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勵志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8日

  教我們如何去面對生活,追求卓越的品質;教我們怎樣超越自我,實現夢想。它就像一顆指路明星,帶領我們走向成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2013年10月,磨鐵圖書推出一本新書《亂時候窮時候》,講述了近百年來作者親身親聞的民國時期、抗戰時期、新中國成立後的歷史。而該書作者姜淑梅也被譽為中國平民歷史的書寫者,贏得大批“薑絲”的喜愛,成為網路紅人。讓人驚訝的是,姜淑梅60歲之前目不識丁,她用了十多年時間自己掃了自己的文盲,隨後開始寫作。那麼,從文盲到作家,姜淑梅是如何做到的?

  喪夫老太進京,

  無意中助作家女兒兩度獲獎

  姜淑梅1937年2月出生在山東鉅野縣董官屯鄉百時屯,1954年結婚,1960年隨丈夫“盲流”到黑龍江省安達市,在磚廠當家屬工。夫婦倆共生育了6個子女。1996年9月,姜淑梅與老伴回老家探親,沒想到途中,小兒子駕駛的私家車和迎面駛來的一輛貨車相撞,坐在副駕駛位的老伴當場死亡。

  喪夫之痛,讓姜淑梅一夜白頭。親戚朋友都知道了姜淑梅老伴遇車禍身亡的事情,只有姜淑梅的大女兒張愛玲還矇在鼓裡。張愛玲是黑龍江的作家,筆名艾苓,正在魯迅文學院學習。姜淑梅之所以對女兒封鎖訊息,是怕耽誤女兒的學業。姜淑梅雖然不識字,但非常羨慕像女兒那樣的讀書人。直到父親的後事處理完了,艾苓才從親戚那裡得知父親去世的訊息,她給母親打電話,要回來看母親。姜淑梅語氣平靜地對女兒說:“你安心學習,別惦記俺,俺去北京看你。”

  樹葉黃了的時候,姜淑梅風塵僕僕來到北京,一路打聽找到了魯迅文學院。艾苓撲到母親懷裡,失聲痛哭。姜淑梅安慰女兒:“咱們誰都別哭,你是文化人,像看書一樣,把這頁翻過去吧。你能安心學習,娘心裡就敞亮了。”

  學員們經常聚在艾苓的宿舍裡聊寫作,姜淑梅記住了一句話:別人寫過的事再寫就沒意思了,要寫世上稀少的事。姜淑梅想,既然來了,怎麼也得幫閨女弄出一篇文章來。有了,明天去上堂課,這就是稀少的事。於是,她對女兒說:“娘有個小小要求,想跟你們上堂課。”艾岺自得知父親去世後一直沒笑過,聽母親說要去上課,不由笑出聲:“娘哎,你小學都沒上過,就想上魯迅文學院的課?能聽懂嗎?”姜淑梅態度堅決:“聽不懂俺也去。”艾岺說:“課堂後面有的是空座,你要去就去唄。”姜淑梅認真地說:“我沒交學費,不能去偷聽人家課,你得讓校長同意了我再去。”艾岺與常務副校長溝通後,姜淑梅走進了魯迅文學院的課堂。

  那天是蘇叔陽講授《電影·文學·人生》。姜淑梅被安排坐在了第一排,滿頭白髮在一群黑髮中格外顯眼,連蘇叔陽都向她投來敬佩的目光。下課後,姜淑梅對女兒說:“俺一個不識字的老太太聽你們的課,是不是稀少的事啊?你是不是可以寫篇文章啊?”艾岺頓悟,笑著對母親說:“娘,你沒文化,但卻太有靈性了。”

  後來,艾岺以母親在文學院聽課為背景,寫了一篇散文《白髮母親》,在《中國青年報》發表,並獲得該報親情徵文二等獎。

  為給愛女寫信,

  60歲的文盲母親開始學習認字

  從北京回到安達,姜淑梅依然掛念著艾岺,她想寫信安慰女兒,卻又不識字,只好求助鄰居把她口述的幾句話寫在紙上。隨後,姜淑梅只要閒下來,就照葫蘆畫瓢,在廢紙上一遍遍地抄寫。三五句話的一封信,姜淑梅反覆抄寫了半個月才自覺滿意,正式抄寫在信紙上,寄給了女兒。母親的字雖然寫得歪歪扭扭,但挺勻稱。重要的是,母親的話不多,卻字字暖人心。艾岺萌生了教母親認字的念頭。

