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練字的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6日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書法大國,重視練字。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們喜歡!

  篇1:練字談一個字

  無事練字,對於我算不得什麼雅好,也就是無事。

  中國的書法喜歡那就是畫,不喜歡的也是字。這是所有文字裡沒有第二種文字可媲美的,從甲骨文到楷書,再由楷書演變成草書,早成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也就是無事找點事做做。前日天寒,我練唐詩人王之煥的《出塞》時,忽生疑——“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其中的“河”會不會是“沙”呢?

  昨晚晚歸,我在網上搜了一下這首詩,沒想到的是居然早就有人懷疑過了。於是乎,我在寫本文之前,好好揣摩了一番,覺得還應該是“沙”,實在是與“河”沒甚關係。

  首先,《出塞》詩所要表達的正是蒼涼與感傷。“黃河”實大氣壯闊,且“遠上”之勢更具磅礴。而與羌笛所鳴的《楊柳枝》怨悠之聲不符,更不能與“春風不度”的徵人“古來征戰幾人回”的感傷之情相映。通篇似有不對脣般生硬。

  其次,詩人遠征西域,去的玉門關應該是敦煌一帶。此處與黃河相距甚遠,況這裡正是崑崙山脈。而黃河源恰起崑崙山,河水在這裡根本沒有形成“遠上”之勢,況且面對“一片萬仞山”的玉門關,又如何才能望到黃河呢?恰恰“黃沙”正是塞外特色,這一帶幾乎天天黃沙漫漫,天天面對孤城。我又翻閱了其他塞外類的詩詞,發現多是“黃沙”。

  第三,“河”與“沙”在草書中,幾乎無異。古人手書,是否就是後人誤解?

  我的懷疑只是提出我的看法,也許九泉之下的詩人正是如此呢?當然,你可以不理。

  你不理,我還練我的字。可笑應該不是我,而是那按“黃河”長篇解析的評論家們,真是難為他們想出那麼多不著調的理由。

  篇2:練字的酸甜苦辣

  我現在已經是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別看我現在能寫得一手好的鋼筆字,但是以前我的字又大又潦草、馬馬虎虎的,可能是因為那時我對寫字的態度不端正。說到這裡,我還有一個練字的小故事呢!

  在我一年級時,我寫得字一點兒也不好看,老師每次都表揚坐在我前排的那個女孩子——小魏寫字漂亮,我又羨慕她,又嫉妒她。就因為這樣,讓我有了練字的動力。到暑假時,爸爸就對我實行了一個“練字計劃”, “練字計劃”就是每天早上、中午和下午各練三張鋼筆字。可是說著簡單做著難,當我正在練第一張字時,看見許多小朋友在外面玩,雖說我是在練字,但是我的心早已不在這裡了。當我練好後給爸爸過目時,爸爸知道我沒有認真寫,但他還是語重心長地給我指出錯誤:“你這個‘強’字寫的不好看,應該把弓字旁寫得修長一些,還有這個‘我’字,斜勾應該往右下方斜••••••”聽完爸爸的話,我突然有了靈感。哇!我沒想到這麼漂亮的字竟是我寫出來的,從此以後,我一直持之以恆的練習••••••

  有一次上課,語文老師對我們賣關子,說:“我今天要表揚一個人,你們猜猜是誰?”大家面面相覷、迷惑不解,“那個人是孫楠,她現在的字有了很大的進步,我相信這是她在暑假裡認真練習所得的成果。”

  通過這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仔細聽別人的意見,還要堅持不懈的練習。

  篇3:練字與寫文章

  練字有一年多了,寫的雖仍算不上漂亮,卻也是有所長進了,其中的甘苦更是體會深刻,作此文以記之。

  說起我與書法的淵源,那可遠了。我爺爺是位民國時期的大學生,受過傳統教育,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我小的時候,爺爺還在。我是家裡的長孫,爺爺自然是對我疼愛有加,期望也是很高的,要求更是嚴格。大約是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爺爺就開始拿著我的手教我寫字,那時貪玩的我那裡有這耐性,常常是弄的爺爺無可奈何。後來上了小學,學校裡有了練字課,性子也稍微穩一點了,就跟著老師寫,回家讓爺爺教,那時的字在班裡能算得上是佼佼者了。後來,爺爺沒了,學業負擔重了,也就沒心思練字了。一晃就到了大學畢業。

