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叛逆期孩子的信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每個孩子都有叛逆期,付賬要幫助孩子,而不會一味的批評,孩子應該怎樣度過並縮短叛逆期呢?下面小編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親愛的孩子:

  最近爸爸媽媽和你的關係有些僵,可能當面我們也講不好,所以爸爸媽媽學著寫這一封信,請你耐心看完,有些什麼想法,比如我們寫得不對的地方,或者你認為我們應該怎麼做,希望你能告訴我們,寫一封信給我們也行。

  今天我們在網上看到了一些家長與他們的青春期孩子溝通的方法,我們感到後悔和自責,原來我們與你的關係變成現在,主要責任是我們。你快15歲了,進入青春期,這是所有孩子必須經過的成長過程,你的反應是絕大部份孩子都會有的,現在需要是我們要學習如何去適應你的成長,如何去與你溝通。

  孩子,我們盡最大努力照顧和培養你。我們希望你今後有愉快幸福的一生。我們是平常人,自認為不是那種非常優秀的家長,我們教育孩子的經驗也是從空白開始學習,隨著你的成長而提高,有時我們的水平還落後於你的成長速度,你還記得嗎,比如你小學二年級下學期,開始變得貪玩,拿家裡的錢去買校門口的玩具,甚至有一天早上不肯上學,從校門口跑到旁邊的樓頂上。這些變化,讓我們措手不及。所以,在關照和教育的過程中,肯定會犯了一些錯誤。我們有脾氣,有時還很固執、尤其是爸爸,他成長的家庭子女眾多,爺爺奶奶忙於餬口,根本無暇家庭教育,爸爸從小學開始住校,基本沒有家庭教育的一點借鑑。我們有時也會在堅持我們認為是正確的同時,在感情上傷到了你,我們請你原諒,我們向你道歉。

  現在我們也正在學習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我們一定會改進與你的溝通方式。每當我們看到一些孩子***就象羽桐***和他們的爸爸媽媽親親熱熱,我們就非常羨慕,就回想你小時候的美好時光。現在希望我們能亡羊補牢。希望你也理解我們,看到我們的改變,讓我們重新成為幸福和睦的一家人。

  爸爸會盡力改掉易怒的脾氣。我們也希望你也學會盡量控制你的脾氣,學會調節情緒。媽媽也多次提醒你一定要學會控制你的怒氣,否則我們非常擔心這樣今後會讓你吃虧。這樣的例子社會上舉不勝舉,包括你的舅舅也吃過和老師鬥氣的虧,受到本可以避免的處分,差點不能入黨不能當高校老師。

  說到學習,其實我們也很矛盾,中國的教育體制如今就是這樣,我們非常反感但無力改變,心痛你學習的辛苦,但還是要硬著心腸催逼你,讓你聽了就很煩,我們自已也覺得囉嗦。就象一個家長說過,“我給你一個快樂的童年,誰給你一個幸福的人生!”,誠然,憑你的聰明,考上一所一般的大學是不難的,但我們看到那些來媽媽單位來應聘的大學生,就算是三峽大學這所中等水平大學的畢業生,50多人競爭一個月薪只1200元的崗位,被用人單位象選白菜一樣挑肥選瘦地挑來挑去,我們就替他們心酸。生活不易啊。同時我們也看到好大學畢業的有能力的人,過著穩定、體面、有前途的生活。有時我們也無可奈何地自我安慰:每個人過什麼樣的人生是命中註定。但是你是我們最親最愛的孩子,我們多麼希

  望你今後的生活是後者而不是前者。所以在學習上我們恨不得將所有的好經驗教給你,替你找出學習中的不足讓你去修正改進,有些學習上的事情反覆講,現在想是有些囉嗦,希望你能體諒我們的心情,不過我們現在也在改正,你看現在學習上的事情我們知道你嫌我們講得太多,我們現在講得少了,不是不願意講了,而是忍著不敢講了***雖然我們心裡還是著急***。好多生活上的細節我們也管得少了,也應該少管了。希望你在逐漸脫離父母管教的同時,在學習上生活上加強自我管束自我控制自我提高的能力,這是我們最最願意看到的事情。

