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特殊教育淺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特殊教育的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訴求,並且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幼兒園作為特殊兒童的啟蒙教育階段,更應做好教育教學工作,以保障特殊兒童的成長和發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對農村幼兒園特殊兒童研究》

  摘 要:農村的幼兒教育一直薄弱,幼兒的入園率較低,特別是智力或身體不健全的孩子,更是得不到系統的良好的教育。作為幼兒園園長,不僅要保障正常幼兒的入園,更要為特殊兒童提供教育環境,讓他們也有一個燦爛的童年,儘可能的健康成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獨立自主。筆者對本園內幾名特殊兒童進行了跟蹤研究,與教師結合,制定方案,集體與個別相結合教學,收穫頗豐。一些感觸隨筆記錄,整理成章。

  關鍵詞:特殊兒童 觀察分析 跟蹤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b***-0201-01

  農村特定的環境,村莊比較散,不集中;家長的文化背景較差。***導致了特殊兒童不能去特殊幼兒園接受系統的正規的康復訓練教育,而是把孩子都送到了普通幼兒園,與正常幼兒一起遊戲、生活。筆者從事幼兒教育工作近五年了,接觸到了幼兒園各種不同的特殊兒童,他們有先天遺傳帶來的缺陷,也有後天環境影響形成的。看到他們的表現很痛心,決定對特殊兒童進行跟蹤研究,希望得出一些方法、策略,來幫助這些孩子,讓他們以後也能快樂的生活。

  1 農村家庭教育現狀分析

  社會主義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我們雖不能培養出“完人”,但我們可以培養出“全人”,即全面發展的人。家庭作為孩子第一所永久的學校對其心理素質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良好的家庭有利於學生情感的歸附和心理的調控,可以幫助孩子治療受挫的心靈,協調不適和焦慮,減輕心理壓力,從而培養學生寬容、同情、合作、堅毅等良好的心理素質。而在農村以上所談的這些都只是空話,不用說要家長做,單讓他們用心來理解都困難。因為能接受現代教育理念的一些年輕家長除了到外打工的,剩的就是自己感覺自己還是孩子,心智不成熟怎麼能教育孩子***據統計農村結婚的年齡比城市要早5歲***。但許多家長卻以農活忙、不懂教育為由把家庭教育責任推給了學校,他們有的採取粗暴態度,稍有不對就是一陣毒打,有的則採取嬌慣、放任的態度,以物質和金錢的滿足來代替教育。完全站到了教育的對立面。

  2 農村幼兒園教育現狀分析

  我們幼兒園在2011年5月份被評為河北省農村示範園的稱號,但和城市幼兒園比起來在師資和硬體方面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師資方面,一個班只有一名教師,沒有配備保育員,更沒有醫護人員,以上這些職務多是筆者和副園長兼職的。因園內教師資源緊張,作為幼兒園的園長,除日常工作外,筆者重點就是負責全園特殊兒童的教育。因他們有的很難在同一個地方集中注意力時間過長,總亂跑。真可謂“上躥下跳”,讓帶班老師們傷透了腦筋。因為正常的孩子畢竟佔大多數,總是為了一兩個特殊的孩子而忽視其他的孩子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們常常感到力不從心。而筆者自然而然在完成日常工作後,與這些孩子在一起,看著他們天真無邪的笑,與他們一起玩、溝通,與他們儘可能多的接觸。觀察他們,對他們多進行養成教育的培養。

