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對氣血的影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太極拳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風格獨特、運動簡便、老少皆宜,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深厚的群眾基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一種民族文化和健身運動的太極拳顯示了東方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展示出在強身健體方面的巨大潛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簡述

  中醫學認為氣、血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人體臟腑、經絡、組織器官活動的物質基礎。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血的調和與通暢是人體健康的關鍵。

  太極拳著重於對精、氣、神的修練,尤其在鍛鍊時要求以意導體、以體導氣,從而使氣血執行流暢而致平和。

  因此常見一般練習太極拳有年之人,即使在冬天在戶外打拳,也無需戴手套,練習後手還是暖暖的。這僅說明練習太極拳能促進氣血執行的只鱗片甲而已。

  中醫學將氣歸納成:元氣、宗氣、營氣、衛氣;其中元氣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宗氣是水谷精微之氣與大自然空氣的混合體,積於胸中,以補充元氣。

  營氣行於脈中,濡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衛氣行於脈外,有溫分肉、肥奏理、司開合的作用。它們的協同作用,保證了血脈的暢通,維持了人體周身各部的功能作用。

  太極拳則將元氣、宗氣、營氣流歸成內氣,將衛氣歸為外氣,通過養、蓄、運、使四個方面來練氣養生。尤其是吳圖南師爺提出的養蓄宗氣、培補元氣。執行營氣、開發衛氣,更是太極拳養生保健的關要之說。

  氣血不足的症狀

  1、覺得說話有氣無力或中氣不足,經常覺得疲累、不想說話;

  2、臉色蒼白或比較黯淡,脣色發暗,臉頰部位出現細小的皰疹;

  3、經常性心悸、胸悶,或陣發心胸疼痛;

  4、出現脅肋刺痛、腹脹等症狀;

  5、肢體容易麻木,甚至疼痛,手足逆冷或發熱;

  練習太極拳的人不會出現氣血不足的現象,因為習拳的人身體新陳代謝要比不練的人快,而且習拳者身體迴圈要比常人快,也就是內臟毒素排的快。

  6、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沉細等。

  如果以上症狀符合3條以上,則要慮是否屬於氣血不通暢。氣血一旦淤滯,既可能化寒,也可能化熱。養生根本之法在於活血化淤。

  最好能注意調整自身氣血,吃一些活血型別的食物或補藥,多做有利於心臟血脈的運動,調整自身心狀態,保持身體和心的健康。

  中醫經絡學認為,人體內的氣血猶如自然界的河流,“流水不腐”的道已盡人皆知,人體氣血的河流同樣也需“流動”,即經絡通暢。當氣血猶如河中之水執行有序,不受阻滯而流速平穩時,才能使血液保持正常的狀態。

  很多上班族女性久坐不動,一方面又是從事腦力勞動,常常是氣滯血瘀的易感人群。研究表明,人體長期處於氣滯血瘀狀態,組織缺血,細胞處於“飢餓”狀態,會加快衰老。因此,對氣滯血瘀體質而言,行氣活血有預防衰老的功效。

  所以,要多做有益於心臟血脈的活動,如太極拳、養生操、保健按摩術、慢跑、競走等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練習太極拳,可以使全身各部都能活動,幫助體內氣血執行。

  太極拳補氣血的迴圈調節效應

  眾所周知,太極拳對於改善人體的血液迴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具體到對每一種疾病產生多大影響,人們卻知之甚少。這裡僅對太極拳鍛鍊產生的調節動脈血壓的效果加以說明。

  從科學試驗來看,太極拳鍛鍊對於人體動脈血壓具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尤其收縮壓練習前後差異顯著。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通過對部分中老年知識分子的對照觀察,發現長期堅持太極拳鍛鍊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肪蛋白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肪蛋白的濃度,因此有利於防治或減緩某些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情緒變化對高血壓病的發生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太極拳鍛鍊可以通過調節情緒變化,增強副交感神經的活動,抑制交感神經的興奮等途徑,降低動脈血壓;可以通過增加能量的消耗,促進脂肪分解,減少體內脂肪含量,防止中老年人因過分肥胖而致病。
 

太極拳拳理思想外延
太極拳對人體哪些穴位有影響
相關知識
太極拳對氣血的影響好處是什麼
太極拳對氣血的影響
太極拳對健康的影響
練習太極拳對身體的影響
關於太極拳對健康的影響
太極拳對身體的影響
孫式太極拳對人體的影響
練太極拳對人體的影響
太極拳對消化的影響
太極拳節節貫穿對氣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