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闢新航路知識點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開闢新航路》是高中歷史必修二的內容,這一課講述了歐洲人開闢新航路的歷史。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開闢新航路,歡迎大家閱讀。

  開闢新航路必考知識點

  新航路的開闢:地理大發現時期,指從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伙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歐洲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倫布、達伽馬、卡布拉爾、迪亞士、德萊昂、麥哲倫等。伴隨著新航路的開闢,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

  新大陸:新大陸是歐洲人於15世紀末發現美洲大陸及鄰近的群島後對這片新土地的稱呼。在發現新大陸前,美洲大陸對歐洲人來講是陌生的,他們普遍認為整個世界只有歐亞非三個大洲而沒有其他大陸的存在。

  新航路開闢過程中的特點:

  1、以海上交通為核心;

  2、受到西、葡兩國王室支援;

  3、新航路的開闢以到達東方為目的。

  新航路開闢的影響:

  1、新航路的開闢,使歐洲的經濟生活發生變化,從此使歐洲市場擴大,發展到世界範圍,流通商品種類增多;

  2、新航路的開闢,使歐洲貿易中心發生變動,主要商路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促使義大利經濟的發展,這也是歐洲資本主義萌芽首先出現在義大利的一個原因。同時,它也使西班牙、葡萄牙、英國、荷蘭等國的商貿經濟繁榮起來;

  3、新航路的開闢,使歐洲各國加入殖民行列,西歐殖民者從殖民地大肆掠奪財富,歐洲各國迅速富裕起來,形成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發與發展;

  4、推動了海外擴張和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同時,打破了世界各地區間的封閉和孤立狀態,把舊大陸和新大陸聯絡在一起,世界歷史邁出了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關鍵性一步;

  5、新航路的開闢給其他地區的人民帶來了災難。

  開闢新航路教學教案

  【教學方法】

  本節課可採用既符合學生的心理髮展特徵,也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歷史思維能力的啟發式談話法和多媒體手段進行。同時配合提問、史料閱讀、課堂討論等方法,結合本節課圖片較多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可結合圖來講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歷史地圖,重視培養學生讀圖、分析圖並獲取有效資訊的能力,形成歷史的時空意識和遷移意識。同時重視學科間和學科內知識的融會貫通和靈活應,注意史地結合和中外歷史知識的結合。強調要用比較和聯絡的方法,結合中國歷史學習世界歷史,學會多角度多層面的思考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匯入新課】

  14、15世紀,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資本主義萌芽出現,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逐漸引起重大的歷史變革。有人說:西歐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這裡的人的發現是指文藝復興;“世界”被發現,指的則是新航路的開闢。新航路的開闢和“新大陸”的發現,歐洲殖民者在美、亞、非洲的殖民擴張,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區間相對隔絕狀態,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重要條件,世界各民族的歷史逐漸融合為一部彼此聯絡、相互影響的人類歷史。新航路的開闢,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由此匯入新課。

  【講述內容】

  一、新航路開闢的背景

  1.原因

  何為新航路?十五、十六世紀之交,西歐各國經過一系列航海探險活動,開闢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通往東方的新航線,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學界在歐洲中心論的影響下,一般都將這一過程稱為“地理大發現”。而把發現新航路的15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稱為“擴張的時代”、“發現的時代”。

  ***1***新航路開闢的原因

  新航路的開闢有著深刻的經濟根源、社會根源。

  指導學生閱讀下列材料,來了解新航路開闢的原因。

  材料1哥倫布在《致西班牙國王和王后書》中寫道:“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佔有黃金,誰就能獲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時也就取得把靈魂從煉獄中拯救出來,並使靈魂重享天堂之樂的手段。”