  3 幼兒園的培養措施

  我們畢竟是普通園,特殊幼兒是個別的。而我們一日活動的主體是兒童,教學活動的內容與要求符合多數幼兒的認知水平,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的關係是“融”與被“融”的關係,教師要充分了解特殊孩子,為他們提供平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創造合適的保教環境,在每次教學活動前,筆者都與帶班教師進行溝通,制定出特殊幼兒和普通幼兒的教學活動目標,在集體活動中充分運用多種教育策略和教育形式,以滿足特殊兒童不同教育要求,使教學活動能符合普通幼兒發展的需要,又能讓特殊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針對當前學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誤區列舉了一些能夠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與方法,同時也指出了錯誤做法對幼兒終身發展的危害,為廣大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指導。對於特殊兒童更為重要,怎樣讓他們有正常的人際交往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不過於依賴成人,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一書中,明確要求我們要為幼兒創設溫暖、關愛和平等的家庭和集體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同伴關係和師生關係,強調幼兒的社會性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的發展起來。筆者認為這一點對特殊兒童更為重要。對特殊兒童的保護不應過度。人只有經過社會化,逐步接受社會化,習得社會生活技能,我們所處的時代最低的要求。而只有從幼兒時期注重社會性特徵的獲得,將來才能積極的適應社會環境,樂觀的對待人生。我們有針對性的提供和創設活動環境,使幼兒在環境與他人的相互作用中,發展與人交往和社會適應的能力。我園對不同年齡段的特殊幼兒進行觀察和研究的同時,更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準備和奠基階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幼兒園教師是專業人員,而農村的家長文化水平低,素質較差,可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又離不開家長的率先垂範。幼兒的思維是形象具體的,憑藉觀察和模仿的方式來掌握日常生活的資訊,家長更應注重自身的修養。因此,幼兒園在培養幼兒的同時,也盡最大的努力改變家長的育兒方式,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以家園共育的方式,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討論孩子的表現,共同發現孩子們的點滴進步。

  4 例項觀察分析

  王俊是大班的一名小朋友,五週歲,男孩,眼睛先天性斜視,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很調皮,家長及其嬌慣。在園的表現很讓人頭痛,小朋友們經常告狀,沒有一個孩子願意和他成為朋友。可他卻滿不在乎,斜著眼睛望著你,一副不服氣的樣子。偶然的一天早晨,我在幼兒園門口值班,一個小女孩一進園門,就甜甜的向我問好,我摸著她的頭。親切的問候她。正好王俊在她後面進來,看到他羨慕的目光,我立刻也摸摸他的頭。先向他問好,並幫他整理衣服。結果他受寵若驚,一整天都很開心,表現很好。我心裡一動,這孩子很嚮往被人關心、被人愛。

  一次,我去大班聽課,教師講的是手工課,其他小朋友都自顧地剪,紙屑掉了一地。只有王俊放下手中的剪刀。把地上的紙屑撿得乾乾淨淨,還忙得不亦樂乎。多可愛的小朋友!我聽完課後,在班內表揚了他,還獎勵了他一朵小紅花,他別提多開心了。從那以後,我儘量交給他一些小任務,象發餐點,課外活動整隊之類,給他鍛鍊,讓他感到老師和小朋友都喜歡他,樹立他的信心,慢慢地他進步了,還主動與教師、小朋友交流了。

  剛放五一假期回來,我在幼兒園門口,遇見王俊媽媽,她告訴我王俊在放假時一直在講怎麼還不上學,以前他提起上學是很不樂意的,又哭又鬧,他媽媽很感謝我們,還給老師們拿來了自己種的甜瓜,我告訴她,不能收,這是我們該做的。她急了,對於這個質樸的農村婦女,我心裡酸酸的。還能說什麼呢?

  俗話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凡事貴在堅持,特別是對於特殊兒童不良習慣性格的糾正,就更不能操之過急。所以教師與家長應該做好心理上的長期準備,只有統一戰線,堅持不懈,逐步提高,才會最終達到目的。

  參考文獻

  [1] 陳蕾,陳瑩,姚妍.幼兒園特殊兒童早期干預方法的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5***.

  [2]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實驗模板依照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實驗模板制定.

  [3]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幼兒園生活教育論文
幼兒園特殊教育論文
相關知識
幼兒園特殊教育淺析論文
幼兒園數學教育淺析論文
幼兒園舞蹈教育淺析論文
幼兒園社會教育淺析論文
幼兒園養成教育淺析論文
幼兒園藝術教育淺析論文
幼兒園禮儀教育淺析論文
幼兒園雙語教育淺述論文
幼兒園創新教育淺議論文
幼兒園創新教育淺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