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的養生美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袁枚與紀曉嵐素有"北紀南袁"之稱,袁枚倡導"性靈說",為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袁枚也是一位美食家,寫有著名的《隨園食單》,是清朝一部系統地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該書出版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全書分須知單、戒單、海鮮單、雜素選單、點心單、飯粥單……茶酒單等十四個方面。在須知單中他開宗明義地說:"學問之道,先知而後行,飲食亦然,作須知單。"此篇可作為飲食通則,而戒單雲:"為政者興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飲食之弊,則思過半矣,作戒單。"此篇值得一提的是"茶酒單"一篇,此篇對於南北名茶均有所評述,此外還記載著不少茶制食品,頗有特色。

  其中有一種"麵茶",即是將面用粗茶汁去熬煮後,再加上芝麻醬、牛乳等佐料,面中散發淡淡茶香,美味可口;而"茶腿"是經過茶葉薰過的火腿,肉色火紅,肉質鮮美而茶香四溢。由此可以看出袁枚是一個對茶、對飲食有相當研究的人。

  一戒耳餐,即圖虛名也。二戒目食。所謂目食,指貪多。讓客人不以口食,只從垛盤疊碗的熱鬧上感其誠。三戒穿鑿。指為圖新奇,亂出點子。四戒停頓。菜點好吃,全在一出鍋便"極鋒而試",稍有停頓,就成了"黴過衣裳",雖是錦繡綺羅,色澤也晦悶了,"舊氣可憎矣"。五戒落套。袁才子以文喻之:"唐詩最佳,而五言八韻之試帖,名家不選,何也?以其落套故也。詩尚如此,食亦宜然。"當時官場宴客選單,名號有十六碟、八簋***音guǐ古代盛食物器具,圓口,兩耳***、四點心之稱,有滿漢席之稱,有八小吃之稱,有十大菜之稱,"種種俗名皆惡廚陋習"。

  袁枚的生活情趣

  袁枚是個重視生活情趣的人,他愛金陵靈秀之氣,在他任江寧縣令時,在江寧小倉山下以三百金購得隨園。隨園舊為織造園***或為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當時"園傾且頹,……百卉蕪謝,春風不能花。"荒廢已久,袁枚購得後,加以整治,由於是"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此稱為"隨園"在《雜興詩》描寫隨園景緻:"造屋不嫌小,開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魚長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愛荷花,未敢張網羅。"如此詩情畫意,令人想往,也難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聲色,不復作出仕之念。隨園四面無牆,每逢佳日,遊人如織,袁枚亦任其往來,不加管制,更在門聯上寫道:"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六十五歲以後,袁枚開始喜歡上了遊山玩水,遊遍名山大川,浙江的天台、雁蕩、四明、雪竇等山,安徽遊過黃山,江西廬山,廣東、廣西、湖南、福建等地,喜愛品茶的他自然也會嚐遍各地名茶,並且將它一一記載下來。他描寫常州陽羨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較龍井略濃"。提到洞庭君山茶,他說:"色味與龍井相同,葉微寬而綠過之,採掇最少。"此外如六安銀針、梅片、毛尖、安化茶等,也都有所評述。

  此外還寫下許多茶詩,如《試茶》詩:"閩人種茶如種田,郄車而載盈萬千;我來竟入茶世界,意頗狎視心逌然……。"描寫福建人普遍種茶的情形,置身其中,彷彿進入茶世界。《湖上雜事詩》:"煙霞石屋兩平章,渡水穿花趁夕陽;萬片綠雲春一點,布裙紅出採茶娘。"描寫身著紅布裙的採茶姑娘在"萬片綠雲"的茶海中採茶,分外醒目。又《漁梁道上作》:"遠山聳翠近山低,流水前溪接後溪;每到此間閒立久,採茶人散夕陽西。"可知他旅遊時,除了欣賞群山萬壑、山澗溪流的美景之際,亦不忘留意當地的"茶葉文化",可看出他對茶的鐘愛程度。

