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過中秋的風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中秋節是一個花好月圓,全家團聚的好時節。你知道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福建中秋節的習俗:拜月請月姑

  浦城縣女子穿行南浦橋,吃求長壽。建寧中秋夜俗以掛 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中秋,兒女多於拜月時請月姑。方法是以竹筐作為月姑的替身,如果有神降臨,竹筐會自己搖動,以其搖動的次數來卜吉凶。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控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祕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來自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韃子訊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福建中秋節的習俗:玩會餅博狀元

  在中秋節,廈門人除了賞月,吃中秋月餅外,還有一種自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臺灣時流傳下來的“玩會餅博狀元”的民俗活動,頗為有趣。中秋會餅每會63 塊,大小不同,共分為 6 種,分別代表古代科舉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每人輪流將 6 個骰子擲入碗中,根據投入碗裡的骰子點數領餅, 以最終奪得“狀元”為幸運。三百多年來,這種充滿樂趣的活動一直在廈門民間流傳,廈門的餅店餅廠在中秋節前後都會大量生產這種會餅上市供應。

  一套會餅共63塊,是根據“三多九如”而來的,三和九是我國民間的吉利數。源於廈門的“博餅”,隨鄭成功收復臺灣, 300年多來臺灣也很盛行。

  福建中秋節各地習俗

  在福建晉江,中秋節這天,家家戶戶要烹蒸一鍋番薯芋頭,供全家人食用。據民間傳說,土地公和土地婆在探討世間事物時,土地公主張天下人人豐衣足食。土地婆卻說:如果天下人人豐衣足食,將來女要出嫁,誰來替她抬轎子?土地婆主張天下富的富上天,窮的窮寸鐵。土地公認為這樣做太過份,民以食為天,就賜給窮人番薯芋頭抵半年糧。人們感謝土地公的恩德,逢年過節都要用番薯芋頭祭祀他。

  福建人還喜於水上賞月。泉州人於此夕盪舟筍江。廈門也有駕舟於鷺江中流賞月之俗。福州閩江更是中秋觀燈賞月的泛舟之處。萬壽橋下,水上居民常集中在一起賞月、“盤詩”。明代曹學佺《泛舟江上觀塔燈》詩云:“浮邱塔夜放花燈,江上看時倍幾層。向月金莖承沆瀣,中天玉柱勢憑陵。繞枝鵲駭珠彈落,照水犀燃寶藏興。舟子亦知功德事,指予回顧兩三僧。”

  泰寧、永定一帶,婦女不但“請月姑”,而且還“等月華”。“等月華”又稱“待月華”,民間傳說中秋夜嫦娥倍思人間,便把月宮中的一些寶貝撒下,誰能拾到,就能得到幸福。這一習俗在福州地區、莆田、仙遊一帶也有。據乾隆版《仙遊縣志•邑肇志•風俗》***卷8***載:“中秋望月,宴飲達曙,笙歌載路,謂之‘待月華’。”廈門、金門一帶,婦女拈香於牆壁間,聽人語,以佔休咎***吉凶***,俗稱“聽香”。建寧、建甌、浦城等地,有中秋夜乞嗣***求生男孩***之俗。浦城的一些地方還有於月下祈長壽的。在莆田,出嫁的女子在中秋夜應具飲食饋送父母,稱為“佐秋”。以上習俗,今大多不存。

  中秋節的風俗習慣

  吃月餅

  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

  燃燈

  燃燈以助月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繫於竹竿之上,瓦簷上、露臺上等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賞月

  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富人多自搭綵樓,好遊者則或登于山、或泛於水,而又必備核餚酒漿,文人賦詩,俗士講古,往往通宵達旦。

  吃鴨子

  雲南的仫佬族講究在這一天買餅子,殺鴨子。南京的什麼桂花鴨、鹹水鴨、樟茶鴨也往往在這個時候賣得很旺。如果你什麼都沒找到,拎一隻北京烤鴨回家吃,估計味道也不賴。
 

春節各地的風俗
各地春節過年習俗盤點
相關知識
福建過中秋的風俗
江蘇各地過中秋的習俗
潮汕過中秋的習俗
廣東人過中秋的習俗
越南人過中秋的習俗有哪些
四川人過中秋的習俗
北京人過中秋的習俗有哪些
不在家過中秋的經典祝福簡訊
關於中秋節風俗的優秀作文
關於中秋節風俗的優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