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的故事是怎樣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列寧是俄國十月革命的領導人,也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導師、先驅。他的故事可謂非常精彩。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列寧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列寧的故事

  列寧從小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經常弄壞家裡東西,在列寧8歲那年,母親帶著他去姑媽家中做客,活潑好動的列寧不小心將姑媽家的一隻花瓶打碎了.當然這個過程是誰都沒有看見的,之後拿姑媽詢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其他的孩子都否認,而當時的列寧雖然性格開朗活潑好動,但是因為在生人家裡也比較害怕,所以他害怕說出實話後遭到姑媽的責備,所以他也跟著大家一同否認。

  但是熟悉列寧性格的媽媽,從列寧的表情中看出來這個花瓶是列寧打碎的。之後列寧在媽媽的引導下,知道說謊話是不對的;後來列寧便給姑媽寫信承認錯誤,並希望姑媽能原諒他。而姑媽收到信之後不僅原諒了列寧還稱讚列寧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這對於當時只有8歲的列寧來說其實是一個引導,以至於後來的列寧還說做誠實的人真好,這樣可以不用受良心的譴責。列寧小時候的故事還包括灰雀、蜜蜂引路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告訴大家做人要誠實、在學習的道路上不要害怕困難,而且要不斷地去實踐,實踐出真知,在每做完一件事之後要經常的去反思一下自己。

  列寧理髮的故事

  十月革命勝利後的一天,列寧到理髮館去理髮。當時,屋子裡已經來了很多人。列寧一進門,便問誰是最末位的一位,意思是按照先後的次序等候。等著理髮的人都認識列寧,知道列寧日夜為國家大事操勞,每一分鐘都是極其寶貴的。於是急著對他說:“誰是末了一位這不要緊,現在空出位置來,請你先理吧。”列寧回答說:“謝謝諸位同志們。不過這是要不得的,應該按班次和守秩序。我們自己訂的法律,應該在一切瑣碎的生活裡去遵守它。”列寧一面說著,就一面找個椅子坐下來,並從衣袋裡掏出一張報紙看起來。等著理髮的人們看到列寧態度很堅決,再沒有說什麼,都以敬佩的眼光看著自己的革命領袖。

  在規定、制度、公約面前,人們是一律平等的。比如理髮要按先後次序,這對誰都應該一樣——不管是普通群眾還是革命領袖。人們所以向列寧投來敬佩的眼光,就在於他以普通顧客的身份出現,並且在人們衷心地要求他可以不講秩序的時候,他仍然堅持“在一切瑣碎的生活裡”講秩序。

  列寧鈕釦的故事

  有一次,列寧發現人民委員會一個工作人員的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顆鈕釦。列寧看到了,沒有出聲,走了過去。

  碰巧第二天列寧又遇見了這位同志。一看,他上衣口袋上還是沒有鈕釦。到第三天也還是沒有。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寧才看到鈕釦縫上了。

  “總算縫上了。”列寧很高興。甚至連情緒都不知道為什麼提高了。

  那時是國內糧食特別困難的時候,城市和工人區都缺少糧食。農村有糧食,但是農村裡的有錢人——富農把糧食藏起來了。 為了保證城市的糧食供應,往國內各地派出了糧食徵集隊。那位人民委員會工作人員,就是列寧想說他掉了鈕釦的那一位,也被推舉擔任一個糧食徵集隊的隊長。 列寧猶豫不決。 人們對列寧說: “他是個能幹的人。” “是個有功之人。” “是個勤勉可靠的人。” 列寧想要提鈕釦的事,但沒有出聲。 那位工作人員帶了糧食徵集隊出發了。 過了一段時間,列寧接到報告。報告如此這般地說,那位工作人員不勝任工作,他不能保證弄到糧食。不但如此,富農還把糧食徵集隊收集的糧食給燒了。 “可是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人們向列寧報告說,“他沒有預先提防,漫不經心,沒有及時把糧食可靠地保護起來。” 也有一些人庇護這個糧食徵集隊的隊長: “列寧同志,這是偶然事故。” 列寧聽著,他自己則在一張紙上畫著什麼東西。別人頗感興趣:列寧在那裡畫什麼?往紙上一看,只見紙上畫著一顆鈕釦。

 

德川家康的生平簡介
國慶長假甜品有什麼推薦
相關知識
列寧的故事是怎樣
笛卡爾的故事是怎樣的
王政君的故事是怎樣的
樊噲的故事是怎樣
白起的故事是怎樣
周璇的故事是怎樣
柳如是的故事是怎樣的
櫛風沐雨的故事是怎樣的
陳阿嬌的故事是怎樣
顧城的故事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