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文化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中日兩國的人民都善於飲茶、喜愛飲茶,兩國的茶文化都相當的博大精深。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試論中日茶文化之異同

  摘 要: 文章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從茶具和茶建築兩個方面入手,對中日茶文化的異同點進行分析,從而加深對中日兩國茶文化的瞭解。

  關鍵詞: 茶文化 茶具 茶建築

  中國是茶的故鄉,最早發現茶的用途,並在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思想的影響作用下,形成了中國茶文化。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自古以來兩國就在政治、經濟、宗教、藝術、文化等各個方面有頻繁往來與交流。茶文化也不例外,隨禪學東渡日本,並不斷與日本的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屬於自己的日本茶道文化。

  1.中日茶具之異同

  茶具的概念從廣義來說是包括種茶、採茶、製茶、炒茶、存茶、儲茶、泡茶、品茶等時候使用的各種工具,從狹義來說則主要指在泡茶、品茶時所使用的茶碗等器具。文中的茶具一詞屬於後者範疇。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一套茶具就無法進行茶事活動,更別說是品一杯好茶。可見茶具在飲茶活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古時的文人雅士在飲茶之時,不僅看重茶具的實際運用價值,更注重追求茶具的視覺美感,因此每一件茶具都是經過工匠靜心設計、製造出來的藝術品。中國古代的茶具由於製造原料的不同,可以分為金銀茶具、瓷器茶具、紫砂茶具、漆器茶具、竹木茶具等。出身平民的明太祖朱元璋體諒茶農的辛苦,下令禁止生產宋朝時一直作為貢茶的“龍鳳團茶”,而改為製造芽茶。因此,飲茶的方法也隨之由泡茶法代替了點茶法,飲茶的器具也以紫砂茶壺、青花茶壺代替了之前點茶時所用的茶碗、茶盞等器具。到了清朝康熙年間,為後世所推崇的具有中國茶文化代表性的“蓋碗”盛行於天下。當時出產的茶具製作精細,造型優雅別緻,釉色清麗,並多用喜慶、吉祥的符號作為圖案。

  然而,日本茶具同中國茶具相比有很大不同。當然,此時與其說日本茶具,不如說是日本茶道具更準確。這是因為日本古代的茶會就是唐物鑑定會的延伸,茶會中人們並不是以飲茶、品茶、論茶作為茶會的主題,而是以欣賞、鑑定唐物為中心。因此,茶會中所使用的大多數器具都與泡茶、飲茶無關。然而,隨著日本茶道不斷與本土文化相融合,和式茶具不斷受到重視,並逐漸在日本茶會中為人們所推崇。和式茶具的種類很多,按照其功用不同可分為:炭鬥、火箸、灰器等添炭用的茶道具;風爐、地爐、茶釜等燒水用的茶道具;掛軸、花瓶、香盒等佈置壁龕用的茶道具;茶罐、茶碗、茶刷、茶勺等點茶用的茶道具。其中,不可不說的是點茶、飲茶時必不可少的器具――和式茶碗。

  首先,日本茶道中使用的和式茶碗較之平時使用的茶碗,碗底更大、容積更深,以便於茶刷能自如地在碗中來回攪動,從而使點茶活動更自如。其次,日本茶人熱愛、尊重自然,並以此為宗旨,虛心體會每一種材料中蘊含的自然美感,並努力將其進一步發揮出來。在和式茶碗的設計上,日本茶人更追求古樸稚拙、自然脫俗、不勻稱、幽暗的風格。由此可知,在日本茶道中所使用的和式茶碗常常以姿勢不正、碗口歪斜、表面凸凹不平、花紋和陶釉不對稱者為宜。再次,作為茶道中使用的和式茶碗除了要達到上述要求外,還必須具備生命力。換而言之,每一件和式茶碗都會有其獨一無二的經歷――它的名字是什麼,是由誰將它創造出來的,曾被哪些知名的茶人青睞,並在哪些重大的茶會中出現過,等等。

