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還是什麼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七月初七是我國的七夕佳節,你知道七夕情人節的別稱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七夕情人節的別稱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七夕情人節的別稱

  七夕節又稱什麼節 “乞巧節”或“女兒節”,還有現在的情人節。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七夕節來歷

  它的的來歷與民間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它最早的淵源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如《詩經·大東》:“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還有明代羅頎《物源》曰:“楚懷王初置七夕。”不過那時候的七夕,是祭祀牽牛星、織女星,並無後面的故事。直到漢代,其細節才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絡起來,並且正式成為屬於婦女的節日。如東漢應劭撰的《風俗通》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僑。”又如《西京雜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

  七夕節習俗

  七姐會

  姑娘們湊錢集資組成“七姐會”,七夕前三四個月,“七姐會”就開始籌備過節所需要的用品。姑娘們用彩紙、米粒、芝麻、瓜籽等材料製作成微型花朵、器皿、人物等各種精美細緻的小工藝品。到了農曆六月,還將谷種、綠豆放入瓷碗浸泡發芽,製作成作“拜仙禾”和“拜神菜”,供“擺七娘”用。

  擺七娘

  七月初六晚上,姑娘們各自在家門前或廳堂中擺設八仙桌,插上香燭,點起最好的檀香,將親手製作的手工藝品配上古董珍玩、鮮花時果和胭脂紅粉一起擺設陳列,供人蔘觀欣賞,這就是“擺七娘”。

  睇七娘

  從七月初六開始一連三晚,本地或四鄉群眾便前往姑娘們家裡參觀姑娘們的手藝,名曰:“睇七娘”。哪家“睇七娘”的人越多,哪家的姑娘就越體面。香霧繚繞中,男士們認真窺視各位姑娘的一舉一動,有中意的便在日後託媒人去說親。

  拜仙

  初六至初七一連兩晚,姑娘們靚妝豔服,焚香點燭,遙對星空跪拜,這便是“迎仙”。自三至五更,連拜七次,向織女祈求幸福美滿,稱為“拜仙”。

  乞巧

  拜仙后,姑娘們手執綵線登上繡樓,對著月光將絲線穿過針孔,名曰:“乞巧”。連穿七枚孔者叫得巧,否則叫輸巧。少女們在稀星朗月下,穿針引線暗卜未來。

  七夕儲水的習俗

  七夕節儲水,是廣西、廣東特殊的一種風俗習慣,人們認為用雙七水洗浴,能夠消災除病,強身健體。所謂雙七水,也就是說,七夕這天雞鳴之時,人們就爭先恐後的去河邊溪邊取水,即為“雙七水”,取回來後要用新甕盛起來,待傍晚時分,用來給全家老小進行沐浴。

  關於雙七水的一種說法是,相傳七夕的前一天晚上***即農曆七月初六***是牛郎與織女一年一次的相會時間,可是相會時間就只有一個晚上,於是在黎明破曉之前他們必須分開。在分開的時候,織女會傷心地哭泣,她的眼淚落到人間,化成了雨,即為雙七水。

  七夕儲水還有一種說法是,民間傳說七夕節這天,七仙女們會來到在河裡洗澡,仙女洗過的水是不會變質的。廣西等地居民都會在這一天,灌儲“七夕水”和“冬瓜水”的習俗,拿回來沐浴,泡茶,煮飯,甚至用來治療溫熱病、中暑、發燒等疾病,在當年缺醫斷藥的年代,這或許就成了老百姓的“傳統良藥”。

  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淨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聖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裡的聖水淨髮,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據說“雙七水”洗浴能散發出誘人的體香,對異性有奇異的吸引力,會增加愛情運。同時,用“雙七水”沐浴,可消除晦氣。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
 

七夕杭州有什麼好玩的
七夕給女友做什麼燭光晚餐
相關知識
七夕還是什麼節
七夕又叫什麼節
七夕還叫什麼
七夕又稱什麼節
七夕在古代是什麼節日
七夕節也是什麼節
七夕到底是什麼節
七夕到底是什麼節日
古代七夕是什麼節
七夕節是什麼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