  你說我們愛批評你,其實不是的,你從小聰明可愛就一直是我們的驕傲,現在長得高高壯壯,是個帥小夥啦,爸爸多次自豪地說我們兒子身材真不錯,運動細胞發達,遊戲玩得好,手眼協調能力強,這點象舅舅媽媽。腦子靈活,知識面廣,學習成績不錯,特別是理科,這是遺傳了爸爸媽媽兩家的聰明基因,像大伯舅舅爸爸么叔叔。爸爸媽媽太含蓄,這些優點都沒說出口,但心裡甜。你也說過,我們每在表揚後面要接一個“但是”,提出缺點。是的,這是我們的不對,總想著優點已經存在不用過多表揚,不足要提出來幫你改正,忽略了你的感受。所以今後我們會注意,但你要知道的是,我們是真的以你為榮。

  還有一點是,雖然青春期的孩子逐漸追求獨立,不願受父母約束,但親情和感情是不應該減少的,你看,外公外婆是一手帶大你的人,他們最愛的人是你,小時候你和他們特別是外婆是多麼親近和親熱,外婆原來最愛把你舉在胸前逗你玩,抱著胖胖的你歨得比我們還快,現在背都那麼駝,真是老了,外公70歲了,外婆66歲了。現在呢,和他們在一起時,你好象無視他們的存在,很少主動和他們說話,更別提關心他們了,甚至外公外婆還有些怕你,想和你多說說話你不太願意理,也不敢管你,怕你發脾氣,砸東西。外婆說就怕你和爸爸發生爭執,心裡非常緊張。我們想到這些好內疚,他們是我們的爸爸媽媽,年紀大了,應該安享晚年了,和我們住在一起還擔驚受怕。這個星期天,外公沒有幫你提被子上宿舍,你有些不高興,覺得被子不重,你想想,爺爺70歲了,空手上樓都吃力,支氣管炎的老毛病經常咳血發作,冬天尤其要注意,過年前舅舅回來的時候還在醫院打針。他是不能和你這個壯小夥比的。所以今後希望你能多關心他們,多替他們著想,讓他們高高興興。

  其實我們還有很多話想跟你說,媽媽寫這封信的時候都有些激動,爸爸看了也眼乏淚光,這真是我們的心裡話,有感而發,希望你看完能有所觸動。如果你不反對,今後我們再跟你寫寫信,慢慢談吧。

  愛你的爸爸媽媽

  XXXX.X.X

  篇二

  兒子:

  養不教,父之過,現在爸爸生病了,他需要靜養,不能生氣和操心,媽媽必須承擔起教育你的全部責任。若干年前你的外公買過一本《傅雷家書》,我曾經拜讀過,如今我也學著給你寫信,把我想說的話統統寫出來,希望你能耐心看完並認真想想,當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好嗎?

  從小到大,你跟媽媽最親,但現在卻有很多事情都瞞著媽媽。有時候我和你說話時,你要麼嫌囉嗦塞住耳朵不聽,要麼應付應付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看到你這個樣子我很傷心。也許媽媽有點傳統也開始有點過時了,也許媽媽的做法不一定全對,但你可以告訴媽媽,媽媽也可以改正,但你不應該漠視媽媽。

  那天當你知道媽媽看到你瞞了許久的成績單時,你為成績差而愧對媽媽大哭時,媽媽明白你也是深愛媽媽的,但媽媽還是忍不住狠狠地訓了你一頓。因此,那段時間回到家裡你總是陰著臉,對媽媽也是愛理不理的,媽媽心裡好難過。你知道嗎?媽媽非常非常愛你,你的喜怒哀樂時刻牽動著媽媽的心,你所有的一切媽媽都在乎。雖然從小到大你都不是好學生,讓媽媽煩惱,讓媽媽生氣,讓媽媽丟臉,但媽媽依然愛你,因為你是媽媽的骨肉,而且媽媽知道你不是一個壞孩子。

