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冊語文備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高一下冊語文《蜀道難》和《短歌行》的教案設計,大家一起來學習下吧。

  《蜀道難》教案設計

  一、 匯入新課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最高峰,唐詩是中華藝術園地的瑰寶。唐代的詩歌,一般都按它發展的情況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時期。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被評為“初唐四傑”,詩風健康,活潑。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們這一單元涉及到的兩位著名詩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還出了了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詩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敘事詩《琵琶行》和《長恨歌》廣為傳誦。

  晚唐時被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

  二、簡介作者

  李白與杜甫一向被視為唐詩世界中兩座並峙的高峰,同時,他們也構成了唐詩的分野,李白於太平盛世唱響了富於浪漫色彩的詩歌情調,形成了豪放飄逸的風格;杜甫則於亂世中傾注了更多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將自己的詩歌風格定義為“沉鬱頓挫”。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偉大詩人。少年時就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才。“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從二十五歲起就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有體驗。其間曾因吳鈞等推薦,於天寶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受權貴讒毀、排擠,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政治抱負未能實現,使他對當時政治腐敗,獲得較深認識。天寶三載,在洛陽與詩人杜甫結交。安史之亂中,懷著平亂的志願,曾為永王幕僚,因兵敗牽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飄泊困苦,卒於當塗。李白性格豪邁,渴望建功立業。他糞土王侯,傲視權貴,同情人民,關心政局。有時也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的情緒。李白是繼屈原之後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詩風雄奇、飄逸、直率、自然,對當時和後代都有巨大的影響。有《李太白全集》。

  三.寫作背景:***見創新***P30

  四.整體感知

  《蜀道難》樂府古題,這首詩描寫蜀道的雄奇險峻,含有入蜀艱難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詩中想象奇特、豐富,氣魄的巨集偉、豪邁,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學習這首詩,要仔細品味詩人奔放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新奇大膽的誇張和生動活潑的語言,用心感受詩的意境美和聲韻美。

  五、朗讀課文、正音。

  1、 聽錄音 2、請學生注音

  3、學生齊讀《蜀道難》

  六.分析欣賞詩歌的內容。

  1、提問:讀過這首詩後,你會發現有一句話重複出現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2、提問:這句話在文章三段中分別出現了三次,是不是簡單的重複?它們各自的作用是什麼?

  不是,意義上是有區別的。第一段中說“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寫蜀道的高峻,突出表現了蜀道的高不可測。

  3.賞析第一自然段:這一段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寫蜀道的來歷。

  第二層:寫蜀道的高峻。

  第一層: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這幾句敘述蜀國長期閉塞的狀況,其中有高山阻隔,秦蜀之間重山疊嶺。“四萬八千歲”為誇張寫法; “有鳥道”寓無人行之意。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這兩句敘述蜀道來由。引用了五丁開山的典故。

  問:引用五丁開山的傳說有什麼作用?

  表現人和自然間的鬥爭以及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強烈願望,讚揚了神力和開路者的勇力,點染了文章神奇的色彩,吸引了讀者。

  第二層: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蜀山太高,連太陽的車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衝擰倒流。善飛的黃鶴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過。山路曲折盤旋,蜀道極高處,登者可以在山上摸到星辰。

  4、學習第二段:

  第二段中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寫蜀道的奇險難行及途中的恐怖氣氛。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作者借“悲鳥”和“子規”來渲染途中的悲涼悽清的氛圍,有千里孤身之感。

  第二層:作者極寫蜀道的險惡。想象遊者攀援於“連峰”“絕壁”之上,置身於震耳欲聾的“飛湍瀑流”之間,驚心動魄。最後用“其險也如此”勸阻人們慎入蜀地。

  學生熟讀,背誦。

  5、學習第三段:

  第三次出現在第3段,“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寫蜀中戰禍之烈。第一句再現劍閣的險要景象。既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易守難攻,則必為兵家必爭之地,蜀中易生軍事叛亂,景象殘酷,慘不忍睹。

  學生熟讀,背誦。

  6、小結:我們知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絕非簡單地重複,那麼連續出現三次,用意不一樣:

  奠定了全詩的詠歎基調。一嘆蜀道之高峻;二嘆蜀道之險惡;三嘆蜀中戰禍之烈。

  7.詩人是怎樣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的?***創新P29******表現手法***

  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於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悽***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運用誇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

  小結:李白正是以變幻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作者表面寫蜀道之艱險,實則寫仕途坎坷,反映了詩人在長期漫遊中屢遭挫折的生活經歷和懷才不遇的憤懣。

  6.藝術特色:

  ***1***善於把想象、誇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豪放飄逸。

  ***2***發展了樂府古題,字數參差錯落,句子長短不一。

  ***3***反覆詠歎,一唱三吧。

  《短歌行》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顛覆曹操作為奸臣逆賊的形象。

  2、背誦詩歌的第一小節。

  3、分析作者的憂思之情。

  過程與方法:1、多朗讀,從朗誦中感知詩歌的意思。

  2、捉住能表現作者心情的字如“憂”,進行賞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1、感知曹操的遠大志向和英雄形象。

  2、培養高中的獨立評價能力。

  教學方法:美讀法、討論法、啟發誘導法。

  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

  教學課時:一課時。

  匯入:同學們有看過三國演義的嗎?在三國演義裡曹操是什麼樣的形象?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這樣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現在同學們看這幅圖片,只這是京劇中曹操的形象,同學們曹操的臉有什麼特點?白色的。那位同學知道京劇中白色代表什麼型別的人。代表的是陰險奸詐的人。

  展示 《觀滄海》的幻燈片。

  二、學習文字。帶著對曹操詩歌的這種感受,我們一起學習曹操的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詩歌《短歌行》。

  1、朗讀,先讓學生朗讀一遍,從朗讀中檢查他們的預習情況,對詩歌的把握如何?

