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文化的黑板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中華傳統美德源遠流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靈魂,讓我們來做黑板報來宣傳傳統文化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圖片和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資料推薦一、禪語

  禪,又稱“禪那”,有“靜慮”“思維修”“棄惡”等義,習慣與禪定、禪修、禪法等並稱而成為具有特別意義的名詞。禪是源於印度的一種禪定方法,隨著佛教傳入並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匯之後,逐漸形成了佛儒道文化信仰體系中普遍施用的一種“開悟見性”之法,進而演變成“安身立命”的一種生活智慧,傳承至今。《六祖壇經》所謂“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就是告訴我們不要被外在現象所迷惑所束縛,也不能被內在意念所誤導所糾纏,內心保持冷靜與平和,舉止能夠自持與理智,心行相應,清淨善美,就是禪定。這有如《大學》所說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作為一種方法,禪有“坐禪”之意,如達摩面壁,通過調身調息調心之法,而到達“制情猿之逸躁,系意馬之賓士”,寂靜思慮,身心輕安;作為一種智慧,“禪不用坐”,而實現“坐亦禪,行亦禪,語默動靜體自然”,身心合一,生命昇華。因此,禪或禪定,就是要讓我們面對現實的諸多現象進行內在反思,透過生命的現象探求其內在的法則(法性或佛性),並能在體認有關法則中獲得生活的智慧,得到心靈的安頓、精神的超越。因此,禪是一種省察的方法、一種精神的境界、一種生命的狀態、一種人生的智慧。

  圖片展示:

  圖(一)

  圖(二)

  圖(三)

  資料推薦二、中華人生審美精神

  中華人生審美精神首先表現為審美藝術人生相統一的大審美觀。

  西方哲學主要以本體論思維、認識論方法、科學主義精神為根基,在美學中的表現就是視美為純粹獨立的認識物件。西方經典美學一直努力要去探求美的邏輯本質,推崇冷靜、思辨、科學的認識方法,以美的問題為真理的領域。直到美學之父鮑姆嘉敦創立“Aesthetics”這個獨立的學科,仍將其定位為一門研究感性認識的完善的學科,其目的是要將混亂的感性認識提升為清晰的理性認識。此後,西方經典美學的發展從總體上看,形成了以康德為代表的純審美論和以黑格爾為代表的藝術哲學論兩大主要領域。純審美論在本質上是哲學美學論,主要是以理性思辨的方法來探究美的科學原則。藝術哲學論則以藝術為審美的主要方式,從藝術來探究審美的科學規律。其共同的特點都是以美論美,割裂了審美與生活的鮮活聯絡,從而走向封閉的理論美學。

  中國哲學與之不同,具有溫暖的人間情懷和潛蘊的人生情致。相對於宇宙真理,它更感興趣的是人的鮮活生命和現實生存。中國文化強調知行合一,主張思想與實踐、經驗和超驗的融通,體現出哲學倫理化、倫理審美化的傾向,表現在中國古典美學思想上,就是重視美善關聯,注重體驗教化,審美活動、藝術活動、人生實踐往往難分彼此。孔子的美善自得之樂,莊子的逍遙自在之樂,既是現實生存之樂,也是精神自由之樂。魏晉名士的淋漓灑脫之樂,宋明士夫的雅適把玩之樂,雖然境界之壯闊不可與孔莊並提,但也是對藝術式生活的一種追求和實踐。至20世紀初開啟的中國現代美學,自覺將審美、藝術與人生相貫通。梁啟超說,美是人類生活一要素——或者還是各種要素中之最要者。王國維、朱光潛、宗白華等也都要求以美的藝術為標杆,通過審美實踐來完善人格人性提升生命境界,從而建構了以整個人生實踐為創美審美之物件的大審美觀。

  看過也看了以下相關文章:

關於傳統文化黑板報
弘揚傳統美德黑板報圖片
相關知識
關於傳統文化的黑板報
初中關於傳統文化的黑板報
關於弦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黑板報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黑板報
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大全_傳統文化的手抄報資料
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_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版面設計資料
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
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設計
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簡單
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