別的文化力量。

  “我思故我在”,按笛卡爾對人的定義,理性思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特徵,當人不在理性思考之中時,這人就不是人。理性思考的結果,就表現為發現知識和創造知識。知識的發現與創造,使人成其為人,使人類擁有了與動物世界不同的文明的演進。

  一個社會之中,什麼成就是最受大家尊重的?從尋常人的回答可看出這個社會的文明層次。當“這個孩子有官相,長大要當官”成為讚美之辭時,當學校的最高權威是行政領導而非專家教授時,這就是一個官本位社會,官員擁有權力和資源,受大眾羨慕。

  官員是財富分配者和秩序維護者,官員並非知識、財富的創造者,一個官本位的社會,不會是知識持續突破的社會,也不會是一個可持續發展之社會。帶來新知識者,帶來新財富者,這兩者被尊崇,則人心智的力量就流向了知識創新和經濟創新了。未來的制度變革,其實本質就是重新調整社會的價值制度,尊重什麼否定什麼,以此引導資源的新配置。

  故事之三:在劍橋始終如在夢中

  在劍橋,有種做夢的感覺,似乎現在仍沉浸在夢中。他喜歡劃賽艇,在波士頓參加過比賽,在日本參加比賽還得過獎。

  一天,院長對我說,聽說你喜歡劃賽艇,你在劍橋當訪問學者期間,願不願參加賽艇俱樂部?我說好啊。院長就進行了安排,告訴我何時何地去找誰訓練。我按照院長的指示去了,沒有讓我下水劃,而是先接受訓練。教練訓練了我1個半小時,那個累!長期沒有這樣累過,腿都抽筋了!訓練完後,我推著自行車,一拐一拐回宿舍,嘴裡哼著歌。是哼著歌回去!那個舒暢!我從來沒有被這樣訓練過!這訓練方法太好了!

  我跟人說起這事,人說,劍橋有30幾個俱樂部,你查一下那個俱樂部的情況。我就上網查了一下,這是“劍橋大學賽艇俱樂部”,有百年曆史,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賽艇隊,是出世界冠軍、奧運冠軍的俱樂部。你說,這是不是做夢?

  還有,一位老師訓練我講英文。我說,我學的是美國英語,不熟悉英國英語,這老師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語,而且英國英語是錯誤的。”那訓練辦法之獨特有效,讓我想起《國王的演講》電影中的辦法。從來沒有人這樣訓練過我,我也從來沒學得這麼快過!

  走過一個學院,那是“三一學院”,那是那顆蘋果樹,那顆啟發了牛頓的蘋果樹!那是牛頓走過、停留過的地方!我現在還在夢中,還沒有從夢中緩過勁來!

  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持續積累,是人類文明最寶貴財富。從野蠻生長到專業生長,中國面臨大關。對學習新東西好東西,王石有一種強烈的興奮。他希望更多朋友分享到這種感受,想組織一些朋友去劍橋體會體會。心靈開放,永遠年輕,永遠有那麼點做夢的感覺!

世界糧食日優秀演講稿
關於成功的演講視訊
相關知識
成功人士的勵志演講稿範文
關於成功人士的勵志演講稿優秀
成功人士的勵志演講稿分享
成功人士的勵志演講稿最新
成功人士的勵志演講名人演講
成功人士的勵志演講範文
成功之路的勵志演講稿
成功人士的創業演講稿3篇
殘疾人關於感恩的勵志演講稿範文
關於成長的勵志演講稿範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