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正能量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職場上也需要正能量,有正能量的人,才能在職場上不斷獲得成功。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

  有一次健身課的內容是拳擊,我打了半場下來坐在場邊休息喝水。我問教練:“教練,你說我以後能當教練嗎?”其實我並不是想當教練,無非是沒話找話問一句,這樣一來二去交流點什麼,能給自己爭取多一些時間休息,要知道,我的教練可是健身房著名的“鐵血教練”啊。

  “你不能。”教練看都沒看我,一邊喝水一邊說。

  “為什麼?”我很詫異。雖然我腰腹還沒練平坦,但也可以心比天高嘛!

  “我從來沒想過我會當教練。”他坐在我身邊開始講故事,“我第一次開始學拳擊是11歲,自己喜歡,打了幾年,教練說我可以打比賽了,我就去了。比賽獲了一些獎,身體也強壯了很多,慢慢開始接觸健身,自己練。練了一兩年,身體也長成熟了,進步特別快,又參加了一些健美類的比賽。之後我教練讓我幫忙做助教,做了一段時間,教練讓我去考健身教練的各種資格證。從11歲開始到我真正當教練差不多十年吧,到現在也快30年了。我就是這麼走上健身教練的路,從老家的訓練館,一步步走到北京的健身房,慢慢這麼走過來的。”

  我的教練是個鐵血但不善言辭的人,我明白了他的意思,其實就是:你要真的熱愛並努力,而不是從開始就想著要拿到怎樣的結果。如果我的目標就是當教練,我做不成好教練,頂多是個用一兩年練出個好身材就敢指點江山的二把刀。我突然間想到,之前經常有網友在網上問我,想賺點外快,因此想要投稿,問我該如何寫東西或者寫什麼樣的東西比較容易發表。我回答不了,因為我也就只是一直寫,沒想過什麼結果。普通的寫作者也真賺不到什麼錢,文章發表後也就是千字一百元都算多。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熱愛真撐不下來。這麼一類比,我就更明白了教練的意思。

  豆瓣網上有篇挺有名的健身類的文章,叫做《塑身300天,時間是怎麼樣劃過了我面板》,我深有感觸。記得第一天我跟教練做體形測試的時候,各種資料差到臨界點,整個人是腰粗腿肥臀沒型。現在差不多兩個半月過去了,我雖然沒有一步到位“歐美風”,但腰細了,腿和胳膊都有力了很多,翹臀更是明顯,而且每週至少三四次的狂出汗,讓身體面板都好到不需要任何磨砂膏和沐浴乳。可這一切是怎麼得來的,我比誰都清楚:是每一個即使2點睡但必須7點起的早晨,是深蹲訓練從徒手到負重30公斤的飛躍,是挑戰了很多我覺得根本做不到的動作和重量……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大汗淋漓,甚至都忘記了汗臭的味道。昨天下拳擊課教練給我解手上的繃帶的時候說:“連繃帶都溼透了。”健身塑形這種事,時光是最好的答案。

  我最近關注了一個人,就是豆瓣網粉絲數第一名的那位,原來我一直以為他是靠譁眾取寵上位。可前幾天我點開他的頁面,沒看到什麼特別文藝的文章,但我看到他的相簿裡有1600多個主題相簿。1600是什麼概念?我真的特別驚訝。我相簿裡連1600張圖都沒有,更別提1600個相簿了。這是要用多大的熱情多少的時間才能建立起來的數字,那一個一個時辰熬出來的第一名,沒有人會不服吧。

  我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如果從一開始就選擇可以自我實現的工作,並對所鍾愛的工作全心投入,只要公司體制完善,機制健康,加薪晉職這些物質和精神的收穫,就是隨之而來的副產品。”對這種人,我一直都特別敬佩,也特別尊重,他們有一股韌勁,低頭努力,剩下的交給時光。

  篇2: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這幾天,不停有人直接或間接向我吐槽工作中的不愉快,吐槽內容無非是自己懷才不遇,同事能力不達標、不好相處等等。

  有時我會告訴對方,現在你遇到的問題正是展現你的能力、在老闆面前成就自己的時候,同時你會練就一顆強大的內心,而後者則是更大的收穫。

  F是我5年前認識的一個同事,學的專業是音樂藝術。那一年單位恰好舉辦了一場選秀比賽活動,他在那場活動中表現搶眼,繼而被留下。雖然在比賽中表現不俗,但初進單位的他沒有任何特殊機會,依然從最底層做起。他做過文字採編、市場拓展、活動策劃等工作,經常加班到後半夜,但是早上八點半依然會在辦公室看到他活躍的身影。

  大約半年後,同事告訴我,F在單位做節目主持人了。我和大家一樣很驚訝,從網上找來他主持的節目,看完覺得還真不賴呢!逐漸地,他主持的節目在我們生活的城市小有名氣,他的工作越來越多,也越做越好。即使工作多到天天要加班,兩個月都沒有休息時間,也從不見他抱怨。此時,他還開了一家屬於他自己的麵館,並且經營得風生水起。

