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有很多關於都是很值得我們看看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篇1:郭德綱

  1995年,郭德綱來到北京,做起了“北漂”。青塔、大興,哪裡的房子便宜他就住在哪裡,只要一有演出的機會他就爭取。他找到一個小京劇團,對方答應每月給他1000元,“最起碼有錢吃飯了”。但戲唱了兩個月,他一分錢都沒有拿到,找對方理論,得到的答覆是:“要錢就接著唱,不幹也可以走人,但之前的2000元也別想拿到。”郭德綱只好接著唱。有一天,演出晚了,公交車沒了,他打不起車,就從市區徒步走了20多公里,回到大興的出租屋。還有一次,他剛上計程車卻發現自己沒帶錢,想用自己的手錶抵車費,結果被司機趕下了車。很多年以後,已經大紅大紫的郭德綱在網上看到了這個如今已是他粉絲的司機的道歉視訊,他感慨萬千:“如果不是這哥們兒的道歉,我真不記得有這事了。”剛來北京那會兒有多窮呢?有一次郭德綱生病了,沒錢買藥,就把身上僅有的一臺BP機賣了10塊錢,買了消炎藥就著饅頭吃。

  篇2:李念

  因為電視劇《蝸居》,“海藻”這個名字火了。演海藻的演員李念,也是從小城市隻身來到大城市的,北漂生活也是從租房開始:在四環外租了間三四十平方米的小房間,“那感覺真是‘小小一間房,四面都是牆’,太偏了,坐公車也不方便,還要擔心自己第二天的生活費能不能賺到,能不能交房租”。李念差一點被房東趕出去。“租的房子永遠都是別人的,哪天房價漲了,房東覺得房子可以賣了,就讓你快點搬走,隨時有種會被掃地出門的感覺”。她每天的生活就是面試,也找到些跑龍套的角色,“就是女五號那種,戲不多,但是全程得跟著,不能做別的工作,還可能要自己坐火車連夜趕過去”,算下來,根本就掙不到錢。因為對花錢沒計劃,在最艱難的時候,李念的銀行卡里一分錢都沒有。

  篇3:孫紅雷

  演員孫紅雷出道前曾經在夜總會做領舞。1993年考中戲的時候,他的體重有80公斤,老師掃了他一眼,說:“你不可能考上,你太胖了。”離考試只有一個月了,孫紅雷心想:“我可以試試看。”從此,每天早中晚,在操場上都可以看見孫紅雷穿著減肥褲跑步。後來章子怡、李亞鵬看見孫紅雷就說,校園裡有個瘋子。整整一個月,他沒吃一口飯,餓了就吃點西紅柿、黃瓜,結果他的體重一下減了36斤,老師被他感動,收下了他。初次上趙寶剛的戲時,孫紅雷回憶說:“我很自信。沒想到,一條戲沒試完,趙寶剛就冷冷地說,你會演戲嗎?我看你不是表演系畢業的,是舞美系或者編導系畢業的吧?換人!這句狠話一下就把我說懵了。過了三分鐘,我說,讓我再試一次吧。他說,不行!過了一會,我又說,再讓我試一次吧。他說,不行!我當時就想,我和你較上勁了。這樣四次以後,他崩潰了,說,你再試一次吧。我演完之後,他笑了,說,那就是你吧!”

  篇4:孫楠

  2000年,因演唱電視劇《永不瞑目》的主題歌《你快回來》,孫楠用高亢的歌聲征服了大眾,迅速成為內地歌壇一哥。在成名前,孫楠曾做過建築工、油漆匠、搬運工等10多種工作,在城鄉服務社做過服務員,賣貨、練攤兒。幹來幹去,孫楠覺得沒有一項工作特別適合自己。那時剛剛有流行音樂,他就加入中央歌舞團舞蹈隊成為一個歌手,住在地下室裡,和他住在一個房間裡的是黃格選。他說,他曾經嘗試著自己做飯,向隔壁屋的李傑借了半袋米,大約20斤。他想,把米一次洗完了多方便啊,下次做飯就不用再淘米了。於是,他就把20斤米一股腦兒全洗了,除了做了一鍋飯外,剩下的全發黴了。他借錢買了個二手冰箱給大家一起用,買不起肉,就頓頓吃燒土豆。

  篇5:王寶強

  2000年,王寶強帶著500元錢來到北京。第一站是北京電影製片廠,“看見門口有那麼多找活的人,覺得特別親”。他和另外4個人租了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因為年久失修,牆皮都脫落了。當群眾演員,每天掙20元錢,但很快就沒戲演了。他還是每天步行一個多小時到北影廠門口等戲。“我天天看著天花板,回去又能夠幹什麼?在這兒待一天就有一天的希望。這種信念一直在,所以我一直在堅持。”為了養活自己,他不得不跑到建築工地去當刷牆工,到河道挖河泥,到餐館刷盤子。“或者,被人僱到那些拆遷工地,手持棍棒,出現在工地現場,讓那些‘釘子戶’快些搬家。我們幹活就是為了生活,沒有人告訴我們對不對。”“那時躺在工地的房間裡,我不知道怎麼面對我的父母,也不知道從哪個地方再回到老家再生存下去。2002年的冬天,在公用電話亭,我才給家人打了第一個電話,第一句話是:‘你們都好吧,莊稼怎麼樣了?’”

