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音樂家的勵志小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想必不少的人都會對一些音樂家的故事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瓦格納創立了音樂劇

  瓦格納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音樂家。他不但是作曲家、指揮家,而且還是劇作家、哲學家、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所以,瓦格納不但在歐洲音樂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歐洲文學史和哲學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影響。

  1813年5月,理查德·瓦格納出生在萊比錫的一個愛好藝術的警官家裡。出生後不到半年父親就去世了。第二年夏天母親就改嫁給一位多才多藝的戲劇演員路德維希·蓋雅爾,全家遷往德累斯頓。瓦格納的繼父在德累斯頓的一家劇院中工作。幼年時期,瓦格納可以自由出人劇院,並經常陶醉在戲劇舞臺之中。天長日久,在這位未來戲劇家的幼小心靈中漸漸地點燃了戲劇創作的火種。繼父對瓦格納很關心,培養了他對繪畫和戲劇藝術的愛好,這使瓦格納從小就具備了良好的藝術修養,也是他後來創作歌劇時能自寫劇本和歌詞的原因之一。瓦格納的藝術才能顯露得很早,在上小學時,他就對古希臘神話、莎士比亞的戲劇和德國民間傳說以及詩歌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音樂方面他也同樣天賦過人,八歲時就能熟記韋伯的歌劇《自由射手》的片斷,並能在鋼琴上彈奏它的序曲和其它音樂片斷。瓦格納上中學後開始創作悲劇劇本。15歲時,當他聽了貝多芬的交響樂後,受到了很大的震動和鼓舞,並決心從事音樂事業。1830年,瓦格納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管絃樂作品《降B大調管絃樂序曲》,可是演出卻遭到了失敗。從此他便決心致力音樂理論的學習。1831年,他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音樂,得到了著名教師萬里格的悉心指導,掌握了嚴格的作曲理論知識。在這期間,他寫了不少作品,但大都是屬於學生時代的實習創作,其中較為著名的有《C大調交響曲》等。

  瓦格納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在歌劇改革與創作方面。他一方面對當時德國歌劇舞臺上的義大利和法國式歌劇那種膚淺輕佻的內容與風格抱有反感,一方面也看到了德國民族歌劇的許多弱點,於是他便以大膽的手法對歌劇藝術實行改革。他以歌劇應綜合戲劇、美術和音樂為一體的觀點為原則,創作了他稱之為“樂劇”的新型歌劇。在這些歌劇作品中,音樂和戲劇等藝術形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創作出了一種整體的藝術美感。另外,他在歌劇音樂的寫作中,加強了管絃樂隊的表現力,並獨創了“主導動機”的新手法,使音樂形象變得更具體、更鮮明。瓦格納創立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音樂劇。

  瓦格納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大多充滿宗教和神祕主義色彩。瓦格納一生共寫了十餘部歌劇,其中最著名的有《黎恩濟》、《漂泊的荷蘭人》、《羅恩格林》、《湯豪賽》、《紐倫堡的名歌手》、《尼伯龍根的指環》四部曲、《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等等。除此之外,他還創作了許多管絃樂序曲和鋼琴奏鳴曲等作品。

  瓦格納的音樂在世界音樂史上具有特殊意義,他的作品影響巨大,許多作曲家都以他的創作為榜樣。現代“十二音體系”的建立者勳伯格的許多現代音樂寫作手法,就是受瓦格納的音樂,特別是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的影響創作而成的。

  瓦格納對後期浪漫主義音樂的發展起著先導及重要作用,以瓦格納為首形成了德國歌劇樂派,它的特點是:沉重、浩大、交響性、器樂化比重大,這些與以威爾第等義大利歌劇風格注重聲樂,輕視器樂相對立,聲樂部分去掉後,仍為交響樂。其作品強調戲劇衝突,突出調性遊離、破碎感;和聲上強調色彩性,淡化功能性。瓦格納音樂特點是:以管絃樂隊為其主要表現工具。交響樂由多次重複的主導動機組成。這些動機刻畫劇中的人物、自然現象、人物情感與事件。許多短小的主導動機交替、變形、同時結合,以連續不斷的交響樂形式發展,構成瓦格納“無窮盡旋律”的特色。歌劇結構要求是:有一個交響曲樂章的統一性,一脈相連地在整個劇中貫徹,由散佈於戲劇中許多基本主題組成,這些主題互相對比、互相補充、互相改變、互相交織,各個主題的分離和結合規則根據劇情發展的需要來決定。

  :拒絕的藝術

  大提琴是個古老的樂器,到卡薩爾斯學琴的時代,流行的指法絕對不足以用來演奏巴哈無伴奏組曲。卡薩爾斯完全重整重建了一套新的指法,才讓大提琴再度和巴哈的樂譜連結呼應,卡薩爾斯給了大提琴這項樂器全新的生命。

  卡薩爾斯是個音樂天才,然而他能改寫大提琴歷史,靠的不只是音樂天才,更重要應該是一種難得的“拒絕的智慧”吧!

