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制的始末及影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千戶制是蒙古汗國軍政合一的制度,創建於1204年。成吉思汗即位後,將全蒙古部眾劃分為九十五個千戶。冊封給有功之臣,即千戶那顏。是世襲之職,對大汗有交納貢賦,帶兵出征作戰的義務。也可參加討論軍國大事。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千戶制簡介

  千戶制是蒙古汗國軍政合一的制度,創建於1204年。成吉思汗即位後,將全蒙古部眾劃分

  為九十五個千戶。冊封給有功之臣,即千戶那顏。是世襲之職,對大汗有交納貢賦,帶兵出征作戰的義務。也可參加討論軍國大事。大汗承認千戶那顏世襲權力。在其本管範圍內擁有分配牧場、徵收賦稅、差派搖役、統領軍隊等權力。千戶制的特點是,將全部牧民用軍事方式編制起來,使之隸屬於各個千戶那顏。每個千戶。既是軍事單位,又是基層社會組織。

  千戶制具體內容

  千戶一般授予開國有功的功臣,令世襲管領。幹戶下設百戶,百戶下設十戶。千戶的規模大小不一。有的名為千戶,實際戶數多達數千。如朮赤臺千戶,即由4000兀魯兀部眾組成,也有不足1000戶的。百戶也有類似情況。

  千戶的組成,大致有三種:一是由不同氏族部落部族混合組成的,這是多數,多為成吉思汗在戰爭中奪獲的俘虜;一是由原有部落人員構成的,如弘吉刺部的按陳駙馬,亦乞刺思部的孛禿駙馬,汪古部的阿刺忽思,都令各“統其國族”;一是由重新收集散在各部落的同族部眾所構成,如伯嶽吾部汪古兒、捏古思部納鄰脫斡鄰勒、忙兀部的畏答兒、兀魯兀部的朮赤臺等大都率部投誠後忠心不二者。

  千戶制是打破舊有的部落組織而建立起來的。它既是軍事組織,又是地方行政單位。通過千戶制,全蒙古百姓都被納入千戶之內,並被固定在指定牧區內,不得任意移動,戶口登記入冊;凡年滿15歲至70歲男子都要服兵役,並隨時根據國家命令,自備馬匹、兵仗、糧草,由千戶、百戶長帶領出徵;所有男性公民,“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既是牧民,又是戰士。

  千戶之上,統以萬戶。但萬戶是軍事統帥,而不是行政長官。萬戶置左、右翼萬戶,中軍萬戶,以及鎮守林木中百姓萬戶等。蒙古汗國建立初期,左翼萬戶由木華黎統領,管轄東抵興安嶺地區各千戶;右翼萬戶由博爾術統領,管領西至阿爾泰山方面各千戶;中軍萬戶由納牙阿統領;鎮守林木中百姓的萬戶由豁兒赤統領;朮赤所屬萬戶由忽難統領。

  不論萬戶、千戶、還是百戶,都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臣民。成吉思汗將各千戶包括管轄千戶的各級那顏***官人***,都作為家產分賜給自己的母親、諸子、諸弟。據《元朝祕史》記載,成吉思汗母親訶額倫和季弟鐵木哥斡赤斤共得“忽必”***份子***1萬戶,二弟合撒爾4000戶,三弟合赤溫子阿勒赤歹2000戶,異母弟別勒古臺1500戶,長子朮赤9000戶,次子察合臺8000戶,三子窩闊臺5000戶,幼子拖雷5000戶。各級那顏為受命管理百姓的地方軍政長官,他們必須絕對服從大汗和大汗的宗親。如發現有瀆職或背逆行為,大汗及其宗親有權隨時加以撤換或懲處。

  那顏階級既是成吉思汗及其家族統治人民的重要支柱,同時也是高踞於廣大牧民之上的領主。根據規定,萬戶和千戶那顏在其管轄範圍內,不僅享有世襲封地權利,還擁有分配牧場,徵收賦稅,差派謠役,統領軍隊的權力。建有特殊功勳、被授予“答刺罕”稱號的那顏,享有免除賦稅、獨有戰利品、不受法律約束和制裁、九次犯罪不受罰、有自由放牧等權利。

  千戶制的意義

  千戶制的建立是成吉思汗在軍政制度方面的重大改革。它不僅徹底清除了氏族貴族賴以復辟的土壤,改變了以往氏族、部落聯盟自由結合的分散狀態,促進了經濟的相互滲透和吸收,還把各級那顏和廣大百姓固定於特定的地域內,從而形成層層的隸屬關係,鞏固了大汗及其“黃金家族”對國家的統治。

真州之戰的結果
孫子的故事有哪些
相關知識
千戶制的始末及影響
秦末農民起義的結果及影響
秦始皇巡遊的動機及影響
明章之治的始末及評價
黃巾之亂的始末及失敗原因
黃巾之亂的始末及失敗原因
葵丘會盟的簡介及影響
函谷關之戰的過程及影響
白登之圍的結果及影響
西陵之戰的結果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