  材料2幾個世紀以來,亞洲一直是歐洲許多貴重商品的主要來源地,其中部分製成品是歐洲無法與之競爭的,例如絲、棉織品、地毯、珠寶、瓷器和優質鋼,以及部分未加工或半成品的藥材和實物,如糖,尤其是香料……當時比今天顯得更為重要。配藥,儲存肉類,例如製造香腸,都需要使用這些香料。它們***香料***能使在沒有冷藏裝置下容易變質的新鮮肉類和其他食物更為可口。 引自A.帕爾默等《近現代世界史》上冊

  材料3 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攻佔君士坦丁堡,佔領巴爾幹、小亞細亞以及克里木等地區,從而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國軍隊肆意搶劫商旅,而且帝國當局還規定對過往商品課以重稅。這實際上等於堵死了這一條重要的商路,結果,歐洲市場上東方商品的價格猛漲。 引自吳於辰等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

  請同學們根據上述材料概括出開闢新航路的動機都有哪些?

  第一,對東方商品的需求;第二,在資本主義萌芽影響下,對貨幣需求量增加,對黃金的渴望;第三,土耳其人阻斷了傳統的通商道路,需要開闢一條直接通往東方的新商路。由於《馬可·波羅行紀》在歐洲廣泛流傳的影響而認定只有到中國等東方國家才可以實現他們夢寐以求的黃金夢,到東方去尋金成為一股社會熱潮。哥倫布就曾閱讀過《馬可·波羅行紀》,一書,深受其影響。“黃金”是咒語,是魔鬼,是驅使歐洲人不顧一切投向海洋的原動力,由此可見歐洲人開闢新航路的動機並不純。

  那麼新航路開闢的根本的原因又是什麼?讓學生看教材後指出:歐洲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濟根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社會根源──黃金或尋金熱。從歷史大背景來看,新航路的開闢是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產生和初步發展的情況下出現的,它是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歐洲人對黃金的貪婪追求,從本質上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對於掠奪財富和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迫切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說,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是新航路開闢的根本原因。

  但是,僅僅憑藉動機是不足以完成開闢新航路的航行的,必須要有相應的科學知識和物質條件。那麼,開闢新航路的航行需要具備哪些科學知識和物質條件。商路不暢和轉運成本過高造成的商業危機則是一個直接原因,以上因素構成了新航路開闢的必要性。

  2.條件

  驅使歐洲人遠涉重洋、不畏艱險去探尋新航路的除了有黃金的魔力***物質利益的誘惑***外,還有無形的精神動力。14、15世紀歐洲興起了文藝復興運動,其主流社會思潮是人文主義,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價值,鼓勵人們敢於冒險、勇於開拓進取去挑戰並征服自然。宗教因素:傳播天主教。

  如果說經濟根源、社會根源和思想宗教根源說明歐洲人有開闢新航路的強烈需求的話,那麼商業危機則使歐洲人不得不去做這件事,“強烈需求”和“不得不”便構成了開闢新航路的必要性。但光有強烈的動機和動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具備可能性,即客觀、主觀條件。

  開闢新航路同步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

  1.右圖是《萬國宇宙圖》中的一幅14世紀歐洲人對遙遠國度的想象圖。圖中的人們身體畸形,似妖似獸,醜惡可怕。造成歐洲人這種認識的客觀原因是***  ***

  A.世界各地處於相對孤立的狀態

  B.新航路開闢後對東方人的醜化

  C.對遙遠國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懼

  D.生產力水平低人類未進化完畢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能力。14世紀處於新航路開闢之前,此時世界各地相對孤立,各文明之間幾乎沒有交流,彼此之間並不瞭解,因此出現了材料中描述的現象。

  答案:A

  2.***2014·廣東學業水平測試***新航路開闢前,歐洲的貿易中心在***  ***

  A.大西洋沿岸 B.地中海沿岸

  C.太平洋沿岸 D.印度洋沿岸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再認再現史實的能力。新航路開闢前,歐洲和亞洲通過地中海的交通要道進行貿易,這時候歐洲的主要商路和貿易中心在地中海沿岸。