  卡薩爾斯十歲時,他已經彈完巴哈《十二平均律》中的四十八首前奏曲與賦格曲。十五歲時,卡薩爾斯在王宮演奏,贏得了西班牙皇太后贈予的兩年獎學金;一邊念馬德里音樂學院,一邊隨時進出皇宮,跟太子一起玩耍。然而,卡薩爾斯又拒絕了皇宮奢華生活的誘惑,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去找當時聲名最高的大提琴教授約克伯。

  卡薩爾斯到約克伯的班上面試,約克伯用輕蔑態度隨口講了幾首冷門的曲子,純粹只是要難倒卡薩爾斯看他出糗。沒想到卡薩爾斯每一首都會拉,而且當場完美地演奏了冷門曲目中最冷門的一首。約克伯態度轉變,願意提供一年獎學金讓卡薩爾斯留下來當他的學生。卡薩爾斯毫不客氣地拒絕了。他只說自己不喜歡布魯塞爾,他沒說的是,他討厭約克伯高傲、歧視、無禮的態度。

  卡薩爾斯的拒絕,惹惱了提供他生活津貼的西班牙王室,他們以中斷獎學金威脅他留在布魯塞爾跟約克伯學習。卡薩爾斯索性連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一併拒絕了,到巴黎過起了貧困的生活。

  1936年,佛朗哥在西班牙建立了法西斯政權,卡薩爾斯又堅決拒絕了西班牙。接著,他拒絕到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統治的德、意演奏;拒絕到與西班牙建交的英國演奏;1950年,美國承認佛朗哥政府,卡薩爾斯從此拒絕到美國。

  拒絕這個、拒絕那個,卡薩爾斯能到哪裡演奏?他哪裡都不去。他在比利牛斯山上荒涼的小鎮辦自己的音樂節,世界第一流的音樂家都爭相參加。沒有人像卡薩爾斯有那麼輝煌的“拒絕”紀錄。透過“拒絕”,他維護了一種自己高貴的尊嚴,這使得他演奏的音樂,有一股決不妥協的骨氣。靠“拒絕的智慧”打造的卡薩爾斯,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梅紐因拜師學琴

  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指揮家和作曲家梅紐因1999年3月12日在柏林一家醫院治療期間因心臟病突發不幸逝世,享年82歲。梅紐因的一生一直對音樂充滿著激情,他的音符響徹國際樂壇,他的演出以其優雅、敏銳與豐美令世人陶醉。

  梅紐因的求學經歷至今是世界音樂界的一個傳奇。

  1926年,10歲的梅紐因隨父母來到巴黎拜見名師艾涅斯庫。“我想跟您學琴。”梅紐因說。

  “大概你拜錯了吧,我向來不給私人上課。”艾涅斯庫回答。

  “但我一定要跟您學琴,我求您聽聽我拉琴吧。”

  “這件事不好辦,我正要出遠門,明天清晨6點半就要出發。”

  “我可以早一個鐘點來,趁您在收拾東西時拉給您聽,行不行?”孩子懇求道。

  梅紐因的直率和天真爛漫,以及他的滿臉稚氣卻意志堅決,使艾涅斯庫產生了好感:“明天5點半到克里希街26號,我在那裡等候。”

  次日早上5點半鐘,梅紐因準時到達26號給艾涅斯庫演奏。6點鐘,艾涅斯庫聽完梅紐因的演奏滿意地走出房間,向等候在門外孩子的父親說:“這個徒弟我收下了,上課不用付學費,孩子給我帶來的歡樂,完全抵得過我給他的好處。”

  從此,艾涅斯庫成為梅紐因的家庭教師,幾十年始終陪伴著梅紐因的成長。

 

小學生看的名人勵志故事大全
外國名人經典的勵志故事
相關知識
有關音樂家的勵志小故事
名人畫家的勵志小故事
關於堅持的勵志小故事_堅持的勵志小故事
關於教育的勵志小故事大全
關於銷售的勵志小故事
有關職場早會勵志小故事
關於希望的勵志小故事
關於企業的勵志小故事
關於母愛的勵志小故事
關於誠信的勵志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