  前年年中,他告訴我他要辭職了,我表示很錯愕。他悄悄說,“我要出書了。”這下我倒很淡定,因為我覺得他的故事足夠寫一本勵志型的暢銷書了,但他寫的卻是一本教別人怎麼做菜的書。果然,2014年年初的時候,他帶著他的新書,在我們城市最高大上的商場做籤售活動。此後,我們也不停在衛視節目中看到他的身影。

  L是我另外一個同事。她剛進單位時,還是名瘦弱的學生。猶記得她進單位時,因為是新手,又在新部門,很多東西都沒有成系統,完全要靠自己一點一點摸索。那段時間又特別忙,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飯。

  更難的是,那時她每週都要做專題策劃,線上要有專題頁面,線下要帶活動。線上專題製作,要能畫得了框架,P得了圖,還得懂程式碼。程式碼能為難死她,大家天馬行空的想法,就連程式設計師也面露難色,更何況一個編輯呢!但是她並沒有退縮,而是想盡辦法與程式設計師和設計師溝通,結果她每期做出的專題既好看又叫座。

  記得第一次組織線下活動時,因為人員組織問題,她與其他部門的同事產生了不愉快,自己偷偷流眼淚。被大家發現時,她卻很快調整好心情,一個電話接一個地打,邀請朋友來參加活動,並詳盡地跟對方說我們的活動是如何好玩。活動的前夜確認好各個細節後她才離開辦公室,當時已是夜裡十點多,第二天她依然精神抖擻地出現在活動現場。

  那時候,她還在準備研究生論文。雖然幾乎每天加班,週末不休息,自己學業上還有很多重要又緊急的事情要處理,但是從不見她抱怨。3年多時間過去了,L已經升為部門主編,帶領著一幫小夥伴在奮鬥。現在的她,開朗、自信、陽光、成熟且優雅,年底組織一場幾百人的活動也胸有成竹。

  前些日子還見她發朋友圈感慨:五年前的我,研二,住宿舍,在電視臺實習,做兩份家教,內向、焦慮地度過一段迷茫空虛的時光,現在的自己和那時比,是全新的。

  正如L所說,她現在是全新的,F亦是。現在的他們,或許還沒有取得世俗的成功,但他們的成長是有目共睹的,且這比世俗的成功要重要多了。

  說到這裡,或許有很多朋友又要說,我付出那麼多,就是要成功,要加薪升職。要加薪升職沒錯,要成功也沒錯,可是,能否在你想加薪、升職、成功前把你手邊的事情做好呢?這世上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種,唯獨沒有做夢。

  工作中,大部分人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眼高手低。很多人不願意做一些瑣碎的小事,但就是這些小事,你琢磨透了,漂亮地完成了,就能給領導留下好印象,讓領導看到你的能力和態度。你的工作能力強了,可發揮的空間就大,機會就越多。

  只是大部分人,把工作當任務,完成了事。也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做了很多,但是卻看不到結果,不願再堅持,也沒了耐心。其實,這就像栽樹一樣,你正在紮根呢。千萬不要輕視行動的力量,認真做好你認為對的每一件事。因為,你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用著名新聞工作者熊培雲的話說:如果不想浪費光陰的話,要麼靜下心來讀點書,要麼去賺點錢。這兩點對你將來都有用。

  篇3:如何使員工充滿正能量

  如何使員工充滿正能量,五大管理挑戰的"要"與"不要"

  1. 每天都會讓員工失望

  不要:不要陷入這樣一個陷阱,即你認為既然不能取悅於每一個人,試試又何妨。當員工向你抱怨的時候,別把他們看作牢騷滿腹者,或者不滿現狀者。反過來,也不要通過粉飾壞訊息或者躲閃棘手的談話的方式來回避這個挑戰。

  要:把建立員工對你的信任當成最重要的事情。可以通過讓員工們知道促使你做決定的標準和原則的方法來工作。你要日復一日地當面告知每一個人。跡象表明,如果員工認為決定的過程是公平的,即使對你的管理決定不滿意,他們的反應也不會太消極,也會更加容易接受。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喬爾·布羅克納對組織裡面"過程公平"這一概念有所研究。他在發表於《哈佛商業評論》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三個關鍵因素影響員工對一個決定產生的過程是否公平的看法:

  * 員工們感覺到他們擁有的資訊。他們的意見有沒有被傳遞並考慮呢?

  * 員工們認為的決定生產的方式。這些決定始終如一嗎?是根據事實而不是個人偏見產生的嗎?決定過程是透明的嗎?有錯的話能更正嗎?

  * 經理們宣佈和實施決定。他們尊重這個決定嗎?他們聽從、解釋並認同這個決定嗎?