  答案:B

  3.***2014·威海高一檢測***迪亞士在談到海上探險的目的時說:“是為了像所有的男子漢都欲做到的那樣,為上帝和陛下服務,將光明帶給那些尚處於黑暗中的人們。”這裡所說的“光明”是指***  ***

  A.天主教思想 B.工業文明成果

  C.科學精神 D.君主制度

  解析:材料中的描述體現了新航路開闢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傳播天主教思想,綜合分析這裡的“光明”是指天主教思想。

  答案:A

  4.***2014·陝西學業水平測試***16世紀被稱為“發現世界”的世紀。哥倫布因發現“新大陸”成為發現世界的先驅。這裡“新大陸”指的是***  ***

  A.美洲 B.亞洲

  C.非洲 D.大洋洲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再認再現能力。1492年,哥倫布率船隊橫渡大西洋,開闢了從歐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答案:A

  5.觀察下圖,開闢圖中①②兩條新航線的航海家分別是***  ***

  A.迪亞士、哥倫布

  B.哥倫布、達·伽馬

  C.達·伽馬、麥哲倫船隊

  D.哥倫布、麥哲倫船隊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再認再現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觀察此圖,①顯示的為繞過非洲南端到達印度的航線,可知為達·伽馬;②顯示了環球航行,可知是麥哲倫船隊。

  答案:C

  6.“歷史寬恕了他,因為在玉米中保藏著大量的財富……其價值遠遠超過了所有的黃金。”“他”作出的主要貢獻是***  ***

  A.開闢新航路,發現新大陸

  B.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

  C.組建貿易公司,促進貿易發展

  D.帶回香料,豐富歐洲人的生活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知識遷移運用能力。由“玉米”可知,“他”是指哥倫布。哥倫布的主要貢獻是開闢新航路,發現新大陸。

  答案:A

  7.***2014·瑞安高一檢測***16世紀葡萄牙著名詩人德·卡蒙斯這樣深情地描繪他的祖國:“大陸,在這裡是盡頭;大海,在這裡才開頭。”詩句中反映了他對祖國引以為豪的是***  ***

  A.成為“海上馬車伕”

  B.壟斷歐亞之間的貿易

  C.率先開闢新航路

  D.處於歐洲商業中心地位

  解析:從“16世紀”“葡萄牙”“大陸,在這裡是盡頭;大海,在這裡才開頭”等資訊,可以分析得出詩人所指的是葡萄牙率先開闢新航路,迪亞士、達·伽馬都是葡萄牙優秀航海家,分別開闢了到達好望角和到達印度的航路。

  答案:C

  8.***2014·青島高一模擬***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產生於義大利,但新航路開闢後,“財富流向西葡”“英國成為海盜”“義大利被晾在一邊”。其中“義大利被晾在一邊”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性商業危機 B.義大利經濟衰退

  C.世界性商業革命 D.義大利金融危機

  解析:新航路的開闢引起了“商業革命”,使貿易中心由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從而使“義大利被晾在一邊”。故選C項。

  答案:C

  9.***2014·北京高一檢測***馬克思在對新航路開闢後出現的某一歷史現象分析時指出:“一方面是工資和地租跌價,另一方面是工業利潤增多……”這一歷史現象在西歐產生的影響不包括***  ***

  A.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B.促使商路及商業中心的轉移

  C.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

  D.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解析:本題考查新航路開闢的經濟影響,旨在考查學生全面深入分析重要歷史概念的能力。材料資訊反映了新航路開闢引起了“價格革命”。“價格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B項屬於“商業革命”的影響。

  答案:B

  10.培根說:“通過在我們時代已開始習以為常的遠距離的航海和旅行,人們已揭露和發現了自然界中許多可使哲學得到新的光亮的事物。”這反映了***  ***

  A.培根的思想閃耀著理性主義光輝

  B.新航路開闢促進了文明交流

  C.科學發展是思想解放的根本動力

  D.地理大發現推動了科學發展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遠距離的航海和旅行”是指新航路開闢和地理大發現,由“可使哲學得到新的光亮的事物”,可以看出是科學領域的突破,綜合分析,培根認為地理大發現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答案:D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30分,共60分***