  結束在魯迅文學院的學業,艾岺對在妹妹家照看外孫子的母親說:“娘,學認字吧,你要能認字,就能想給誰寫信就給誰寫信了,起碼能看一看小孩的書,有事情做了。”姜淑梅說:“俺都多大歲數了,能行嗎?”“娘這麼聰明,肯定行,我們都可以給你當老師。”姜淑梅思忖片刻,說:“俺要會認字、寫字,以後就不愁給你寫信了,那就試試。”

  姜淑梅接過女兒給她的一沓紙、一支鉛筆、一塊橡皮,開始學寫字。可到了晚上,她就“告饒”了:“愛玲,你看我這手直哆嗦,寫個橫像鋸齒,寫個豎也像鋸齒,不寫了。”艾岺說:“一年級小孩剛拿筆也是這樣的,堅持下來就好了。”有女兒鼓勵,姜淑梅不再氣餒,第二天又接著學。

  為提高認字率,姜淑梅想出了一個好主意:首先,她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編成快板,自己口述,然後讓外孫女幫她寫在卡片上,沒事的時候就拿出來讀。其中肯定有許多字不認識,但由於是自己編出來的,遇到不認識的,就可以根據記憶順下來,這樣認字速度就快了很多。幾個月後,她就能讀幼兒讀物了。

  商場裡有賣健身按摩器材的,顧客可以免費體驗。而且,商家還設了個小舞臺,除了做產品宣傳,哪位顧客有雅興,還可以上臺唱歌。姜淑梅到商場去了幾次,看見人們對理療透光器感興趣,便自編了一段歌詞。

  星期天,姜淑梅帶著外孫女去商場,那裡聚了很多中老年人,排隊做健身按摩體驗,一旁的小舞臺上,幾個年輕人又唱又跳。到了與顧客互動環節,主持人問大家誰能登臺唱歌,姜淑梅大大方方地走上舞臺,清清嗓子,套用一首大家熟悉的歌的曲調,唱道:“來到本商店,歡喜心頭現,老師服務好,爸媽叫得甜。理療透光真科學,五臟六腑熱出汗,盼望早日得正氣,返老還童健康賺。”一曲唱畢,掌聲響起,連見多識廣的主持人都被震住了:“嚯,這老太太自編自唱,可不是一般人。”賣健身按摩器的商家代表把姜淑梅請到辦公室,說:“你的歌詞編得好,替我們做宣傳了。這樣,把你的歌詞給我們,我們找人寫成書法掛出去,給你100元報酬。”姜淑梅笑了:“俺編歌詞是為了學字,上臺唱歌是為了快樂,你們相中了俺的歌詞就拿去,錢俺可不要,那成啥事了。”說完,她掏出寫有歌詞的卡片,交給了商家代表……

  回家的路上,外孫女衝她豎起大拇指:“姥姥,你真厲害,臺下的人都誇你不簡單。我也誇你境界高,沒要人家的錢。”姜淑梅說:“你把姥姥誇得都不好意思了。以後,俺多編點詞,這樣學字挺快的。”姜淑梅並未意識到,她的這種識字方法,其實也是一種創作。

  2010年,已經調到綏化學院教寫作的艾岺,將兒子送進了大學。之後,她回到安達對母親說:“我現在啥心事都沒有了,你就是我的心事,你都70多歲了,該為自己活了,想玩啥就玩啥,喜歡什麼就做什麼。”在她反覆動員下,姜淑梅跟女兒來到綏化生活。

  “娘,我書櫃裡的書,你隨便看。”女兒想讓母親在閱讀中認字,姜淑梅面對琳琅滿目的書籍卻不知該看哪一本。女兒推薦她讀《一千零一夜》,姜淑梅戴上老花鏡,開始“啃”大部頭文學作品。一讀,竟讀出興趣來。不認識的字,有的能順著讀下來,順著讀不下來的生僻字就問女兒,基本不耽誤看故事。

  書看多了,姜淑梅漸漸有了想法。一天,趁女兒閒著,姜淑梅說:“看別人的書,俺也受啟發,就是得有好故事。俺給你講個故事,你寫出來,準能發表。”接著,她給女兒講了一個自己小時候聽到的事情,有人物,有情節。艾岺覺得母親講的故事不錯,但她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做,再說,故事放在那兒,早寫晚寫都成,就一直沒動筆。

