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金融市場一般是不可預測的。所以人們要準備不同的可能結果,收集案例進行分析,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巧妙”還是“坑人”?我看到的星巴克策略

  星享卡的“升級”體系

  在全球咖啡廳做生意,最好的有兩家,星巴克和COSTA,店鋪或者對面,或者相鄰。某天,星巴克發現最近生意不太好,而COSTA卻一直穩步提升。於是派人打探,原來COSTA採用了新營銷策略——會員打折卡。

  一張會員打折卡,能有什麼威力?我們周邊很多會員卡,好像都沒什麼用……但COSTA的玩法不同。

  當你走進COSTA咖啡點了一杯36元拿鐵並準備付款時,服務員告訴你“先生你這邊價格36元的咖啡,今天可以免費得到。” “怎麼得到?” “很簡單,你辦理一張88元的打折卡,這杯咖啡今天就是免費的。並且這張卡全國通用,你可以在任何時候到COSTA咖啡消費,都享受到9折優惠哦。”

  結果資料表明,有70%左右的客戶都會購買這張打折卡。你有沒有發現這個一箭雙鵰之計,有多麼巧妙?

  ① 擴充消費者第一次消費客單價。我們來算一筆賬:如果每天有100個使用者,每人消費36元,銷售額就是3600元,如果每杯咖啡的成本是4元,利潤就是:3200元。

  那麼推出打折卡之後呢?如果向100個人介紹,有70個人購買了打折卡,就是***36元×30人***+***88元×70人***=7240元,如果每張卡的製作成本是2元,那麼利潤就是:6700元。客戶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利潤增加了一倍。

  關鍵是,使用者還感覺自己佔了便宜。對於使用者來說,咖啡的價值是36元,所以辦一張打折卡88元,送一杯咖啡,88-36=53元,然後這張卡以後還可以持續打折,很好。

  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其實就是多花了53元,什麼都沒有買到。打折是建立在你消費的基礎上,你不消費,這張卡對你沒有半毛錢用,就算你消費,也是給咖啡店持續貢獻利潤。

  ② 鎖住消費者。當你響應了COSTA咖啡的主張後,獲得了一張打折卡。就在你拿卡的一瞬間,其實他們已經鎖定了你的消費。COSTA咖啡與星巴克定價接近,當你下一次喝咖啡的時候,因為打折卡,所以基本不會考慮星巴克。

  於是,星巴克的應對策略就是,推出“星享卡”。雖然形式上與COSTA打折卡不同,但營銷策略接近,也是在你消費的時候,告知咖啡免費,然後售卡給你,但是這張卡不能打折,可以積分,還有一些優秀的設計,例如:

  親友邀請券:是指你一次性購買兩杯時,只需要付一杯的錢 ***含三張***;

  早餐咖啡邀請券:是指你早上11點之前購買任意中***tall***杯飲品,免費;

  升杯邀請券:是指你購買大杯飲品,只需要付中杯分量的錢。

  這些設計可以讓你邀請小夥伴一起喝咖啡,其實就是讓使用者幫他們“抓潛”,後面兩張劵的設計,主要是讓使用者感覺票價值得,並且有了種莫名其妙的“身份”存在感。“星享卡”的奇妙之處,在於設計了“升級”體系,因為人們天性就喜歡升級。

  集齊5顆星時,就會升到玉星級啦,玉星級又有各種優惠,而玉星級之後又會有金星級! 1積分=1塊錢,50積分=1顆星,也就是說,你夠“250積分=5顆星”時,可以升為玉星,大概8杯咖啡左右。

  你有沒有遇到“價格陷阱”

  看到星巴克的點餐牌,能從中發現什麼?不錯,不管是什麼產品,中杯、大杯、特大杯之間的價格差都只有3元。這是為了讓客戶在對比中自動前進,選擇大於等於“大杯”。對於一杯30元咖啡來說,選擇大杯的客戶高達。而當你決心購買大杯的時候,興奮地發現特大杯只要36元……

  就這樣,客戶自己在內心已將價格錨點一步步拔高,然後說“服務員,我要大杯”。注意,服務員沒有引導你的消費,是你自己的決定。這是由大腦本來的運作機制決定的。

  ①人們經常會放大自己的需求。我們經常認為自己是理性的,其實不然。當我們選擇“杯型”的時候,幾乎會忘記自己能否喝下這麼多,只會盲目考慮買哪個更划算。

  ② 人們對產品的價格沒有認知,只會在可見的空間內對比。

  美國《經濟學家》雜誌做過一次實驗。以前他們的賣雜誌都是賣兩個版本,一個是實物版本,100美元;另一個是電子版本,內容一樣,60美元。通常80%的人會選擇電子版本,20%的人會選擇實物版本。