  篇6:西單女孩

  一個網友,在路過西單地下通道時,聽見一個年輕的女孩正在翻唱《天使的翅膀》,於是他把它錄下來,並上傳到網上。女孩那空靈純淨的歌聲似乎能穿透心靈,無數網友被深深地打動,紛紛跟帖留言,甚至含淚寫下評論,稱之為“西單女孩”,也有人稱她為“西單天使”。“西單女孩”真名叫任月麗,出生在河北涿州偏僻的農村,由於父母多病,自小由奶奶帶大。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年僅16歲的她孤身一人來到北京。剛開始她在一家小餐館打工,滿1個月後,老闆卻沒給她發工資。她在流浪街頭時,看到有歌手在賣唱,從小就喜歡唱歌的她便萌生了唱歌的想法,於是就跟著一個流浪歌手學習彈吉他,一月後獨自開唱。

  篇7:周雲蓬

  “最具人文氣質的中國民謠音樂代表”周雲蓬,剛來北京時,租住在圓明園畫家村的一間小房子裡,為了生活,他開始在街頭賣藝。“我每天清晨和小商小販以及眾多普通勞動者一起出發,背起吉他,扛上音箱,卷一張大餅,走到海淀圖書城,那是我工作的地方。支好音箱調好弦,就開唱。到了晚上,揹著半口袋毛票和硬幣,回到我的廢墟。如果這一天收成好,那麼廢墟就會變成天堂,我可以買一瓶啤酒、半斤豬頭肉,犒勞一下自己,在酒肉香中憧憬憧憬未來。”2003年,作家沙漠舟,曾做過幾次周雲蓬的“柺杖”——“帶他去城裡的酒吧唱歌,他每晚可得報酬150元左右,但打車回來就要花掉五六十元。他愛喝酒,也常常一個人孤獨地在香山的一個路邊燒烤小店以羊肉串下酒。一個深夜,他唱完歌打車回來,他喝醉了,一屁股坐在門前冰冷的水泥地上,死活不肯進屋,還用盲杖狠敲著地面,一遍遍地狂喊:‘要麼握手,要麼絕望……要麼握手,要麼絕望……’”

  篇8:段奕巨集

  他是個貪玩、淘氣,學習成績一般,脾氣還特倔的孩子。高二的時候,他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個小品正好被一個導演看到了,導演對他說:“你挺有表演天賦的。”剎那間,他突然有了夢想——做一名演員。他想報考中央戲劇學院,有人對他說:“你都這麼大了,腿都硬成那樣了,還想考中戲?”他對這些話置之不理,每天準時到劇團練功,已經19歲的他,硬是把胯壓開了。

  他聽說中戲有個表演培訓班,可是費用很高。他沒有退卻,到處打工掙錢。為了省錢,他每天只吃一頓飯。他每天天剛剛亮就起床了,風雨無阻總是第一個到教室背臺詞。培訓班的課一結束,他就去找老師輔導,老師客氣地說:“孩子你不適合,還是放棄吧。”但他還是堅持要考,最終以專業課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了中央戲劇學院。

  來到了夢想中的課堂,他才發現,自己是那麼的卑微。同學們的言談舉止和文化底蘊,都讓他望塵莫及。為了縮短與同學們之間的距離,他開始了三點一線式的生活——宿舍、排練廳、圖書館。大二的時候,他的一些同學開始有了名氣,他愈發覺得自己卑微,甚至想過輟學。可是轉念一想,既然同學們從外面得到了知識和營養,那他留在學校裡也不能坐以待斃。於是他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待每一個話劇作品,儘量在有限的表演時間中做到最好。漸漸地,只要是他在排演,劇場裡一定擠滿了前來觀摩的人,他的能力終於得到了老師、同學以及外界人士的認可。在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外出拍戲掙錢的時候,他仍然堅守著書本,並有意識地拒絕拍戲。他的想法就是先把書念好。他想,如果演不了偶像劇,那就去演苦大仇深的戲;如果做不了帥哥,也可以去演一個孤苦伶仃的老頭。他要通過作品實現自己的價值,讓人震撼!畢業那年,他以全優的成績畢業,在已沒有留京名額的情況下,最終,文化部為他特批了一個留京指標,他如願進入了國家話劇院。

  2006年,康洪雷導演邀他出演《士兵突擊》的男主角袁朗。多年的積澱終於爆發,他賦予了袁朗很多特質。電視劇一經播出,一直被人認為外形不佳的他,幾乎讓所有的觀眾在一夜之間喜歡上了他那獨特的“帥氣”,而劇中的經典臺詞“不拋棄、不放棄”亦成了他的座右銘。2008年,他又主演了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劇作讓他的名氣直追當紅男星孫紅雷。

  如今,作為當紅實力派明星的段奕巨集,面對榮譽、成績和觀眾們對他的喜愛,他總會想起父親曾對他說過的一段話:“每塊石頭都要經歷山水沖洗、江河打磨才能來到我們身邊。其實,人也一樣,也要經過無數次的修煉和洗滌才能現出真正的光澤。”


中國勵志名人故事
真實勵志的名人故事精選
相關知識
中國當代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
國外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都有哪些
真實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
中外名人的經典勵志小故事
中國女排的經典勵志故事
著名名人的經典勵志小故事
關於名人的經典勵志格言
關於名人的經典勵志短篇故事
名人小時候的經典勵志故事
國外名人的真實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