  過了幾天,姜淑梅問女兒:“愛玲,俺給你講的故事寫了沒有?”女兒說:“我最近事挺多,沒寫。”姜淑梅說:“那俺再給你講個故事,你一起寫,都能發表。”

  後來,姜淑梅見女兒總是忙別的,不免有些遺憾:“這麼好的故事你怎麼不寫呢?不寫可惜了。”女兒說:“我沒時間寫,你講的故事你自己寫多好。”姜淑梅說:“寫故事是你們作家的事,俺一個老太太哪會寫?”女兒說:“你都認識那麼多字了,就把寫文章當玩,你咋跟我說的就咋寫,不會寫的字空著,我回來教你。”

  姜淑梅是個有激情而且激情容易被點燃的人,女兒三鼓動兩鼓動,就來了心勁:“俺先回趟安達,辦點事,回來就跟你學寫作。”

  2012年4月末,姜淑梅回安達“認證”:讓人家看她是否還活著,否則停發退休金。認證完畢,姜淑梅去了二女兒家,對二女兒說:“等俺回到綏化,就跟你大姐學寫作。”二女兒撲哧笑了:“寫吧,我家廁所正好沒紙了。”姜淑梅又去大兒子家,說:“兒啊,俺回去就寫作,寫俺肚子裡的故事。”大兒子盯著她看半天,說:“媽,你要能發表文章,胡錦濤就能接見你。”姜淑梅心裡暗暗叫勁:俺就寫給你們看看。

  不負女兒厚望,70歲出書成為炙手可熱的傳奇奶奶

  可是,真正開始寫作,姜淑梅才發現作家不好當。她提起筆手就不聽使喚,一天也寫不出幾句話。女兒便鼓勵她:“娘,你別緊張,就當是玩呢,只不過跟別人玩的不一樣罷了,慢慢來。”姜淑梅記住了女兒的話,把心態放平了。十幾天後,她寫著寫著,發現手不抖了,每天能寫五六行字。

  再有,寫什麼?怎麼寫?起初,姜淑梅也想寫得文字美一些,可她搜腸刮肚也想不出好詞。女兒指點她:“娘,你就寫你講給我的那些故事,不要花哨的語言,越樸實越好。”姜淑梅明白了:“那就寫老故事,大白話,越稀奇越有意思。”

  姜淑梅費很大勁寫了兩篇故事:一篇是鬍子打百時屯的事,母親給她講的。一篇是大仙跳大神趕上地震嚇尿褲子的事,父親給她講的。艾岺讀後,覺得意思不大,但她不能打擊母親,便說:“娘,你挺會寫東西呀,很多老年人寫的回憶錄給我看,囉唆半天也進不了正題,而你直接就進入故事,很有潛力呀。”姜淑梅說:“當年俺上你們魯院的時候,你們聊天俺聽著呢,俺就記住了一句話,誰都知道的事,你再寫就沒意思了,要寫,就寫別人不知道的事,還要虎頭豹尾。”

  可是,女兒又說話了:“娘,我給你個建議,你別寫姥姥姥爺給你講的,你寫你自己親歷的故事。”姜淑梅有些懵懂:“俺自己經歷的事情太多了,寫啥?”“就先寫你到東北以後的故事,這段故事你給我講過,非常有意思,一件事你寫一篇。”姜淑梅明白了,女兒沒看好自己寫的東西。不過,女兒的話也讓她開竅:自己經歷的事,就是別人不知道的事,這樣的故事才有看頭。

  姜淑梅在寫作中找到了樂趣,越寫越順當,每天竟能寫四五百字,感覺一天倏地一下就過去了。而且,她不在寫字檯上寫,人坐在沙發裡,把一個紙盒箱子放在腿上,就在上面寫。寫累了往沙發裡一仰,呼呼睡一覺。艾岺見母親寫作挺辛苦,說:“娘,你把寫作當玩,千萬別累著。”姜淑梅笑著說:“你放心吧,對不起自己的事,俺不幹。”