  2.中日茶建築之異同

  茶建築主要是指人們舉辦茶會,通過飲茶、品茶放鬆身心的地方。中國茶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品茶的場所層出不窮且稱呼各不相同,比如茶鋪、茶肆、茶舍、茶坊、茶亭、茶居、茶樓、茶館等。其中,尤以茶館的影響最為深遠。歷史上茶館的種類很多,比如:有以品茶為次聽評書為主的書茶館,有為茶人提供下棋場所的棋茶館,有設在環境優美、風景秀麗的郊外的野茶館,以飲茶為媒介將美食、社交、娛樂集於一體的大茶館,等等。而且,茶館的風格也因南北地區風土人情的不同而各異。因此,對於茶館的建造和使用很難用一個固定的模式來表述。

  日本茶道建築以茶室和茶庭為主。首先,“草菴茶室”在日本茶室建造中最具有代表性。它以天然的泥土、沙石、竹木、麥秸為材料修葺而成,茶室大小以四個半榻榻米為標準,並在屋頂上鋪上厚厚的枯草,從而更多地體現了茶室自然、簡素、脫俗、靜寂的美感。同時,千利休還在此基礎上創造出了“待庵”茶室。這個象徵日本茶道最高境界的茶室,不僅面積縮減成了兩個榻榻米大小,而且***處變成了只有半人高、必須躬身進出的小***。其次,在日本茶道中將茶庭稱為“露地”,意指茶人們在進入茶庭之後,就必須將世俗中的苦惱與私慾一併忘記,洗淨心中的汙垢,露出原本的佛心。因此,茶庭並不是人們嬉戲、遊玩的庭院,而是一個供茶人們修行的地方。茶庭裡為了保持樹木、沙石的天然色調,一般只是種植常綠植物,對於色彩鮮豔、花朵大的花是不會栽種的。此外,茶庭還設有小茅棚、石制洗手缽、石燈籠、碎石路等,無論哪一處都是由主人精心佈置而成的,因此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綜上所述,茶文化是一門藝術。人們在飲茶過程中往往是以茶具、茶室及其周邊的環境作為文化載體,將茶文化從物質生活範疇延伸到精神文化領域。

  參考文獻:

  [1]騰軍.日本茶道文化概論[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4.

  [2]王玲.中國茶文化學[M].九州出版社,2009.

  [3][日]岡倉天心.說茶[M].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

  [4]陳斌藩.中國茶文化經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

  [5]林治.中國茶道[M].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9.

  [6]靳飛.茶禪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

  2

  淺析中日茶文化差異

  摘 要:中日兩國的人民都善於飲茶、喜愛飲茶,兩國的茶文化都相當的博大精深。日本的茶道和中國的茶文化有著一些相同的地方,也存在許多不同的地方。本文簡要分析了中國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在起源發展上、精神上的不同之處。

  關鍵詞:中日;茶;差異

  一、起源和發展

  說起茶的起源,一定會追溯到中國。古人說:百姓七件事,茶米油鹽醬醋茶。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曲茶。中國早在神農氏時期就有關於茶的記錄,唐朝的唐羽在其《茶經》裡寫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由此可見,中國的飲茶文化的發源極早。中國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出現了野生的大茶樹,現今也在中國的許多地方發現了直徑長達一米的大茶樹,樹齡普遍在1700年以上,足以說明中國是茶樹的發源地。在中國,茶最早的用途是入藥,傳說神農嘗百草,遇十二毒,得茶解之。東漢華佗《食經》中說:苦荼久食,益意思。其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文藝飲茶之風的興起,茶已經脫離普通的飲品。唐朝時期,中國茶文化飛速發展,形成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唐羽所作《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誌,他將佛、道、儒三家思想融入茶中形成了中國的茶道精神。宋代時期,茶葉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不僅因為文人的推動也因為整個時代背景的推動。茶文化在這個時期生機勃勃,但是茶藝逐漸走向了複雜繁瑣精細,反而失去了茶藝本身的品質。而到了元朝,出於遊牧民族豪放不羈的性格和漢族文人對山河破碎的感慨無心茶藝文化使得茶藝返璞歸真。待到明清時期,茶的種類逐漸增多,泡茶的形式技藝精細,到了清朝,茶葉的出口成為一種正式的行業,各類關於茶的作品也增多。