  沒有人喜歡批評,但是對於那些負責地拉你後腿的人,傾聽他們的意見是值得的。這可以幫你瞭解他們的觀點,而且這不僅給了你跟他們談話的機會,也給了你建立威信的機會。

  2. 把員工推出他們的舒適地帶

  不要:不要強迫或者威脅員工,認為休克療法能改變他們的思想。或許你可以得到短期的一點改變,但卻製造了長期的麻煩。稍後本書將會講到,恐懼很難成為富有正能量的激勵因素。同時,不要僅僅因為打破了現狀使大家有點不舒服而撤回你的主張。如今,很少有哪位經理被僱來是為了維持一切都原封不動的。改變永遠是管理生涯的一部分。

  要:做個聰明的、堅持不懈的人。讓某個員工知道你的壓力有多大。這個員工在被人推搡,或者輕拍肩膀時,能否做出最佳的反應呢?研究管理魄力的學者指出,老闆們總是給人過於強大的感覺,這妨礙了他們發揮自身的效力。而在較小程度上,有些老闆表現得太懦弱也會失去員工的尊重。問題的關鍵在於大部分時候你都應該表現出適度的堅定自信,要做得穩健,讓人們幾乎覺察不到。但是根據具體情形和涉及到的人物,你要隨時準備好展示你的權力或者放下你的權力。

  3. 左右為難

  不要:不要挑撥上司、其他經理以及員工之間的關係。更不要詆譭自己的上司,或者對你的團隊說決定都來自於當權者,然後對上司做出的決定不理不睬——除非你真的正在一個不良的環境中掙扎。如果你發現自己一直都想要擺脫別人做的決定,這說明你在一個不適合自己的機構中工作。

  要:做員工的聰明的支持者。要善於"和上司保持一致"——讓你的老闆知道你手下年輕員工的進步程度和潛力,以及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和麵臨的苦惱挑戰。和其他的經理們聯合在一起,樹立協調配合的榜樣,以便讓自己的團隊學習。

  4. 不能全盤托出

  不要:不要把隱藏資訊當成建立獨立王國的一種方式。不要留下這樣的名聲:只跟你喜歡的人分享資訊、從事謠言和八卦的交易,或者講過的話前後不一。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員工們瞭解經理在道德上和法律上應該保護哪一類的資訊。

  要:保證慷慨地分享經過篩選的資訊。同時以身作則地教導員工說你不會隨意地散佈這些資訊:對競爭對手有利的敏感的商業策略或者資料、員工人事檔案或者私人健康問題。努力確保壞訊息最能影響到的員工不會從他人那裡得到這個訊息。要親自告訴他這個訊息。最後,如果你贏得了行動積極、直率、值得信任的交流者的名聲,那麼當你說:"對不起,但是這件事我不能討論。"或者"請相信我的話,相關人士正在討論這個情況,但是現在我不能講太多。"的時候,員工們就更能理解你。

  5. 犯錯誤

  不要:不要認為你無論任何時候都要比員工看起來聰明;不要認為你向他們諮詢意見或者承認你對某事不瞭解就會顯得軟弱;不要為了維護面子而站在搖搖欲墜的位置上;不要在你和你的員工之間設定不同的標準,你們負有同等的責任;別擔心為自己的錯誤道歉就會削弱你在員工心目中的領導形象。

  要:你對員工犯的錯誤如何反應影響員工對你所犯錯誤的看法,你得意識到這一點。如果你是個急性子,或者很難原諒別人,那麼當你犯錯誤的時候你曾經的行為都會反過來給你造成苦惱。你把事情搞砸的時候,要真誠而就事論事地道歉。利用你犯錯誤的經驗教訓幫助自己和他人成長。當然通過你的成功來說教很容易,而告訴他人你從失敗中學到了什麼是需要勇氣和信心的。

  還有額外的一個"要":一定要相信為成為充滿正能量的優秀老闆而做的努力是值得的。

  請允許我在這裡插話提醒你為什麼這些努力是值得的。讓我們看一眼另外一個我告訴過你的反饋意見活頁夾。相關的老闆是美國一家重要報紙的一名編輯,反饋意見來自於她團隊的一名記者。你得知道,記者和編輯之間的關係是很緊張的。尖銳的新聞記者有挑戰權威的習慣。在創新性和操縱問題上他們喜歡和老闆進行爭論。然而這名記者寫道:

  關於我的編輯,我不知道說些什麼。你完全信任她,知道她會為了你和你的報道不惜一切,她激勵你,使工作變得輕鬆愉快。如果她能成為我一輩子的編輯,我一定會變得更加優秀。

  我真希望你們能看到這位編輯在讀這些字詞的時候滿臉洋溢的微笑。事實上,收到這樣充滿愛意的訊息她顯得挺不好意思。作為一位老闆,她處理工作的時候非常嚴肅,但是沒有想到自己擁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不僅影響到了剛才提到的那位員工,而且影響到了其他人。他們認為她嚴以律己、工作優秀、擁有富於感染力的樂觀和幽默感。有人直接建議:克隆一個她!

  

影響人際關係深入發展的因素是什麼
如何握好與老闆溝通交流的方式與尺度
相關知識
職場正能量文章
年底職場正能量文章
職場正能量文章推薦
職業正能量文章
職場正能量啟示文章
職場正能量關於心態的文章
關於職場的正能量文章
關於職場勵志正能量文章
職場正能量勵志哲理文章
關於職場正能量的文章_職場勵志正能量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