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床頭暈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早上不知道怎麼回事,一起來就感覺頭暈,很不舒服,早晨起床頭暈是怎麼一回事啊?怎麼治療才可以緩解呢?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頭暈又稱為眩暈,是一種主觀的感覺異常。可分為兩類:一為旋轉性眩暈,多由前庭神經系統及小腦的功能障礙所致,以傾倒的感覺為主,感到自身晃動或景物旋轉。二為一般性暈,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頭昏的感覺為主,感到頭重腳輕。

  1.旋轉性眩暈按其病因可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類。

  ***1***周圍性眩暈:是指內耳迷路或前庭神經的病變導致的眩暈症。常見於梅尼埃病<曾譯美尼爾病***、迷路炎、藥物性眩暈***用鏈黴素或慶大黴素等藥後引起的***及前庭神經炎等。

  ***2***中樞性眩暈:是指腦幹、小腦、大腦及脊髓病變引起的眩暈。常見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顱內腫瘤、顱內感染、多發性硬化、眩暈性癲癇及外傷性眩暈等。

  2.一般性眩暈

  ***1***心源性眩暈:常見於心律失常、心臟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暈:可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暈:常見於屈光不正、眼底動脈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痺等。

  ***4***血壓性眩暈:高血壓或低血壓均可引起眩暈。

  ***5***其它:貧血、頸椎病、急性發熱、胃腸炎、內分泌紊亂及神經官能症等均可引起頭暈

  1.貧血老人如有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的表現,應去醫院檢查一下,看是否貧血。老年人如果不注意營養保健,很容易患貧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繼發貧血。2.血粘度高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黏度高,血流緩慢,造成腦部供血足,發生容易疲倦、頭暈、乏力等症狀。其中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時飲食結構的不和理。3.腦動脈硬化患者自覺頭暈,且經常失眠、耳鳴、情緒不穩、健忘、四肢發麻。腦動脈硬化使血管內徑變小,腦內血流下降,產生腦供血、供氧不足,引起頭暈。4.頸椎病常出現頸部發緊、靈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發麻、發涼,有沉重感。頸椎增生擠壓頸部椎動脈,造成腦供血不足,是該病引起頭暈的主要原因。5.高血壓高血壓患者除頭暈之外,還常伴隨頭脹、心慌、煩躁、耳鳴、失眠等不適。6.心臟病冠心病早期,有的人可能感覺頭痛、頭暈、四肢無力、精神不易集中等。主要是因心臟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造成供血不足而引起頭暈。1.對頭暈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預防。老人應定期作血壓、心音、心律,以及血常規、血脂、血黏度、腦電圖、腦血流圖、頸部x線等檢查,防患於未然

  治療頭暈方法

  方法一:

  雞蛋紅糖治頭暈

  豆油適量放鍋內燒熱,將2個雞蛋、30克紅糖***放一點水攪拌***倒入鍋內煎熟,空腹服用,連服10天。為鞏固療效,也可多服幾天。

  方法二:

  籬欄藥膳治頭暈

  用中草藥籬欄25克,帶殼雞蛋一個,大米50克,煮成稀粥,可加適量油、鹽、味精調味。煮熟後,去籬欄渣和蛋殼,一天分2次食用藥粥和雞蛋,一般連續食用3天,頭暈頭痛症狀即有明顯好轉。此藥粥不僅香甜可口,可治療頭暈頭痛,還具有輔助降壓作用。

  方法三:

  鴨蛋赤豆治頭暈

  鴨蛋一個、赤豆20粒,攪勻蒸熟,早晨空腹服,每日一次,連用7天有特效

  方法四:

  枯草湯治頭暈

  夏枯草25克,生白芍15克,生杜仲25克,黃芩10克。

  用法:先煎前3味藥,放入3茶盅水,熬30分鐘,從火上拿下來,稍停再加入黃芩,煎5分鐘即成,每天早晚各服1次。服後即能感覺頭輕眼亮,沒有其他副作用。

  方法五:

  菊花治頭暈

  菊花功能降血壓、明目解毒、治頭暈、頭痛、耳鳴目眩,能使小便清長。高血壓的人可用菊花枕頭,對婦女肝陽火盛引致頭暈、晚間煩躁不能成眠者有幫助。可將野菊花加入油柑子葉、綠豆殼或通草絲,晒乾待冷裝入枕袋內再縫密即可。

  方法六:

  茉莉花燉雞蛋

  用黑布矇住眼睛休息,早餐吃燉鷓鴣和茉莉花燉雞蛋。

  方法七:

  運動治頭暈

  頭暈是一種常見情況,通常是因為內耳的問題而造成,但這將對病患者,特別是長者,造成很大的不便,例如容易跌倒、或因害怕跌倒而不願外出甚至無法獨立生活。現時,醫生除了向病患者提供一些效果有限的處方藥外,很少有其他治療眩暈的方法。其實,一些簡單的運動,例如眼部、頭部、身體運動是可以治療頭暈,而且不需要任何裝置,人人都可做到,但醫生卻通常不向病人作出介紹。

早晨起床頭暈的原因
成人晚上睡覺尿床的原因
相關知識
早晨起床頭暈的原因
早晨起床頭暈的原因
清晨起床口臭的原因
引起老人頭暈的原因有哪些
懷孕頭暈的原因什麼引起的
引起老年人頭暈的原因
老年人起床頭暈的改善方法
老年人頭暈如何引起_老人頭暈的原因
早晨起床頭痛怎麼回事
經常頭暈的原因和食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