  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兩位陛下***指西班牙國王和王后***決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倫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國土、人民和君王,瞭解他們的風俗習慣並帶回如何能使他們皈依我們神聖宗教的經驗,但不走通常的東行陸路,而走向西的海路。這條路,據我們所知,迄今尚無人走過。

  ——哥倫布《航海日誌》

  材料二 我在1492年發現印度大陸以及大批島嶼……在此之後,我回到卡斯提,覲見王上,而國王依據我的陳述,命令我進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發現,並在我所發現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賜福。我在那綿延六百里長的小西班牙島***指海地島***得告成功,我征服該島並使它的居民納貢。

  ——《哥倫布的遺言》

  材料三 陛下可以統治此間。……人們可在這裡獲得黃金……但我認為陛下最好不採用擄掠的方式去取得黃金,如若採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則誹謗和誣衊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黃金便會萬無一失地源源進入陛下的財庫中。

  ——《哥倫布致西班牙國王和王后書***1503年***》

  ***1***哥倫布為什麼“不走通常的東行陸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倫布前往東方的目的是什麼?從材料二、三看,他們的目的又是什麼?

  ***3***你怎樣認識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

  答案:***1***奧斯曼帝國控制地中海東岸後,東西方商路受阻;哥倫布相信地圓學說,認為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

  ***2***材料一所述的目的是瞭解東方風土人情並使東方人皈依天主教;材料二、三說明他們的目的是建立海外殖民統治,掠奪黃金。

  ***3***西方殖民者圖謀擴張和掠奪,並在美洲的某些地區建立起殖民地,強迫殖民地人民納貢,因此不可能存在“公平交易”。

  12.***2014·鄭州高一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美洲作物之引種中國大多發生在明清時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馬鈴薯這樣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類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菜果樹,也有菸草、陸地棉這樣的嗜好作物和衣被原料,總數接近30種……在不長的時間中獲得了相當快的發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構成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美洲作物的傳播與發展……適應了人們對營養和享受多方面的需要……

  ——王思明《美洲作物的傳播及其對中國飲食原料生產的影響》

  材料二 新舊大陸物種的交流當然也包括中國的瓷器、絲綢、茶及一些農作物,諸如茶樹、柑橘、櫻桃等輸入美洲。歐洲人的飲料一下子豐富起來,他們飲用從中國和印度輸入的茶、來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來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隨著熱飲的盛行,購置中國瓷制的飲具、炊具成為歐洲家庭的時尚。

  說到全球化的啟動,人們往往過分強調了新舊大陸文明的碰撞和交流,忽視甚至無視了舊大陸之間文明交流的加強。其實舊大陸之間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也是極重要的內容,尤其是歐洲和中國思想文化的交流。

  ——計翔翔、周百鳴《地理大發現探幽》

  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從文明史觀的角度談談你對全球化的認識。

  答案:新航路開闢擴大了人們的視野,第一次建立起全球性的聯絡,通過貿易、傳教等活動,商品、人員、物種實現了世界範圍的流動,包括文化在內的不同文明之間交流逐漸頻繁;物質文明的交流,正如材料所述的物種的交流,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經濟生活;精神文明的交流,特別是中國與歐洲思想文化的交流,促進了西方現代文明的成長;在世界各種文明的碰撞、交流融合中,世界各地聯絡進一步加強,全球化不斷髮展
 

高中歷史第二次工業革命知識點總結
開闢新航路知識點總結
相關知識
開闢新航路知識點總結
開闢新航路知識點總結
物理電流和電路知識點總結
文化創新政治知識點總結
政治生活新常態知識點總結
高中歷史必修二開闢新航路練習試題
高一下冊歷史開闢新航路試題
新人教版六年級英語知識點總結
新概念英語第一冊語法知識點總結
新版八下英語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