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黑板報資料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電子科學等科學綜合應用的汽車科學技術;而發動機理論也是一門科學技術,是包含材料科學,燃料科學,力學等科學綜合應用的科學技術。大家要懂得科學的只是,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另眼看艾滋病病毒還原“超級癌症”本來面目

  艾滋病這隻“西方魔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跟隨一位阿根廷美籍青年降臨我國後,就不斷蹂躪著人們的健康、吞噬著人們的生命、踐踏著人們的尊嚴。
 

以科技為主題的黑板報圖片 

  當年,人們對這種被譽為“超級癌症”的傳染病,不僅聞之色變,而且避之唯恐不及,就連醫護人員接診艾滋病患者時,都要身穿五六層隔離衣褲、戴四五雙手套,頭上捂得只露出兩隻眼睛,還要帶上護目鏡。聽到病房住進“艾滋病人”的訊息,患者更是迫不及待地紛紛要求出院,生怕被傳染……

  隨著醫療技術的日新月異,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28年後的今天,我們再看“艾滋”,心中難免會問,它真有那麼可怕嗎?真無藥可救嗎?真難以有效預防嗎?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在今年的第26個世界艾滋病日到來之際,全軍性病艾滋病專家諮詢小組副組長、解放軍第302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主任趙敏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解讀。趙主任1990年參與救治了中國大陸首例輸入性艾滋病患者,並在艾滋病防治一線工作了20多年,他從科普的視角,揭開了HIV***艾滋病病毒***這個“超級病毒”的神祕面紗,還原這個“超級癌症”的本來面目。

  :艾滋病毒並非“無懈可擊”

  “HIV詭異善變,一旦紮根在人體這個‘肥沃土壤’裡,確實‘威力十足’。”趙敏主任說,病毒會伸出“雷達觸角”快速尋找維持機體正常免疫反應的關鍵的免疫細胞——輔助性T淋巴細胞***CD4T細胞***,並侵入CD4細胞裡玩“拼圖遊戲”,不斷漫遊複製、繁衍生息,破壞著CD4細胞,擴大著自己的病毒軍團。當病毒達到一定數量,CD4細胞被破壞殆盡時,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會被徹底摧毀,造成“免疫缺陷”。

  這時一些本與人體和平共處的非致病菌,藉機乘虛而入,肆意蠶食人們的健康,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弓形體病、微孢子蟲病、隱孢子蟲病、真菌感染、鉅細胞病毒感染等機會性感染就發生了,卡波西肉瘤、淋巴瘤、肛門癌和宮頸癌等腫瘤也常常乘勢發生。

  失去了抵禦外來侵略的免疫力“圍牆”,又無法將艾滋病毒從體內徹底清除,患者只能承受著被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常見腫瘤和各種感染摧殘的痛苦;有些患者還可能同時發生好幾種機會性感染,變得面如土色、骨瘦如柴、渾身潰爛。準確地說,奪走艾滋病患者生命的“罪魁禍首”並不是HIV,而是HIV感染引起的各種機會性感染,艾滋病的學名就叫做“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AIDS***。

  但每樣事物都有兩面性,別看HIV這個面目猙獰的“惡魔”在人體內這麼囂張,其實也是個內強外弱的傢伙:它離開了人類身體的庇護,就會變得弱不禁風、弱不經晒、弱不經熱。HIV在人體外只能存活數小時至數天;在56℃的條件下30分鐘就會灰飛煙滅;75%的酒精、0.5%的次氯酸鈉、0.3%雙氧水、0.5%來蘇、0.1%家用漂白粉等一般消毒劑都可以將其置於死地;我們日常吃的油鹽醬醋和胃裡分泌的胃液都能將體外的HIV輕而易舉地消滅。

  那麼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能和艾滋病患者同桌聚餐嗎?共處一室嗎?握手擁抱嗎?趙敏主任解答說,與艾滋病患者同在一個教室上課;共用各種公共交通工具、勞動工具、辦公用品和錢幣;禮節性親吻擁抱;雙方手部面板完好時的握手;共同就餐都不會被感染。並且,HIV也不會通過馬桶圈、電話機、游泳池、浴池等公共設施及咳嗽、打噴嚏、蚊蟲叮咬進行傳播。

  :艾滋病並非“無藥可治”

  趙敏主任介紹,1980年10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院收治了5個年輕男同性戀患者,他們被證實患有一種有史以來從未見過的疾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至此艾滋病和艾滋病毒進入了人類的視線,成為傳染病家族的新成員。