  媽媽一直知道你有很多很多的優點,媽媽想起來就會無限溫暖和開心,有時甚至會暗暗流淚。小時候,你在家裡很乖,除了學習你沒讓媽媽操過心。三歲時,我們跟著爸爸單位去北京旅遊,你像個小大人一樣,跟著爸爸媽媽後面到處跑,從來不要大人抱,更不會哭鬧,讓爸爸的同事們誇個不停;記得剛讀小學時,週末爸爸、媽媽睡懶覺,你會一個人買早餐給自己吃,然後靜靜地看書、做手工,從不吵我們;一年級下學期起,你會早早起床,吃完飯後自己一個人去擠公交上學;你從不記仇,當媽媽打你時,你只會苦苦哀求媽媽,當眼淚還沒幹時你又“媽媽”、“媽媽”叫個不停***每次想到這些我的心都會像針紮了一樣很痛很痛***;從三年級起,你就會幫媽媽做家務,洗碗、擦地樣樣都不含糊;至於媽媽去購物,你理所當然地幫媽媽大包小包地拿東西;你從不會計較吃穿,有好吃的你就會惦記著留點給媽媽,小時候你穿表哥退下的舊衣服,後來媽媽去淘打折貨給你,你好開心;爸爸生病住院時,你一個人在家,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媽媽忘記給你零花錢,你就幫別人做值日掙錢;媽媽生病時,你會端茶遞藥、燒飯洗衣,忙前忙後地照顧媽媽;媽媽難過時,最讓媽媽感動的是你會說:“媽媽,放心,有我照顧你”;你以媽媽為榮,你曾說媽媽除了嘮叨外幾乎是完美的,當外人哪怕是你的外婆說說你媽媽,你都會生氣並極力辯護……

  兒子,你的優點媽媽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但媽媽不善於表達,卻總是不斷地批評你的缺點、指責你的毛病。其實,我知道你是非常非常希望得到媽媽的誇獎,在此跟你說聲抱歉,媽媽以後在這方面確實得改正。

  看著你一天天地在長大,個子比媽媽還要高,也一天天懂事了,媽媽的心中有多欣慰呀!因為我的兒子就要長大成人了,我的負擔將要減輕。然而,目前你的學習狀態實在不佳,又使媽媽陷入深深的憂慮之中。

  媽媽無法做到超凡脫俗,雖然我希望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哪怕是討飯我也不會嫌棄,但我還是要求你為考上好的大學而努力,以便將來順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因為當我看到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幹著最苦、最累的活,收入最低還沒保障,更可怕的是被人看不起,為什麼?僅僅因為他們沒有文化。一想到我的兒子將來也可能如此,我的心就像在熱鍋上煎,於是我就會狠下心來逼你讀書,嘮叨個不停,語氣嚴厲、話語刻薄,但你要知道媽媽仍然愛你。夜深人靜時媽媽也在矛盾,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也許我該順其自然,但現今不合理的大環境是媽媽無法改變的,我們只能順應社會的潮流了。我也曾想等你真正懂事時會再讀書,我自己就是如此,高齡讀自考也取得事業成功,但你知道嗎?作家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為此,我花費了更多的時間,也錯失了很多機會;你也看到了,媽媽剛滿40歲就老花眼,看起來要比別人老。媽媽大器晚成的代價是巨大的,我不想你走我的老路。

