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勵志小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我們什麼都沒有,唯一的本錢就是青春。夢想讓我與眾不同,奮鬥讓我改變命運!那麼你看過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夢想開始了就不會停下來

  85後的她出生在重慶市。小時候,她喜歡看科幻小說、自然科學的書籍,更喜歡思考。

  初中時,她的物理成績特別好,獲得了物理奧賽一等獎,被保送進高中。讀高中時的一天,她在電視裡看到介紹非洲的節目後,就對非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夢想著能去那裡看看。

  可她順風順水的人生與非洲遙不可及,高中時她又獲得了物理奧賽三等獎,再加上突出的日語能力,她又被保送到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系。畢業後也許成為翻譯或是報考公務員才是她最正確的人生選擇,而她卻為了夢想,不遠萬里選擇到日本留學。

  2009年10月,她順利考上了京都大學亞非區域研究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可非洲那麼大,真正展開研究時,她卻有些茫然。

  那時,導師給了她一本介紹非洲的書,她仔細讀完後將目標鎖定在了喀麥隆。但課題研究不僅僅是在學校進行,更要深入實地。

  2010年8月,她懷揣夢想到了喀麥隆首都雅溫得。但這只是第一站,然後她乘坐了3天汽車抵達一個偏僻小鎮,又搭乘摩托車用了一天時間在山林裡穿行了80公里,才到了喀麥隆東南部熱帶雨林中那個人口不足200人的原始部落。她要研究的就是這個在世界上已經瀕臨滅絕、被稱為非洲“袖珍民族”的俾格米人。

  然而,眼前的一切和她夢想中的非洲大相徑庭。除了低矮的小草房,就是茂密的山林,根本見不到人。不僅如此,英語雖然是喀麥隆的官方語言,但俾格米人不會,根本無法溝通。

  那裡不僅氣溫高,時常下雨,還沒有電,這些令初到的她無法適應。此外,森林裡的晚上非常冷,她睡在自己的帳篷裡,夜裡經常會被凍醒,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而且吃飯也成了大問題,帶去的食物吃完了,她只能隨著當地人的飲食習慣,無論是野草芭蕉,還是羚羊耗子,她都得往下嚥。

  最讓她不能適應的是吃蟲子,第一次吃了白蟻后,她的身體出現了過敏反應,上吐下瀉,還長了蕁麻疹。

  始料未及的困難讓她的研究一度受阻,她甚至不知道工作應該如何展開。思來想去,她決定走入俾格米人中,在找了嚮導用俾格米人的語言叫出居民時,他們的友好頓時讓她忘掉了那些困難。

  她從和他們聊天開始,一點點學習他們的語言,而且這樣的深入溝通也帶給了她意外的驚喜,她發現俾格米人身上都有圖案奇怪的文身,決定從研究文身開始。

  在那裡,她待了4個月,發現文身對於俾格米人來說是一種社交形式。她和他們成了朋友,研究也一點點展開。其後,她又先後三次前往俾格米人的居住地,考上亞非研究科博士後又繼續她的研究課題。

  最終,她從俾格米人身上了解了人類的起源,通過他們的語言、信仰、文化、民俗習慣以及文身等研究了原始部落裡的平等主義,順利完成了自己的課題研究。

  她,就是彭宇潔,隻身一人走進非洲俾格米人原始部落的女博士。

  有人問她,初到非洲時遇到那麼多困難,有沒有想過放棄?每每此時,彭宇潔總是淡然地說:“去非洲看看是我的夢想,既然夢想開始了,我就絕不會讓它停下來。”

  篇二:夢是蝴蝶的翅膀

  她是一位90後女孩,父親的早逝,讓她沒有條件做驕奢的小公主。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初中畢業後,她就背起行囊,到城裡打工。

  那時她不滿18歲,沒技術沒文憑,只能在一家路邊小吃攤做服務員。攤點不遠處,是一家藝術學校,每天清晨,都有揹著畫板的學生,踩著和煦的陽光,一臉喜悅地奔向藝術的殿堂。

  她常常手裡端著盤子,目光卻緊隨著這些學生的身影,久久回不過神來。

  學校的老師偶爾會來光顧小吃攤。有一次,幾個老師一邊在攤上吃早點一邊閒聊,說到學校還差一個清潔工的事情。這時,一直在旁邊默默洗碗的她忽然站起來,走到老師們面前,搓著手,紅著臉,怯怯地問:“我去行嗎?”