  姜淑梅寫的大都是自己早年經歷過的事,許多故事今天的人們聞所未聞,文字淺白,如話家常,卻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艾岺讀了,不由讚歎:“娘,我沒想到你寫得這麼好,一定能發表。”姜淑梅說:“發不發表俺不上心,當了一輩子文盲,到老了會寫文章了,俺感到是倒著活,越活越年輕。”

  姜淑梅每寫好一篇文章,艾岺就幫她在電腦上敲一篇,貼到自己的部落格上,註明作者資訊。姜淑梅沒想到,她的白話故事很快在網友中引起反響。網友“看風景的貓”留言:“我很討厭老師整天讓小學生抄寫背誦那些所謂的‘好詞好句’,姜淑梅的作品正好可以做範文,讓四年級的兒子明白,好文章可以一個成語都沒有。”網友“本初子午線”評論說:“姜淑梅奶奶用她樸實生動的文筆寫出了她們小時候的故事。生動的、傷感的、活潑的,跟奶奶講的故事很像。好像又回到了小時候坐在老人腿上仰頭聽故事的歲月。”

  更讓姜淑梅驚喜的是,《讀庫1302》以《窮時候》為題,刊發了她的多篇作品,並支付了她3000元稿費。之後,《新青年》《北方文學》也陸續發表了她的其他作品,好評如潮。姜淑梅馬上給大兒子打電話調侃道:“俺的文章發表了,你讓胡錦濤接見我吧。”大兒子嘿嘿笑著說:“媽,你文章發表得不是時候,胡錦濤和我一樣,退休了。”

  姜淑梅沒想到,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面。2013年10月,磨鐵圖書公司將姜淑梅的作品結集《亂時候窮時候》,交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至2014年3月已第4 次印刷,累計發行量超10萬冊。姜淑梅的三哥看完《亂時候窮時候》後,哭了,打電話給姜淑梅:“你寫得真好,讓俺找回了過去的感覺,這些事你怎麼都記得?”

  作品出版為姜淑梅贏得很多“薑絲”,中央電視臺《夕陽紅》欄目也為她製作了15分鐘的專題片。姜淑梅一高興,跟女兒說:“大家這麼喜歡俺的書,俺要好好活著,一年寫一本書。”說完才想起來,故事都寫空了,腦瓜子裡沒有多少貨了,再寫,挺困難。可自己誇下海口了,怎麼辦?對,出去找素材。

  於是,為寫第二本書,姜淑梅開始找有故事的老年人聊天。她先跟人家聊以前的事情,這叫“勾故事”,聊著聊著,對方不知不覺就開始講自己經歷的事。這些聽來的故事,她都用腦袋記。有時聊不完,她就將對方的電話或地址記在小本子上,空閒時再找人聊。有人配合她,也有人知道她是在做採訪,就擺手說:“我的事你可別寫,丟人。”然後就躲開她。後來,姜淑梅乾脆買了個錄音筆,再與人聊天時,就悄悄開啟錄音筆錄音,回到家再整理成文字。靠這種方式,她積累了許多新故事。

  2014年“七一”前夕的一天,艾苓回家後,跟母親說:“娘,我的學生們說了,你這個年齡的人,從文盲到作家,就是新聞人物,他們想邀請你給他們講講你的經歷,並接受大家採訪。”姜淑梅爽快地答應了。

  這天,身穿翠綠色短袖休閒襯衫、頭髮雪白而濃密的姜淑梅,來到了綏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新聞班的教室。

  面對幾十名大學生,姜淑梅操著一口山東味的東北話,道出了開場白:“這是俺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的高才生。俺是個粗人,沒念過什麼書,咱就用家常話跟你們嘮嗑……俺十多年識字和寫作的歷程雖說是玩,但俺有幹啥事就要把啥事幹好的心勁兒,這才有了今天出書的成績。有人說俺是勵志傳奇,俺不那麼認為。其實,這就是俺的一種活法,跟別人不一樣並且有意義的活法……”姜淑梅的話還未說完,就贏得一片掌聲。

林志穎的勵志故事
小學生必讀的勵志故事
相關知識
每天一個勵志故事
一天一個勵志故事
分享一個勵志故事
影響青少年一生的十個勵志故事
一百個勵志故事讀後感
影響孩子一生的經典故事3個勵志故事
每天一句勵志英語句子
每天一句勵志英語
每天一句勵志名言
每天一句勵志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