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福字為什麼要倒著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那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

  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祝願、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福”字倒貼這一風俗最早不會早於明朝初年。關於倒貼“福”字的來歷有以下三種有趣的傳說。

  一、第二種慈禧太后說。

  第二種慈禧太后說。中國古代歷來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風俗。清光緒某年臘月二十四,慈禧太后傳旨,叫翰林院的翰林們寫些慶賀春節的對聯。這些翰林們拿出渾身解數,用盡華美辭藻,寫好之後恭送太后過目。太后見其中連個“福”字都沒有,很是不高興。翰林們見老佛爺生氣,嚇得忙跪在地上說:“請老佛爺教誨。”太后說:“去寫幾個‘福’字來。”翰林們忙回去寫了一堆“福”字送上,太后從中挑了幾張,讓大總管李蓮英帶著太監到宮內各處去張貼。

  誰知又惹出了***。有個太監不識字,把一個“福”字貼倒了,當晚誰也沒有發現。第二天,太后出來欣賞對聯和“福”字,正巧看到,剛要發怒,腦子轉得快的李蓮英急忙上前說:“老佛爺請息怒,這是奴才有意把它倒著貼的。這‘福’字倒貼,就是‘福’倒了。福到了,不是大吉大利嗎?”慈禧聽後,轉怒為喜,不但沒懲罰那個太監,還賞了他幾兩銀子。後來這個習慣傳到了民間,成為一種風俗。

  二、第三種朱元璋、馬皇后說。

  第三種朱元璋、馬皇后說。這種說法很可能是從貼“福”字的來歷傳說中演繹出來的。明太祖朱元璋攻佔南京後,命人悄悄在曾經支援和幫助過自己的人家門上貼一“福”字,以便第二天將門上沒有“福”字的人家按暗通元賊殺掉。好心的馬皇后得知這一情況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連夜在各自門上貼一個“福”字。於是各家各戶都照辦,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把“福”字貼倒了。

  第二天,朱元璋令御林軍把沒貼“福”字的人家滿門抄斬。不料不一會兒御林軍頭目回稟,全城家家都貼有“福”字。朱元璋氣得正不知如何是好,御林軍頭目又說,有一家人把“福”字倒著貼在了門上。朱元璋聽了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人一個不留全部殺掉。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朱元璋一聽有道理,便消除了殺人的念頭,一場大禍從而避免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三、第一種恭王府說。

  第一種恭王府說。清咸豐年間的一個春節前夕,恭王府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寫了幾個斗大的“福”字,叫人貼於庫房和王府的大門上。有一家丁因目不識丁,竟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為此,恭親王的福晉***妻子***十分氣惱,欲鞭罰懲戒。幸好大管家是個能說善辯之人,他怕福晉怪罪下來連累自身,慌忙跪倒陳述:“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倒***到***了,乃吉祥之兆。”恭親王福晉一聽,轉怒為喜,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福倒***到***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般的奴才,還真想不出這招呢!”遂賞管家和家丁各50兩銀子。後來,倒貼“福”字之俗由達官府第傳入陌巷人家,貼過後都願過往行人或頑童們唸叨幾句“福倒了!福倒了!”以圖吉利。

  福文化介紹:

  福文化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一種民俗文化,位居“福祿壽喜財吉”六吉之首,足見其對中國人生活觀及價值觀的影響。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學校國家憲法日宣傳活動方案最新
壓歲錢的來歷有什麼寓意
相關知識
春節福字為什麼要倒著貼
春節這天為什麼要貼福字
春節習俗為什麼要貼福字
春節期間為什麼要貼福字呢
春節期間為什麼要貼福字
春節之前為什麼要搞大掃除
春節之前為什麼要大掃除
春節期間為什麼要去拜年
春節期間為什麼要掛中國結
春節期間為什麼要走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