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材解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體會中華傳統民居豐富的文化內涵。小編在此整理了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材解讀,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中國民居具有古老而獨特的魅力,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體現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篇課文是寫我國地方民居的說明文,介紹了特色鮮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國南方山區的建築奇葩,它那獨特的風格吸引了眾多中外學者、遊客甚至美國的軍事專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紹客家民居特點、所在的位置和環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樣式是“圓形圍屋或土樓”,“點綴”說明地處偏僻的山區,“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較來說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後,課文詳細介紹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點:營壘式的住宅及這樣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舉例子、列資料、打比方等方法,具體生動地說明了營壘式住宅的建材、外觀和整體佈局等特點。緊接著寫圓形圍屋按八卦佈局排列及其象徵意義。最後寫圓形圍屋內部構造特點及體現出的民俗文化特徵。

  傣家竹樓

  竹樓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創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經濟、冬暖夏涼、防潮防水防震的優點。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紹傣族竹樓的建築環境:一幢幢竹樓掩映在鳳尾竹和油棕林的濃綠中。第二段寫傣族人家“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傳統習俗及緣由:傣族地處亞熱帶,竹樓具有防酷熱和溼氣的功能。第三段講傣族村寨及竹樓的外觀特點。第四段說竹樓內部結構簡單、寬敞、別緻等特點。第五段寫傣家建造竹樓時的傳統習俗及文化內涵。一家蓋房,全村幫忙的習俗,體現了傣家人團結和睦、樂於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

  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樸又生動形象,這是課文兩篇短文在表達上的共同特點。作者運用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加以說明,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均較強。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色及民風民俗,激起對民俗文化探究的興趣;二是體會課文的說明方法和語言的表達特點,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這句話運用了打比方和比較的方法,概括地說明了客家圓形圍屋在世界建築史上的地位。與“世界民居”比較,是一朵特殊的、罕見的花。“點綴”一詞用得很妙,說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煙稀少的邊遠山區,為下文介紹營壘式的住宅埋下伏筆。

  ②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佈局均勻,巨集偉壯觀。

  作者用列數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圓形圍屋外觀和整體佈局特點。難怪外國友人遠遠望見圓形圍屋,禁不住發出驚歎──“天上掉下的飛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③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佈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牆,整齊劃一。

  八卦是我國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徵意義的符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圓形圍屋,按八卦佈局排列,體現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圓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寧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

  ④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

  竹樓是傣族傳統的建築形式。這是因為傣族人居住區地處亞熱帶,氣溫高,雨水多,空氣溼度大,竹樓有利於防酷熱和溼氣。所以,傣家竹樓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創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臨近。“多起竹樓,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為傍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樓為主。

  ⑤籬內種植著各種花木果樹,可謂“樹滿寨,花滿園”。

  傣族竹樓原本就“藏在濃綠的竹林中”,傣家人還喜歡在竹樓周圍,家家戶戶的竹籬內栽種鳳尾竹、檳榔、芒果、香蕉,使村寨更充滿詩情畫意,真正可以說是“樹滿寨,花滿園”。

  ***2***對詞語的理解。

  閩:福建省的別稱。

  粵:廣東省的別稱。

  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奇葩:奇:罕見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營壘:軍營和四周的圍牆。

  夯築:夯:砸實地基用的工具。本課指客家人在崇山峻嶺中夯實地基,築厚牆,建造了營壘式的土樓。

  騷擾:擾亂;使不安寧。

  侵蝕:逐漸侵害使變壞。

  崇尚:尊重,推崇。

  貯倉:貯:儲存,積存;倉:庫房,倉庫。

  八卦: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用“──”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酷熱:形容非常熱。

  和睦相處:睦,和好。彼此友好地相處。

  安然無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沒有病。現泛指事物未遭損害。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前可以佈置學生蒐集有關中國民居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對相關的知識有所瞭解。老師可以根據課後資料袋的提示,準備一些圖片或音像資料。如,陝北的窯洞,北京的四合院,西藏的碉房,重慶的吊腳樓。

  2.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及課程標準高段閱讀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瞭解文章基本的說明方法”,本文教學可按以下思路進行:

  ***1***初讀課文,讀對讀通,瞭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根據提示自主閱讀,可採用找中心句、重點句和列提綱的方法,理清說明順序。

  ***2***再讀課文,畫畫批批,體會民居特點。給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時間,認真與文字對話,梳理民居特色,體會文化內涵。也可根據選學內容,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比如,分客家圍屋組、傣家竹樓組,先分組讀、議,再相互交流、補充。

  ***3***研讀課文,領悟說明方法。再次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抓住民居特點,邊讀邊想:課文是怎樣把這些民居特點介紹清楚的?讓學生把運用的說明方法找出來,讀讀議議,體會表達的效果。

  3.讀寫結合,學用結合。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要通過適時、適度的點撥、引領、歸納、提煉,加深學生對民居特點的理解和對錶達方法的領悟。在此基礎上,可讓學生再補充介紹一些課前蒐集的有關民居的資料。老師也可以出示不同種類的民居圖片、音像資料,或出一些隨文練筆作業讓學生選做。比如,為中國民居博物館寫一段關於重慶弔腳樓***或其他本地特色建築***的解說詞;以某一種民居的口吻做一個自我介紹。學生練習時,老師要提示學生注意運用學到的表達方法。

  4.在學習客家民居最後一段和傣家竹樓最後一段時,要注意引領學生以民俗特點為依託,體會由此反映出的民族心理特徵,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5.學習這篇課文,可以把兩篇短文對照起來讀一讀:兩篇短文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相同或不同之處?這樣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又有利於對錶達方法的更多領悟。

  ↓↓↓更多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材解讀↓↓↓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九課和田的維吾爾教材解讀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藏戲教材解讀
相關知識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材解讀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各具特色的民居知識點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各具特色的民居句子賞析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各具特色的民居同步練習題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各具特色的民居同步練習題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試題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習作我的理想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課十六年前的回憶知識點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九課和田的維吾爾知識點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藏戲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