  然後播放錄音,讓學生感受一下,別人是如何朗讀短歌行,注意感情的輕重舒緩。

  預設: 在讓學生聽完朗誦之後再讀一遍。

  小結朗讀:同學們讀得很流暢,但感情把握不到位,這是因為詩歌離我們的年代比較久遠,所以對於它所表達的情感可能把握得不夠到位,那我們就深入地瞭解一下詩歌,請同學們看一下這首詩中,最能體現出作者心情的是什麼詞?

  預設回答:憂

  2、范仲淹登岳陽樓的時候為國為民,發現“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代丞相的情懷,那同學們看一下曹操他憂的物件是什麼?

  先不著急回答,我們說這首詩總共有兩段,但是我們還可以把這兩段分為四節,所以我們先來齊讀第一節***從開頭至唯有杜康***女生讀一句,男生讀後一句,我們先把這一小節讀一下,從中看作者“憂”什麼?

  預設:憂的是人生苦短。

  同學們是如何看出來的。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愁來了,我們不能視而不見啊,在詩中曹操是如何來解決的愁苦的?

  預設: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這裡的杜康代指的是什麼?酒。這說明曹操是想借酒消愁了,那酒能不能真正的消解愁悶呀。

  預設:不能,那你認為什麼才能消除曹操的愁悶。

  預設。“是人才。”

  →你從哪句中可以看出是人才?

  “青青子衿,憂憂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這句詩是出自哪兒的?展示幻燈片,補充《子衿》的下一句。指出曹操的用意是:渴望人才的投靠。所以作者的第二層憂是什麼呀?

  幻燈片展示:賢才難得。

  那同學們想一下,作為領導人,怎麼樣才能吸引人才呀。

  預設:給人才提供優厚的待遇。

  →那曹操給那些人才怎麼來保證

  預設:“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小節:所以從這節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有憂愁,瞭解作者的感情,現在請同學們,我們再把前面的朗讀部分,我們合起來讀一遍。女生讀前一句,男生讀後一句,注意把握情感。讀完之後,到後兩句在合,全班一起朗讀。

  預設:同學們說一下,是不是比前面進步,很好,值得鼓勵。

  小匯入:中國詩歌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情感都是貫穿其中,那我們在往下學習作者的憂思之情是如何貫穿到下文中的。

  讓一個學生來朗讀一下下半節。

  →哪個同學能不能和我們說一下第二節首句中的明月作者用意何在?是不是真的像上天去摘取天上的明月呀。

  預設:是用明月來喻指人才,指出人才難得。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反覆地歌詠著渴賢之憂啊。

  但接下來作者卻寫到了什麼?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哪個同學來說一下這句是表明什麼的。

  人才來歸順曹操了,那人才都來了,曹操還憂什麼?

  三憂功業未就。

  →對人才的憂思,貫穿了全文,但第二節有一處是作者寫作者的歡喜之情的,是因為人才來和他交心,來歸順他了。同學們看是哪句?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那人才都來了,作者還憂什麼呢?

  三憂功業未就。

  小結:所以人才的憂思,人生的苦短,都是因為功業未就,因此曹操為了自己的功業,他又對哪些人才伸出了橄欖枝?曹操是如何說的?

  預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是那些在三國鼎立的情況下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的賢才們。

  → 這裡曹操站在那些賢才的角度去慮及他們的前途,把賢才的煎熬變成當成自己的煎熬。這裡曹操換位考是替賢才擔憂之外,他是否還有另一層意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用了兩個典故,一週公自喻,說明自己有周公一樣對待人才的心,有海一樣寬廣的胸懷。所以我會重用賢才的。

  小結:1、曹操說歌以詠志,那這首詩曹操抒發自己的憂思之愁是為了表明什麼志向?

  招賢納士,統一天下。

  2、中國崇尚一句話:“文如其人。”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同學們你認為曹操是什麼樣的人?

  總結:幻燈片展示。

  播放電視劇《短歌行》主題曲,引入到曹操英雄的形象。

  背誦。

  課堂總結:曹操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在民間文化上,都是以奸臣、逆賊的形象示眾,但從我們的文學作品裡我們還是能看出曹操他是一個有志向、有追求的英雄。所以同學們看文學一定要以事實為根據,學會從文學作品中去分析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高一下冊語文半期考複習
高一上學期階段性考試語文試卷
相關知識
高一下冊語文備案
高一下冊語文第二單元同步檢測題及答案
高一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精練精測題及答案
粵教版高一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綜合試題及答案
高一下冊語文第二單元檢測試題及答案
高一下冊語文第四單元自我測評試題及答案
粵教版高一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綜合試題及答案
粵教版高一下冊語文第三單元綜合試題及答案
粵教版高一下冊語文第三單元綜合試題及答案
粵教版高一下冊語文第四單元綜合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