  而在古代日本是沒有原生的茶樹的,自然而然也就沒有飲茶的習慣。在日本,普遍認為茶葉是在9世紀初由遣唐使最澄和尚從中國帶回日本,將種子種於近江阪本的日吉神社。後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偶得和尚奉茶,茶葉從這時才見於日本正史。但是,此時的茶在日本只是曇花一現,並沒有留下太多的記錄。後於中國宋代時期,遣唐使榮西禪師兩次到訪中國,回日本時再次將茶葉的種子帶回國,並種植於筑前國背振山,1207年榮西禪師又將種子贈送給明惠上人,其將種子種植於尾高山寺內,至此飲茶才在僧人之間流傳開來。1214年,大將軍源實朝因為宿醉引起頭痛,榮西禪師敬獻了茶葉,擺脫了頭痛,至此茶在士大夫和武士之間流行起來。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僧人村田珠光將思想融入茶中,才真正意義上形成了日本的茶道文化,其被稱為日本茶道始祖。後又經過千利休等人的細化,日本茶道才逐漸規範起來。

  因此,在起源上來說,中國是茶的發源地,茶文化的起源地,而日本的茶道文化比中國晚了很多年。

  二、精神上的不同

  中國的茶文化的發展是一個由下而上的過程,先是由普通的百姓喜飲茶而逐漸發展到統治階層,是普通平民大眾的日常喜好。在中國,飲茶是一種比較悠閒的放鬆方式,是使人內心平靜下來的一種方式。中國飲茶之人多帶著儒家的仁者氣息,修養很高。喝茶是一種反省內求的方式。這是中國茶文化的精神之一:仁。而中國茶道強調道法自然,茶是南方嘉木,在種茶、採茶、製茶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中國的道家思想也恰好強調清靜無為、順應天道。這也是中國茶文化的精神之一:無為。中國人以茶修德,以茶養性,茶的禪意和佛的禪意是一致的。茶以水而清明、沖泡再三清香醒神。茶道好靜,在追求茶道的靜之中也就是佛家的禪境。這也是中國茶文化的精神之一:清靜。

  日本的茶道文化主要是由中國傳入,因此其精神很大一部分受到中國佛、道、儒三家的影響。其中又以佛家思想為主要。日本茶道精神主要可以用三個詞語來概括:和敬清寂、一期一會、獨坐觀念。日本茶道最重要的精神之一,主旨是無。和、敬、清、寂是從無裡衍生出來的四象,這和中國的太極很像。而一期一會意思是說人的一生只能遇見一次唯一的一個人和一件事。千利休將其融入到日本茶道中,通過一系列的茶道活動,包括水、飯、談、茶四大步,最後完成時使亭主和主客、從客靜心清志,由茶道的一系列活動體現出一期一會、難得一面、世當珍惜的理念。獨坐觀念”一語出自幕末大老、茶道名人井伊直弼的著作《茶湯一會集》。從字面上的意思來說,“獨坐”就是說獨自靜坐。“觀念”的意思則是靜靜的思考、認真的思考。獨自坐在茶室裡靜靜的回味思考今天發生的事情,此生不可能再遇見。而此時飲茶人的心境是有禪意的,也就是之前說的主旨上的無。從什麼也沒有衍生到生生萬物。此時而言重要的就並不是茶本身的味道,而是內心的平靜餘味。

  從中國茶文化和日本茶道的精神上來說,兩者的精神內涵都有佛家的思想。從喝茶處可見茶道中的禪意。但是中國茶文化是佛道儒三家的精髓結合,而日本則是更多的注重佛家的禪意。因此,兩者在本質上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區別的。

  三、結束語

  茶禪一味。喝茶是為了讓人在身體上得到放鬆,在精神上靜心、清淨、明志、明理,讓人在忙碌的生活學習工作之餘能夠保持住自己的本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管是日本茶道的一期一會還是中國茶文化的仁、靜、無為,都是在追求精神上的平常心。

  參考文獻:

  [1] 南國嘉木. 茶道人生[M].中國市場出版社.

  [2] 千宗室.茶經與日本茶道的歷史意義[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3] 岡倉天心.說茶[M].百花文藝出版社.

 

中日茶文化之比較
中日茶文化區別
相關知識
中日茶文化的論文
淺談關於中國茶文化的論文
中國茶文化的論文
有關中國茶文化的論文
中國的茶文化的論文
中華茶文化的論文
中日茶道比較論文
有關於茶文化的論文
四川茶文化的論文欣賞
茶文化的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