  這樣的銷售額為:***60美元×80人***+***100美元×20人***=6800美元。他們的預訂量遇到了瓶頸,也就是說如果訂購人數不增加,要增加銷售額只有一種選擇,就是增加客單價。

  後來,有人為其選擇了這樣的營銷策略:什麼都沒有改變,還是那兩個同樣的版本,同樣的雜誌內容,但是成交主張不一樣。銷售額瞬間發生變化。方案如下:實物版100美元,電子版60美元,實物加電子版105美元。

  如果是你,你會選哪個?結果是,80%的人選擇了“實體加電子版”,10%的人選擇了實體版,10%的人選擇了電子版。這樣在沒有增加任何成本的情況下,銷售額增長到了10000美元。

  不難發現,其實人們對價值的判斷是沒有絕對標準的,原本《經濟學家》雜誌的客戶在60美元和100美元之間做選擇,後來加入了“實體加電子版”這個選項之後,人們就在105美元和160美元之間做比較了。

  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只要展示不同等級,人們就會自動對其進行比對,然後選擇那個看似最佳的,以免自己吃虧。

  其實《經濟學家》雜誌後來又調整了一次策略,實體版:100美元,電子版:60美元,實體加電子版:100美元。結果如何?大部分人以為他們搞錯了,瘋狂下單。

  你真能分清“大杯”與“特大杯”麼?

  這個設計雖然巧妙,但我不提倡。如果你瞭解“羅永浩”,那麼你一定知道這點,就是“對不起先生,這個是大杯,這個才是中杯”,來自於網路電影“小馬”的片段。看看星巴克的展示杯架。

  請問哪個是大杯?我問過10個人,10個人都認為最上面那個是大杯,但是你認真看看杯子下面的文字,竟然寫著“特大杯”……

  當你點咖啡的時候,服務員會問你:“先生是要中杯還是大杯?”顯然,你認為大杯就是最上面那個,並且只比中杯多3元,於是回答“大杯”。

  這就是人大腦意識中的“高中低”“大中小”,只要是三個東西放在一起,大、中、小就會自動打上標籤,不管下面寫的是什麼。

  出於好奇你可能會問“那小杯呢?”不錯,是有小杯的,在抽屜裡。如果你說要小杯,店員會拿出來給你看,但當你看到那個杯型的時候,我確保你一定鬱悶了,不信去試試?

  二:

  好品質,為什麼看新日?

  新日從一家小作坊起步,如今已經成為暢銷全球的電動車品牌,據世界品牌實驗室評估,新日的品牌價值達83.95億元,高居行業榜首;新日還是業內唯一一家同時服務過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西安世園會三大國際盛會的企業,同時還曾是中國航天事業合作伙伴。

  “好品質,看新日”這句話已經成為消費者的共識,我們不禁要問:新日的好品質到底來自哪裡?

  生產上精益求精

  新日對品質的追求可以說到了嚴苛的程度,每一個零部件從進廠到出廠要經過108道檢測,車架、電池、電機、控制器這些核心部件全部自己生產,進行源頭把控,對於供應商的選擇也相當嚴格,有很多准入制度,比如飛檢制度、索賠制度,確保所有的零配件都是合格可靠的。

  對於製造業來說,生產過程的控制往往是最難的,因為會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生產過程的平穩狀態,新日採取了一種“OJT——引導、糾正、督辦迴圈整改”的保障機制,簡單說,就是今天把明天的生產計劃提前拿出來,然後對照QS系統梳理出一些經常出現的問題,提前預警。這些問題的來源有來自經銷商反饋的,有總部質量管理部門的工程師核查出來的,還有來自QS系統的,最終篩選出前十位發到線長的手上,早會的時候,採取現場示教的方式提醒工人注意這些問題,並且這10個問題都是動態的,每天都會彙總收集一次。通過提前預警的方式,大大降低了質量問題的發生率,據新日電動車無錫製造中心生產部部長介紹,這種“OJT迴圈整改”機制保證了產品的出廠品質。

  同時,跟隨每一輛電動車都有一張流程卡,用以記錄所有生產環節的資訊,上傳到系統並形成大資料,一旦流通到市場上的產品出現質量問題,通過這張卡則可以直接追溯到具體的生產責任人。