  更何況社會是殘酷的,兒子你一定要明白,一個懶懶散散、一事無成的人將會被社會所淘汰,幸福的生活是要靠艱苦奮鬥創造出來的。即便媽媽愛你但也必須讓你接受歷練,否則我害怕你今後將難以生存。或許你有遠大的理想,但一個沒吃過苦的人容易好高騖遠,只能“長槍背不動,短槍打不準”。媽媽又不可能一輩子為你遮風擋雨,更不希望看到我的兒子是一個“啃老族”或者敗家子。

  因此媽媽還是不得不說說你的學習,雖然你不愛聽,可我們還是得面對現實呀!與娛樂休閒相比,學習確實是一件相當辛苦的事情,而你的學習基礎一直不好,尤其是你的英語更差,因此你的壓力很大,你也很苦惱和沮喪。但是苦惱歸苦惱,我們必須振作起來,想方設法讀好書。

  當局者迷,旁觀者迷。也許你的年紀還小,很多事情你也不能完全意識到:雖然你願意好好學習,但你並沒有認真地學習,更不要說刻苦學習了。在學校,老師說你上課常常走神或者做小動作,作業也有拖欠的現象;在家裡,我發現你也是磨磨蹭蹭的,一會兒走進走出,一會兒喝茶、看電視,一會兒洗頭上廁所……你並沒有全心全意地在學習,時間就這麼匆匆而過,你每天遲睡早起,早上6點起床去學校,晚上6點才回家,但學習效果不好,既沒學好也沒玩好。

  你以為你的智力有問題,你比別人笨所以你的學習不好,你的理由是背英語單詞總是記不住。其實媽媽早已知道你的問題所在並多次向你指出過,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你的學習習慣,你背單詞時沒有全心全意,而是躺在床上一邊聽音樂一邊背,外面的一點動靜都能使你分心;二是你沒有掌握學習技巧,背單詞應該口、手、心並用,還可以運用許多記憶技巧,而你只是呆呆地、默默地看、記;三是你的學習動機,你沒有迫切想學習的思想,只是應付老師和媽媽,所以你常常借讀書名義看課外書。你雖然確實有付出,但付出得太少太少,你花在學習的時間和精力實在不多,雖然你都在學習,但三心二意的學習當然效率低。

  你還要明白的是,你在為自己學習而不是為了媽媽,你在為自己的將來奮鬥而不是為了媽媽,你將來過得是否幸福關係到的也只是你自己,雖然有“光宗耀祖好”的可能,更多的還是你自己獲益。雖然媽媽為此而時時處處逼你,但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你。

  處於青春叛逆期的你,現在最大的毛病是固執、自以為是,你不很好地接受老師的教育,也聽不進爸爸媽媽的建議。雖然你非常敬佩媽媽,卻沒有把媽媽當作你的榜樣,因為你吃不了苦,但你卻不願承認,只是把學習差歸因到自己不聰明上,所以你總是無法好好學習,當然不會有好的學習成績了。其實,你並不笨,看看你的手工作品,看看你的畫,聽聽你說的話就可證明。兒子,請不要再拿笨做擋箭牌了。

  看著你在錯誤的道路上行進著,學習成績在退步,你在難過,而媽媽更是焦慮,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痛苦。

  兒子,聽媽一聲勸吧,現在靜下心來好好學習還來得及。也許媽媽在很多地方與你們年輕人相比有點“out”了,但豐富的人生閱歷讓媽媽對問題的看法也許比你更清醒。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呀!有時,不妨接受別人的意見吧!雖然不舒服但管用。

  兒子,拿出行動來好好學習吧!