  就這樣,她成了藝術學校的清潔工,月薪800元,除去生活費,所剩無幾,她卻高興得幾夜沒睡好。

  從此,學校的老師們就經常看到一些很有趣的情景:這個小清潔工會一邊拿著掃帚掃地,一邊豎起耳朵偷聽教室裡的動靜,巴掌大的地方,一掃就是一堂課。等大家都下課了,她又把掃帚舞得很歡,很快就把其他地方掃得乾乾淨淨。這個小清潔工還會撿同學們丟棄在地上的廢畫紙,不過,她沒有扔進垃圾筒裡,而是用橡皮把它們一點點擦乾淨,下班後躲在寢室裡偷偷在上面塗鴉。

  這些事情傳到校長耳朵裡,校長決定換個清潔工,學校的衛生必須保證啊。她聽說後,扔下掃帚,跑到校長辦公室,紅著臉,卻信誓旦旦地說:“我可以不要工資,只要讓我留下來就行,放心吧,我一定會把清潔工作做好!”

  校長最終留下了她,800元的月薪也照付不誤。她成了這所學校的“編外學生”,白天揮舞著掃帚拼命工作,將汗珠灑在校園的角角落落;放學後,學生都離開了,她一個人坐在教室裡,將所有的夢想傾注在畫筆上。

  畫畫的開支是一個月收入800元的打工妹所無法承擔的。為了買筆墨紙張,她把別人扔的飲料瓶,都當寶貝撿回來,拿到廢品收購站,換回一大堆繪畫用品。

  一天24小時被她分割成了四段:8小時工作兼撿破爛,5小時睡覺,11小時畫畫,她瘦小的身影成為校園裡最忙碌的風景。

  雖然沒有繪畫功底,她的畫還是慢慢引起了學校老師的注意,幹練的畫風,大膽的用筆,不比任何一個專業學生差。老師們不再認為這個小清潔工是“瞎忙活”,他們開始免費為她提供一些指導,這讓她的畫,如遇到春風的小草,快速茁壯地成長。

  她不再滿足於業餘畫畫,她想參加藝術類高考,到更廣闊的舞臺上,盡情揮灑手中的筆墨。

  文化課成為她的硬傷,一個初中畢業的女孩,怎麼可能在高考中拿到高分呢?連母親都勸她放棄,她卻拾起高中課本,像一塊浸入水中的海綿,拼命汲取著營養。

  所有人都認為,這個小清潔工的夢想實在太像白日夢,她卻在嘲笑和不解中,交出了讓人瞠目結舌的答卷,她以556分的高分,成功通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專業課考試,在一群經過專業培訓的學生中,名列203名。她工作的學校,每年只有五六名學生考上清華,而她,一個小小的清潔工,成為其中的一員。

  這個女孩有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鄧軒,但她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靠近夢想,讓人生變得不再普通。

  夢是蝴蝶的翅膀,無論多麼弱小的蝴蝶,只要不停地扇動翅膀,終能飛越滄海;無論多麼卑微的人生,只要有夢想支撐,就會擁有一片明朗的天空。

  篇三:堅強是青春的眼睛

  他是一位腦癱患者,生活在愛爾蘭一個單親家庭裡。他的身體除了脖子和頭部能夠活動之外,其他部位全部癱瘓。不僅如此,因為發音神經末梢壞死,他不能說話。

  不過,他的大腦卻是清晰的,聽力也沒有任何障礙。而這些功能對於一個如此可憐的生命來說恰恰是最痛苦的。因為,他有自己的思想,卻無法用口說出,也無法用四肢去實現。

  他曾無數次地想到過自殺。可是,自殺對於他來說,比登天還要難。要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唯一的辦法是絕食。

  母親不允許他這樣做。因為,母親總能找出讓他吃下食物的辦法,而他又毫無能力阻止母親的這種行動。在經歷了無數次失敗的自殺行動之後,他決定活下去,而且要堅強地、精彩地活下去。