  工藝上持續改進

  這位生產部部長還告訴我們,他經常會收到一些建議信,都是工人提的一些生產工藝的改進意見。比如,有工人在貼花的時候發現總是貼不到位,或者偏左,或者偏右,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做了一個工裝***固定貼花位置的模具***,從此以後再也沒有貼偏過。還有黃油自動壓注機也是工藝改進的典型案例,以前生產中要有一個人專門負責往軸承上刷黃油,用牙刷刷,不僅效率低,而且不均勻,有工人就提意見能否發明一臺裝置自動壓注黃油,新日的生產部門就與相關廠家聯絡,合作研發出了黃油自動壓注機。類似的工藝創新還有很多,例如壓輪胎的工藝、裝配前叉的工藝、懸掛工藝***以前電動車下線要靠人工來推到倉庫,現在通過一條懸掛線實現了自動入庫***等。

  只有一流的裝置才能生產出一流的產品,因此,新日在裝置投入上也不遺餘力,前幾年購進了幾臺焊接機器人,大大提升了產品品質,與人工作業相比,焊接機器人的好處是機器人沒有情緒而且不累,品質上可以做到無縫,更加均勻、光滑,電動車車架上有很多需要焊接的地方,如果焊縫不一,顛簸的時候很容易脫落。新日還擁有業內唯一的一臺電摩安檢線裝置,按機動車標準檢驗產品品質。

  同時,新日電動車藉助國內最大的軟體供應商用友公司打造了“數字工廠”,實現了生產管理層面的資料和業務綜合整合應用;在“智慧工廠”打造上,引進 世界頂級生產裝置和工裝夾具,新日生產線已有24個關鍵工位引入了智慧化監控系統,實現全程可追溯。

  管理上追求卓越

  “員工做得不好,首先是管理者的責任。”這是我在新日聽到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比如貼花這道工序,以前老是貼偏,你不能簡簡單單地歸結為員工不認真,而是要找出問題的根源:是不是制定的作業標準不夠具體?工具有沒有改進的空間?而這些都是管理者的責任。多數時候,員工出現的問題都是表面現象,如果管理只停留在糾正員工上,無異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今年以來,新日在管理組織結構上也進行了大膽革新,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實現管理的扁平化。原來每條線配備有一名線長、一名副線長、一名統計員,現在直接取消了所有的中間管理層級,每條線只保留一名管理人員,這樣一來,管理環節減少了,效率提升了,同時,節省出來的工資用來給剩下的人員普漲工資,他們的積極性也自然提高了。

  另外一個重大的創新就是“劃小經營”單位,一種類“阿米巴”的方式。劃小經營就是採取承包制,通過簽署內部承包協議的方式將目前的生產單位劃分成若干個小的經營個體,這些經營個體採取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方式來分配利潤,比如每條線上都裝上獨立的電錶,電費、工費、工具費、料費全部自主承擔。通過這種方式打破了大鍋飯的局面,增強了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對於產品更加有責任心。過去都是管理者從後面推著幹,現在變成了搶著幹,因為多勞多得,而且員工也有了成本意識,比如下班都會自覺斷電,對於標準件都節約使用了。

  服務上規範創新

  新日在售後服務上的最大不同就是規範性較高,經銷商要跟他們簽訂服務委託協議,對於經銷商應當承擔的服務專案和標準都有詳細的規定,而且還派駐數十名服務經理常駐市場進行現場督導。對於不同等級的服務委託商他們採取分類管理,要求也不一樣,但必須通過他們的考核取得相應的資質。

  電動車、家電這類行業通常都採取委託服務的方式,委託模式雖然降低了成本,但也存在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對於服務的品質無法把控。新日的解決措施是採取服務單獨結算的方式,據瞭解,目前大多數電動車品牌的服務費用結算都是打包的,服務單獨結算的好處就是增強了資金的流通性,大大調動了經銷商服務的積極性,同時,這種方式也可以有效規範經銷商的服務品質***一旦有使用者投訴,可以直接從服務費用里扣除***。

  新日為每一名使用者都建立有電子檔案,實行跟蹤服務,會定期提醒使用者進行各類保養,提升車輛的安全性,同時,使用者所有的維修記錄都會在後臺顯示,比如發現某使用者近期維修次數較多,就會電話回訪。此外,400客訴電話、微信服務號、官網都面向使用者開通,使用者對產品或者服務不滿意都可以直接反饋給廠商。

最新市場營銷案例與分析
企業市場營銷案例的分析
相關知識
最新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最新市場營銷案例與分析
最新市場營銷案例
最新市場營銷案例
關於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_最成功的營銷案例***3***
關於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_最成功的營銷案例***5***
關於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_最成功的營銷案例***2***
關於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_最成功的營銷案例***4***
個人微信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最新公關營銷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