  永遠愛你媽媽

  XXXX.X.X

  篇三

  親愛的兒子:

  你好! 不知為什麼,突然回想起開學後沒幾天,我倆在塔客堡就餐的情景,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那天我倆溝通起來是那樣的輕鬆自如,感覺是那樣的溫馨,那場景令我神往,我多麼希望那狀態能紮根而且自始至終地貫穿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我也不知道因為什麼,使得你和我及你爸的關係如此緊張。在我的印象中,因為爸爸不在身邊,從小你一直很信賴我,甚至可以說有點仰慕我。可是,隨著你慢慢長大,如今的你除了生活上需要我之外,可以說根本不信賴我,更談不上信賴你爸。你也許不知道你現在是在怎樣對待我和你爸,特別是你對爸爸的態度,有幾次你跟你爸爸說話的口氣,像是要把他吃掉一樣。你也許根本沒意識到這一點,在一旁的我都有點看不下去了,可是我忍住沒吭聲,因為我知道,只要我開口,內戰會更激烈,勢必會硝煙瀰漫。孩子,其實你爸爸也在努力地改變著自己,你也知道的,要是以前,你那樣對他,他準保會暴跳如雷,可是近幾次他都忍氣吞聲。就拿上次你君山遠足的事來說吧,你在家確實跟爸爸說過不要找你。爸爸因打不通彭老師的電話而跟你這個一班之長打電話,你不高興,後來看到你一瘸一拐地走在洞庭大橋上,爸爸心痛,問你是否坐一程或者是否還有同學需要坐車,你也許不知道你的口氣及舉止,讓辛苦了一下午的爸爸心灰意冷,護送完那些學生後,他無奈地獨自回了家。到了家,你一個電話,爸爸二話不說,立馬拿起車鑰匙,飛奔出門,好像生怕讓你多等了一分鐘。一個電話,拉近了你倆的距離,他已把當前你對他的惡劣態度忘到了九霄雲外。我在想,要是你當初跟爸爸好好溝通,讓他在校門口等你凱旋,大家彼此開心,你說那該是一副多美的畫圖!

  孩子,我感覺你有時根本沒把我和你爸放在心上,我們所說的話在你面前沒一點分量,你聽不進我們對你的忠告和建議,我們說的無論對錯你都是不屑一顧的態度。你總覺得我們之間有代溝,我們沒有共同語言,我們OUT了,你每次都說無法跟我們溝通,說我們什麼都不懂,分明就有點看不起我和你爸的感覺。孩子,不管我們現在是什麼樣子,將來哪怕我們老得走不動了,或者疾病纏身,我們仍是生你養過你的父母,你可以看不起任何人,但你不能看不起你的父母,不能嫌棄你父母,你知道嗎?

  孩子,難道我們在你的心目中真有那麼不明事理嗎?有那樣不可理喻嗎?有時我倒覺得是你在疏遠我們,是你不願跟我們分享你的喜怒哀樂,是你在拒我們於千里之外。一家人有話彼此好好說,坦然相待,其樂融融,那多好啊。俗話說了,家和萬事興,不無道理的。孩子,心態放好的,放平和點,凡事學會換位思考,為自己考慮的同時,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想他人的感受。別再那麼固執己見了,別再那麼一意孤行了,別再那麼我行我素了,適當地聽聽我和你爸的建議和忠告,多聽聽身邊每一位關心你的親朋好友、同學、老師的忠告。人無完人,我們也有犯錯的時候,過去我們做得不夠好的地方,願親愛的兒子諒解。上次我沒徵得你的同意私自翻看你手機,那天晚上我也跟你講了原因,是因為你的反常的舉止激發我那麼做了,也確實是因為我太在乎你,太愛你了。孩子,我願對我的行為負責,我再次真誠地跟你說聲:“兒子,對不起!”我真誠的希望我的道歉能化解你我之間的不快。孩子,聽媽媽的話,別再跟我們慪氣了,別再跟我們作對了,再鬥下去,傷得最深的最終是你自己。