  他的起點是從看電視開始的。母親為了排除他的寂寞,在他的臥室裡安裝了一臺電視機。並且,為了能夠讓他挑選自己愛看的電視節目,母親把電視遙控器固定在床頭,再在他的頭上綁了一個獸角。

  這樣,母親不在的時候,他可以通過頭部的移動來點選電視遙控器,從而完成電視訊道的更換任務。

  他終於可以“自理”了。雖然,這種“自理”只是調節電視訊道,但他還是很高興。因為,電視為他打開了一條心靈的通道,他可以通過電視瞭解外面的世界。不僅如此,他很快從電視的字幕上認識了許多英語單詞,並且知道了它們的意義。

  一次,電視裡播放了一個殘疾人打字機的廣告,他一下子喜歡上了那個東西,看到了人生的曙光。是的,只要能學會打字,他就能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甚至做更多有意義的事兒。

  母親下班歸來,他特意把電視調到那個廣告上。開始,母親並不知道他的意思。可是,他三番五次地讓母親看這個廣告,以至於不讓母親調換頻道。

  母親終於明白了兒子的意思:兒子想要一臺這樣的殘疾人打字機。母親馬上把打字機買回來,在床頭安裝好。他用捆綁在頭上的獸角打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句話:“媽媽,謝謝你!”

  母親看到這句話,奇怪地問:“你怎麼認識字?”他又打出來了一行字:“我是跟電視學習的!我要寫作,我要當詩人,當作家!”

  母親一下子抱住了兒子的頭,放聲大哭。母親那滾燙的淚水落下來,打溼了他的臉頰。

  母親為他的電腦連線了寬頻。他通過寬頻,可以與人聊天,可以在網上看文學作品,學習寫作。雖然,他每敲一個單詞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會弄傷了自己的頭部。但是,他依然堅持著。

  他在自己的作品裡寫道:“假如我的肉體可以變成一隻海鷗,我將滿懷火山爆發般的激情,到無邊的天空自由地飛翔……”終於,他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

  他看著編輯部郵寄來的樣刊和稿費,淚水禁不住湧了出來。因為,他用自己的堅強打開了青春的眼睛,看到了生存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這一年,他只有13歲。

  自此,他的作品一發不可收拾。他寫作入了迷,甚至完全忘記了自己的處境,忘記了自己的殘疾。他的思緒和才華通過頭上的獸角敲打著床頭的打字機,轉換成美麗的詩句和華麗的篇章,飛向編輯部,飛向讀者的心田,傳播著人間的善良和堅強。

  一次,他完成了一首詩歌,他快樂的思緒在房間裡跳躍、高歌。快樂中,他對躺在床上的那個不幸的小男孩表示同情,甚至,他還決定用自己的稿費來救助這個小男孩。

  可是,當他把這個計劃打出來準備交給母親的時候,他才發現,這位躺在床上的小男孩原來就是自己!那一刻,母親流了淚,他也流了淚。他不是為自己的不幸而流淚,他是為自己的幸福而流淚。因為,他是不幸的,但又是萬幸的。他用堅強找到了青春的眼睛,找到了快樂和幸福!

  他的名字叫克里斯多夫·諾蘭。目前,他已經出版了《夢幻爆裂》《時鐘的眼睛》等詩集和小說。他的作品以一位殘疾人的眼光構造了許多虛幻而又真實的意境,講述著殘疾人的渴望和對生命的獨特思考。他和他的作品激勵了和激勵著千千萬萬的人,打動了和打動著千千萬萬的讀者,被網友們稱為“少年喬伊斯”。

  堅強是青春的眼睛。人的一生都會遇到挫折和不幸,但是,只要你擁有一顆堅強的心,你就會開啟青春的眼睛,看到光明和希望。

  看過還:

真實的勵志小故事精選
早會分享正能量故事大道理
相關知識
短篇真實的勵志小故事
真實的勵志小故事精選
真實的勵志小故事
樹立孩子信心的勵志小故事_鼓勵孩子建立自信的故事
有哲理的勵志小故事精選
奮鬥青春的勵志小故事
不吃苦不會成功的勵志小故事
晨會激勵堅持的勵志小故事
短篇名人成功背後的勵志小故事
成就心態的小故事8篇_成就心態的勵志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