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琴的歷史來歷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引言:王爺見到這匹馬後,滿心歡喜,便派人強行搶走了巴特爾的白馬,但白馬卻難以制服。於時,王爺派四名壯漢用大繩牽牢白馬,備鞍,自己強行上馬,白馬揚蹄奮鬃,撞倒壯漢,衝出馬場,將王爺扔下馬背,王爺氣急敗壞,派出大批人手圍圈白馬,並下令用強弓射殺。

  

  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在家族中佔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間藝人,牧民家中所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


馬頭琴

  從山林狩獵文化時期至草原遊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樂器,不是馬頭琴,而是火必思、託布秀爾等彈撥樂器且多用於娛樂性歌舞與舞曲伴奏。從《蒙古祕史》、《元史》中的記載來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時期,蒙古民族樂器尚以彈撥樂器為主,元代的蒙古軍人和牧民,善彈火必思,喜跳集體踏歌。當草原遊牧音樂迅猛發展之後馬頭琴這件拉絃樂器便脫胎而出,得到廣泛普及,並且最終取代彈撥樂器的地位,成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間樂器。顯然,拉絃樂器取代彈撥樂器,火必思逐漸衰退,馬頭琴便順理成章地成為蒙古樂器的主角。

  馬頭琴的產生及其發展,很難查閱史料。但是,它卻有一個漂亮、感人的故事,那是一個很遙遠的傳說,年輕的牧人巴特爾家世代為王爺牧馬。在一個嚴寒的初春,巴特爾跑到百里之外,找回失散的馬群后,在一個淖爾邊發現了一匹悲鳴的白色小馬駒,面對著尚未開化的淖爾上的一個冰窟窿。看著小馬駒雙眸流淚,聽著那令人傷感的嘶鳴,巴特爾明白了一切,於是巴特爾將它帶回家,相依為命。以後,無論巴特爾走到哪裡,它就跟到哪裡;晚間巴特爾睡覺,它就站在氈房外巴特爾睡覺的那一面守候。幾年過去了,小白馬十分通人性,矯健的四蹄,飄飛的長鬃,勻稱的骨架成了一匹難得的好馬。

  在一次大型那達慕大會上,巴特爾騎著它第一次出現在賽馬場。它遙遙領先王爺所有精心飼養的賽馬。當巴特爾領到第一名的獎品時,心中佈滿了喜悅。然而,他卻不知災難也同時降臨。

  原來,王爺見到這匹馬後,滿心歡喜,便派人強行搶走了巴特爾的白馬,但白馬卻難以制服。於時,王爺派四名壯漢用大繩牽牢白馬,備鞍,自己強行上馬,白馬揚蹄奮鬃,撞倒壯漢,衝出馬場,將王爺扔下馬背,王爺氣急敗壞,派出大批人手圍圈白馬,並下令用強弓射殺。白馬終於被強弓射中,但仍然奮力突圍而去。這天深夜,悲痛的巴特爾思念白馬難以入睡,忽然聽到急促的馬蹄聲伴著悽楚的嘶鳴,由遠而近。聽到了這熟悉的蹄聲,巴特爾一躍而起奔出氈房。只見白馬飛奔到氈房前,卻忽然栽倒,微昂起頭,雙眸流淚,親切的望著巴特爾,抬了抬後腿,甩了甩尾巴,流露出期望的目光。巴特爾若有所思,彷彿懂了白馬的意思。白馬終於在巴特爾懷中,閉上了眼睛。

  不知過了多久,太陽從遙遠的地平線上升起來。巴特爾守候了白馬三天三夜。這天,他將白馬的後腿骨馬尾取下,掛在氈房中,然後安葬了白馬。面對白馬的後腿骨和馬尾,巴特爾沉思了99天,白馬的形象始終浮現在腦海中。一個新奇的設想,終於成型了。於是,他將後腿製成琴身,雕刻出白馬的頭部放在頂部,用馬尾製成琴絃和琴弓,馬頭琴終於誕生了。大概巴特爾思念白馬過於深切,也許白馬也有靈性。因而,馬頭琴的旋律,表現了蒙古民族的勤勞、勇敢,也再現了深沉、粗獷、激昂,猶有萬馬奔騰。

農樂舞是怎麼來的
馬頭琴的歷史來歷
相關知識
馬頭琴的歷史來歷
馬頭琴的歷史來歷
父親節的歷史來歷
馬頭琴的名字由來
狀元酒有什麼歷史來歷
蘇格蘭國旗有什麼歷史來歷
蘇格蘭裙有什麼歷史來歷
母親節有什麼歷史來歷
馬頭琴的黃昏閱讀答案
女兒紅有什麼歷史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