  孩子,雖說你站起來有一人高了,但你畢竟年齡還只有那麼大,你的所作所為均逃不過媽媽的視線,有些事儘管我不說,但我心知肚明,因為你是我的兒子,我們的心是相通的,母子連心嘛。其實你心裡也有一杆秤,你內心也清楚得很,有時你是在跟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你這個年齡段,心智還很不成熟,身心還需要發展,男女之間彼此有好感是很正常的事,但如果把心思花在談情說愛上確實為時過早了點,媽媽希望你好好珍惜同學之誼,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初三時懵懵懂懂的你,因為不懂事,但你及時剎住了車,而後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全市名列前茅的優異成績考到了現在的學校。高中階段,媽媽希望你好好把握,要矜持點,不要過早地涉入愛河,不要因為男女之情而耽誤了自己影響了別人,更不要做對你身心不利的事。人生是一環套一環的,每個階段只能做每個階段的事,是不能越池的,等你長大了,你會有大把的時間去選擇你喜歡的。孩子,現在你也許覺得我們干涉你有點多,等你長大了,你自然也就明白了我們的一番苦心。養了你而不管教你,是對你的不負責,我們寧願你現在狠我們,也不願等你長大了再責怪我們,因為人生是沒後悔藥吃的。媽媽希望你高中階段用心地學習,好好的鍛鍊身體,惟有這樣,以後你才有能力有資格去選擇你身邊更好的更優秀的女孩子,去愛你所愛。

  兒子,在你成長的路上會有許多風雨雷電和不為人知的煩惱,會經歷一些挫折和失敗,你都無需去計較,人生的路本來就充滿荊棘和坎坷,但更多的是五彩繽紛的美麗。孩子,歲月不等人,你知道嗎,即使你現在沒有退步,你仍踟躕不前,你也相當於在退步,因為別人在努力前進,無形中你與別人的距離就會越來越大。哪怕之前落下了,從現在開始用心點,按部就班,趕上去還來得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哲人的話不無道理。拿出你跆拳道賽場上的拼勁,拿出你中考之前的那股幹勁來,一步一個腳印,你會達到勝利的巔峰,到達理想的彼岸的。成功後的喜悅你已體會過,我們希望你永遠是那位笑到最後而且是笑得最甜的勇士!是雄鷹總會展翅高飛的,也願你像天空翱翔的雄鷹,練就一雙過硬的翅膀,在自己理想的藍天上自由翱翔!將來的你能成為一個有內涵、有修養、有思想、有成就、對社會有作為的人,這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兒子,我們同時也得感謝你,感謝你在這十五年中陪伴我們走過的每一天,是你,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希望和生機;是你,讓我們懂得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義務,什麼叫父愛如山,什麼叫母愛如歌;是你,讓我們對愛有了全方位的理解與詮釋,只因心中有愛,我們才會如此地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工作,熱愛身邊所有的人;只因心中充滿了愛,我們才能如此地善待親人,善待朋友,善待那些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人……也希望我們的兒子:莫忘深深養育情,牢記拳拳報國心。 十五載雨雪風霜,十五年寒暑更迭。變化的是你的成長與進步,不變的是我們的骨肉親情和對你的濃濃的愛,我們為你的每一步成長感到歡欣。兒子,還有不到兩年半的時間,你將會離開爸媽的懷抱展翅高飛,然後你會為你的事業去拼搏,而後去組建你幸福美滿的家庭,到時你和我們相處的時間更少了。過去的已成過去,值得我們永遠珍藏,好好珍惜未來我們相處的每一天吧,我和你爸永遠是你的堅強後盾。加油!親愛的兒子。

  兒子,對你說的話還很多很多……今天就到此吧。媽媽祝你永遠快樂!學習進步!身體健康!

  致禮

  永遠愛你的媽媽

  XXXX.X.X
 

給叛逆孩子的信
給貧苦孩子的一封信
相關知識
寫給叛逆期孩子的信
母親給叛逆期孩子的信
給叛逆期孩子的信
父母寫給叛逆期孩子的一封信
給叛逆期兒子的一封信
致叛逆期孩子的一封信優秀範文
家長寫給青春期孩子的信
父母給青春期孩子的信
寫給叛逆女兒子的信
父母寫給青春期孩子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