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殷墟遺址幾點關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古代人類各種活動留下的遺蹟,稱為古遺址。那麼去這些遺址的景點遊玩就得注意時間了,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安陽殷墟遺址的參觀時間及旅遊攻略,歡迎大家閱讀!

  

  參觀時間

  8:00---18:00 ***10月---3月***

  8:00---18:30 ***3月---10月***

  交通路線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位於安陽市西北郊小屯 村殷墟路北端,距安陽市中心5公里,遊客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到達:

  自駕車:沿京珠高速安陽出口下,沿人民大道至第五人民醫院右轉即到。

  公交車:1、6、15、18、39、41路,殷墟站下車步行5分鐘即到。

  火車:安陽站下,在文化宮乘1路公交車殷墟站下,右轉步行5分鐘即到。

  安陽殷墟遺址:出土文物

  殷墟甲骨文----中國漢字的鼻祖

  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記錄,是目前已知的中國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稱為中國古代最早的“檔案庫”。目前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曆法、醫藥等科學技術。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1500個單字來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註、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

  殷墟青銅器----中國古代青銅冶鑄業的巔峰

  中國青銅文化源遠流長,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風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銅器,包括禮器、樂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藝術品等,形成了以青銅禮器和兵器為主的青銅文明,達到中國青銅時代發展的巔峰,在中國古代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殷墟青銅禮器的大量出現,證明中國青銅文化已發展到了最高的階段。以青銅禮器鼎、簋、觚、爵、斝,兵器戈、矛、鉞、刀、鏃,工具錛、鑿、斧、鋸、鏟,樂器鐃、鈴、鉦等為代表的殷墟青銅器,形制豐富多樣,紋飾繁縟神祕。層層疊疊的線條把動物形象加以抽象變化,採用極精細的幾何紋和深淺凸凹的浮雕,構成形形色色的圖案,佈局嚴謹,莊嚴凝重。其誇張而神祕的風格,蘊含著深厚粗獷的原始張力和藝術的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審美觀念。殷墟在青銅冶鑄方面輝煌的成就使其成為世界古代青銅文明的中心之一。

  司母戊大鼎-------世界青銅器之最

  殷墟王陵區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在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青銅禮器,高達133釐米,口長79.2釐米,重量達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發現最大的銅器鼎。原件藏中國歷史博物館。殷墟博物苑為便於遊人參觀,將其仿製放大露天陳列在大殿前的廣場上。此鼎造型龐大雄渾,紋飾精美細膩,是中國青銅器文化中的瑰寶,美術史上的璀璨明珠,為“世界之最”。其鑄法先進,青銅器配方之科學,令當今冶金專家為之嘆服!鑄造這樣的重器,需要高度的技藝和組織勞動的經驗。已有不少學者指出,這件巨大的青銅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隸制的發達和人民高度的創造能力。

  殷墟車馬坑-----中國古代最早的車馬實物和道路遺蹟

  華夏幅員廣袤,畜力車是古代先民陸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車子,考古屢經發現,而且結構基本定型,離開它最初發明的時間應該有一個相當長的階段了。古文獻中說夏代就發明了車,但是至今未發現夏代車的遺存。殷墟考古發掘的殷代車馬坑***含本苑展廳陳列的6座在內***是華夏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由此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車的文明古國之一。

  安陽的特色美食

  道口燒雞

  安陽市滑縣的道口鎮是全國聞名的"燒雞之鄉"。道口燒雞由道口鎮"義興張"燒雞店所產,是河南名特產食品之一。其造型、色澤、味道、軟爛被譽為"四絕",冷食或熱食均回味無窮。道口燒雞創始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距今已有300餘年歷史。

  老廟牛肉

  滑縣老爺廟北小寨村張廣美以屠宰為業,加工牛肉,至清朝中期,村民戶戶宰牛煮肉,煮燒技術不斷改進。老廟牛肉用十五種佐料和陳年老湯,以木炭火煮制而成。1956年,老廟鄉成立牛肉罐頭系列食品,1987年產量5萬多公斤

  林州茶店柿餅

  林州市茶店鎮自然生態資源豐富,歷史傳統文化深厚,盛產菊花、柿餅、山楂,近年來,該鎮積極發展“坡地經濟”“林下經濟”,鼓勵農民種植菊花、柿樹、山楂等特色林木,打造農業優勢產業。林州市茶店鎮農業服務中心於2015年4月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遞交了“林州茶店太行菊”“林州茶店柿餅”“林州茶店山楂”申請材料,其中“林州茶店柿餅”已於今年6月底申報成功。

  牛屯火燒

  牛屯火燒是河南省安陽市滑縣牛屯鎮的特色小吃。牛屯火燒似燒餅而比燒餅大,像肉盒而比肉盒焦,渾圓如餅、色如紫銅、中間鼓凸、層次分明,素以個大肉多、外焦裡嫩、香而不膩、食用方便而備受食客青睞。

  安陽燎花

  燎花乃安陽市***舊稱彰德府***傳統點心,久負盛名,而以錦泰店製作的最為優良。據清嘉慶《安陽縣誌》載:"錦泰、鋼泰之燎花均甚馳名"。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燎花,屬南方糕點。據傳清代時,浙江一位吳姓糕點師傅上京謀生途中,因病滯留安陽,經當地人悉心調理得以康復。他有感於安陽民風淳厚,便定居於此。並把製作燎花的技藝傳出來。燎花一出,深受歡迎,使南點在北方紮了根,歷經二百餘年不衰。

  炒三不沾

  “炒三不沾”是安陽名菜。食用時因不沾筷、不沾盤、不沾牙而得名。“炒三不沾”也叫“桂花蛋”其創制人及創制年代已無從查考。

  清乾隆皇帝南巡,路經彰德府,知府獻膳,其中就有'炒三不沾'。乾隆食後大悅,立即令人記下此菜的製法。從此'炒三不沾'傳至皇宮,成為宮中名菜。

陝西考古重大發現
安陽王陵遺址的介紹
相關知識
安陽殷墟遺址幾點關門
安陽殷墟遺址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安陽殷墟的資料
安陽殷墟景區導遊詞3篇
安陽王陵遺址的介紹
安陽王陵遺址的介紹
安吉古城遺址在哪
安仁瓷窯遺址
瀋陽新樂遺址導遊詞
提高記憶力的幾點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