  工作之初,看到同事或鋼筆或毛筆寫的漂亮的字,再看看自己稚嫩的字,真讓我既羨慕又羞愧。於是,暗下決心要把字練好。毛筆沒時間練,就先練鋼筆,買了幾本鋼筆字帖臨摹起來,開始了我的練字生涯。練了一段時間,由於不得法,沒有長進,也就放棄了。再後來,到了我現在的辦公室,碰到了對我影響很大的一位同事,才又開始了我的練字生涯。先從基礎練起,點、橫、豎、撇、捺。最初的練習是艱難而又枯燥的。幸得同事的鼓勵與指點,才讓我堅持了下來。慢慢的,筆畫寫得好一點了,再後來整個字也看著有那麼點樣子了。當然,書法的最高境界還是要求其神似,然後將各家融會貫通,進而形成自己的風格。寫字的這些體會讓我想到了寫文章的一些事。

  文章是由字詞句、段落而成篇章的,恰如書法中的筆畫、偏旁和結體。書法講究用筆,這正如我們寫文章講究煉字,寫白話文雖不如文言那樣講究,但用詞的準確、精到、簡潔卻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項功夫。用筆不好,寫出來的字難免無力。同樣,用詞不到位,寫出來的文章難免意思含混,心筆不一。因此,我們寫文章確應講究煉字琢句與謀篇佈局。這些功夫的養成,我想要靠平時的積累與訓練。該怎樣練呢?寫字講究傳承,文章同樣如此。每個成功的書家都是在不斷研習前人法帖的基礎上得以成功的,恰如牛頓所說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想我們學寫文章也應如此。對於這個問題曾國藩有段話說的很好:“不特寫字宜摹仿古人間架,即作文亦宜摹仿古人間架。《詩經》造句之法,無一句無所本;《左傳》之文,多現成句調。揚子云為漢代文宗,幾於無篇不摹。即韓、歐、曾、蘇諸鉅公之文,亦皆有所摹擬,以成體段。”我們研習古人的文章正如我們寫字臨摹古人的法帖,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的。

  這些就夠了嗎?我想,還是不夠的。寫字,最高境界應該講究的是神韻、意趣,寫文章同樣如此。一篇文章即使用詞再好,結構再好,沒有思想,空洞無物也是不能堪稱好文章的***南北朝時期辭藻華麗但內容空洞的駢體文即是此例***,恰如我現在的寫字,雖能具其形,卻難具其神。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我想,這就要在文字之外下功夫了。寫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表達我們的所思所想,要有所思想必然要有所感,這就要靠我們平時對生活細緻的觀察與深刻的體驗了。我們都知道,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是以情感真摯著稱的,《背影》、《給亡婦》等名篇更是感人至深。我想如果不是有著對父愛深深地體會,不是懷著對亡婦深深地思念與哀痛是寫不出這樣感人至深的文字。同樣還有季羨林先生的散文,季老的散文語言完全是平實一路的,讀起來波瀾不驚,卻讓人感覺很親切,彷彿在聽一位老人談話。季老的文章正如魏碑書法,雖拙樸卻意趣深遠。我想這與季老的人生閱歷經歷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的文章要有神韻還是要像大師們那樣多去體會生活,從生活中尋找靈感。

  

關於林間小路的散文
關於廉潔散文
相關知識
關於練字的散文
關於練字的六年級作文
關於勵志的散文精選
名家關於春天的散文
描寫樹林的散文關於樹林的散文
關於屈原的散文美文欣賞
關於落葉的散文詩
關於優美的散文隨筆精選
旅行優美散文_關於旅行的散文
關於親情的散文朗誦稿_很有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