  袁枚70歲那年,遊覽了武夷山,對武夷茶產生了特別的興趣。他先前對武夷茶的印象是"茶味濃苦,有如喝藥",因此他向來不喜歡武夷茶。1786夷山,來到曼亭峰天遊寺等地後,卻讓他對武夷茶的印象完全改觀。他在《隨園食單·茶酒單》記載了當時的情形:"僧道爭以茶獻,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餘甘。一杯以後,再試一二杯,釋躁平矜,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陽羨雖佳,而韻遜矣。頗有玉與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猶未盡。"這位茶葉專家從所用的茶壺、茶具到飲茶的步驟、感覺與武夷茶的特色均做了詳細而生動的描寫,一杯好茶的確能滌淨塵慮,撫平煩躁。

  袁枚認為,除了有好茶必須收藏得法才能儲存長久,而要泡出一壺好茶,除了要有好的泉水之外,對於火候的控制亦是一門極重要的學問。對此他也有一段精彩的描敘:"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驛而辦。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則味辣,陳則味甘。嚐盡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頂所生,衝開白色者為第一。然入貢尚不能多,況民間乎!"他以為要泡出好茶,需先有好水,在此他再度推崇武夷山所產的茶為天下第一。

  接著他繼續提到收藏茶葉的方法:"其次,莫如龍井,清明前者號蓮心,太覺味淡,以多用為妙。雨前做好一旗一槍,綠如碧玉。收法須用小紙包,每包四兩放石灰壇中,過十日則換古灰,上用紙蓋扎住,否則氣出而色味全變矣。"可說是研究得相當深入,至於烹煮的方法,他也有獨到的妙法:"時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滾便泡,滾久則水味變矣!停滾再泡則葉浮矣。一泡便飲,用蓋掩之則味又變矣。此中訊息,間不容髮也,山西裴中丞嘗謂人曰:"餘昨日過隨園,才吃一杯好茶,嗚呼!"

  袁枚不願在官場上爭逐名利,遂能依自己的方式生活,無羈無絆,優遊自在,故而能活到八十二歲高壽。有意思的是,雖然自身不願涉及官場,但是袁枚卻有著獨到的政治眼光。曾經在和珅和琳兄弟年幼的時候,寫過這樣一句對兩兄弟的評判"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後面的事實證明,之後,和珅之後成為乾隆皇帝身邊第一紅人,和琳則成為著名將領,官至一等公爵。

  袁枚在 《隨園詩話》 、 《子不語》 、 《續子不語》 中,一再談及龍陽之美,心向往焉。因為他翰林文人、風流俊雅的身世姿容,投懷送抱者頗多。 《隨園軼事》 中載:"先生好男色,如桂官、華官、曹玉田輩,不一而足。而有名金鳳者,其最愛也,先生出門必與鳳俱。"

  袁枚在《子不語》中講述了一個故事,一對美少年心心相映,出入同行,為了維護貞潔不受某粗魯的第三者的玷汙,合力將之殺死並因此伏法被誅。袁枚寫道:"二少年者,平時恂恂,文理通順,邑人憐之,為立廟,每祀必供杏花一枝,號雙花廟。"這枝風姿綽約的杏花,幾乎伴隨了袁枚一生。直到年過花甲,他還收了年輕美好的劉霞裳為弟子,每次出遊登山,必與同行,所謂"從遊朝臘屐,共寢夜連床。寒暑三年共,文章一路商"。對於他人的質疑、腹誹,袁枚不以為意。

 
 

梁啟超的人物生平
曹操墓在哪裡
相關知識
袁枚的養生美食
養生美食的做法
夏季養生美食食譜的做法
夏季養生美食的相關做法
秋季潤燥的養生湯食譜
冬至節氣的養生飲食方法有哪些
立冬節氣的養生飲食有哪些
小寒節氣的養生飲食保健有哪些
大寒節氣的養生飲食方法有哪些
養生美食做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