  艾滋病被發現以後,各國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究,但由於醫療技術發展的限制和艾滋病病毒的複雜和神奇,人們未能認識到此病的傳播速度,當然也沒能找到治療方法和藥物,因此,艾滋病從非洲、美洲等高發地區迅速蔓延至全球所有國家,造成650萬人感染,250萬人死亡。從此艾滋病在人們心目中變得越來越可怕,並被扣上了致死性傳染病的帽子。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對艾滋病研究的不斷深入,特別是1996年美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提出的雞尾酒療法,將這一世紀瘟疫變成了可治療可控制的傳染病。截至目前,醫學界已經研製出30多種抗艾滋病毒的藥。目前,此療法已在全世界普遍使用,艾滋病患者病死率已從近100%降至20%以下,艾滋病也由致死性疾病慢慢轉為和病毒性肝炎一樣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趙敏主任說,所謂雞尾酒療法其實就是針對HIV愛變異,對單一抗病毒藥物極易產生抗藥性這一特點,讓患者同時服用三種或三種以上抗病毒藥物。這種聯合抗病毒治療能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複製,使被破壞的機體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復,從而延緩病程進展,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質量。

  只要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定期檢測CD4細胞數量、病毒載量、肝腎功能,並按照醫生的要求堅持按時按量服用抗病毒藥,艾滋病患者體內的HIV雖然無法被徹底清除,但其中80%的人能成為艾滋病病毒攜帶者,長期攜帶病毒繼續生存。

  另外20%接受雞尾酒療法效果不明顯的難治性艾滋病患者,也可以通過抗病毒聯合生物技術進行治療,升高體內CD4T細胞數量的同時改善免疫微環境,促進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統重建,進而延緩病情進展,控制病情惡化,提高患者成活率。

  :“超級癌症”並非無法防控

  趙敏主任表示,截至目前,世界醫學界還沒有研製出預防HIV的疫苗,行為干預是迄今為止預防艾滋病的唯一有效的方法。由於HIV通過性生活、血液、母嬰這三種途徑進行傳播,所以只要我們平時多瞭解艾滋病防治相關知識;潔身自愛、遵守性道德;樹立健康的戀愛、婚姻、家庭及性觀念;禁止***嫖娼行為;不和多名性伴侶發生沒有保護的性行為;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輸血和使用血液製品;拒絕毒品、珍愛生命,就牢牢把住了病毒進入人體的關口,就能成為艾滋病和HIV的“絕緣體”。

  醫學界在提高科學防治艾滋病工作水平的同時,還為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進行個性化的心理治療,消除他們的自卑、負罪、恐懼、悲觀絕望和多疑情緒,做好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使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攜帶者這個“特殊人群”能掃除心理陰霾、建立正常的行為和思維方式,以平靜的心態去面對艾滋病並接受治療。

  當前我國艾滋病防治工作形勢依然嚴峻。針對部分地區和人群疫情依然嚴重、感染者陸續進入發病期、患者人數明顯增多、死亡人數不斷增加、傳播途徑出現新變化等幾大難題,全社會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加強宣傳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做到全民參與、全面預防。

  趙敏主任認為,要讓群眾知道艾滋病可防、可控、可治並掌握科學預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進一步加大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群防控力度,建立切實可行的防控機制;消除對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庭的歧視,關愛他們,尊重他們,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從我做起,自覺遠離艾滋病危險隱患、宣傳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用實際行動成為預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趙敏主任說:“國家、社會、醫療機構、個人齊動員,一張覆蓋全國的艾滋病防治立體網路就將建立起來了,‘艾滋’這個字眼將不再可怕,艾滋病也將離我們越來越遠。”

  :採取措施減少青少年艾滋病死亡

  據新華社訊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11月29日釋出《兒童與艾滋病評估報告》說,全球報告的10歲至19歲青少年艾滋病相關死亡人數在近8年增加了50%,應儘快向這一人群提供有效的干預措施。

  報告說,2005年至2012年間,預防艾滋病病毒母嬰傳播取得巨大進展。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成功避免超過85萬兒童新發艾滋病病毒感染。但在同一期間,10歲至19歲青少年中報告的艾滋病相關死亡數增加了約50%,從7.1萬人增至11萬人。在2012年,全球約有210萬青少年攜帶艾滋病病毒。兒基會執行主任萊克說,如果通過一種整合方式擴大高影響力的干預措施,能夠在2020年前將青少年艾滋病病毒新感染人數減半。關鍵是要儘快向最弱勢的青少年群體提供有效的干預措施。

  報告分析指出,如在2014年前對高影響力的干預措施投資追加至約55億美元,在2020年將能夠避免200萬青少年***尤其是女孩***感染艾滋病病毒。2010年這方面的投入為38億美元。據介紹,高影響力的干預措施包括避孕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母嬰間傳播預防、基於自願的男性包皮環切術、促進行為改變的溝通,及面向高風險和邊緣人群的各項針對性措施。

科學黑板報內容資料
科普知識黑板報資料
相關知識
科普知識黑板報資料
科普知識黑板報資料
小學科普知識黑板報
科普知識黑板報模版
科技科普知識黑板報素材
關於科普知識黑板報
關於科普知識黑板報分享
三年級科普知識黑板報
防震科普知識黑板報
科普知識黑板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