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創業故事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創業初期假如即面臨著好景氣,往往就會喪失了警覺性,因而忽略了管理上的重要性;假如初期並不怎麼順利,或許反而會更加努力經營,時時保持著警覺性不致掉以輕心,這對應付未來的挑戰,極有助益。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一名雜工一年賺了50萬元

  他是一個失敗者、說謊的人、商場上的逃兵,沒有人把他放在眼內,因為他根本沒有與人爭勝的條件。那麼,蘇巨集達如何出人頭地。做生意缺錢怎麼辦,在成功的大道上遙遙領先,使公司每年賺取的利潤超過50萬元呢?蘇巨集達算不上年少有為,他35歲時,仍是工廠的一名雜工,每月收入僅可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還需要妻子替人家做些零散的縫紉工作,幫補家計。35歲,是巨集達生命的轉折點,一天,他經過住家附近的地產經紀公司,發覺裡面的職員在打瞌睡。雖然那時樓宇買賣情況熱鬧,偏偏就只有那個地產公司一片冷清,門口張貼的樓宇資料也是寥寥可數,還附出公司的頂讓訊息。巨集達突然靈機一動,認為這是不可多得的好機會,雖然他沒有足夠的金錢搞一些小生意,但岳母頗有積蓄,他決定跟她好好商量。開始經營業務的時候,他把顧客介紹費降至最低,只抽取其半成佣金。

  另外,他採取“死纏爛打”的政策,不怕浪費脣舌,不斷為上門的客戶介紹適合他們的房子,不到最後一刻——對方終於找到自己理想的房子,他決不輕易放棄。很多顧客前來地產公司想購買房屋,其實心中也沒有什麼主意,如果推銷者懂得抓住他們的心理弱點,誠心誠意為他們服務,顧客自然會一切依賴你,不願再跑到別家地產公司選購的了。

  篇二:借雞生蛋

  現代經濟活動中,自身經濟實力不足卻又要發展事業,許多人也會來個“借雞生蛋”“借得錢來,投資生產,賺回錢來,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這種經營謀略,也叫“負債經營,無錢走遍天下。”然而,時至今日,當人人都懂得借雞生蛋時,“雞”就不那麼好借,就得講究許多技法。給人“信”字,這是借雞技法中的根本大法。

  在廣州,有一位數百萬元資產的私營企業主嶽亞賢,當年家裡窮得叮噹響。靠做不做都36元的工資,別說擺脫個窮字,連生計也難,他下決心要做番事業。做生意缺錢怎麼辦,想到鄰居潘嬸有好幾個兒子在香港,就向其借錢。開始借10元,講好一禮拜還,但他根本沒動那錢,只是鎖在箱裡,到期準時歸還。過了個把月,他又向潘嬸借20元,她講定歸還日,他一樣不用,到期原錢加息奉還;如此一次次借了還,還了借,大半年時間過去了,還真的沒動用過所借用過的任何一分錢。待潘嬸一再誇其“有信用”時,嶽亞賢順水推舟地向她講了自己的打算辦個”方便居民生活小賣店”的想法和難處。潘嬸也真爽快,笑著安慰他:“放心,你亞賢要辦店,借你個萬兒八千沒問題。”就這樣,嶽亞賢憑著良好的“信譽”籌到創業資本。

  錢,是投資創業的硬資本,對於無錢或財力不足的人來說,能借到錢,就可心想事成。中國銀行有2000多個億個人存款,如果你這個商人有信譽,就永遠不必為缺錢而發愁。

  篇三:賺錢魔術師

  1982年,剛剛放下“青苗”或紅十字衛生箱的周潮仁還只是位24歲的青年,“赤腳醫生”失去行醫資格,同時意味著他將回到農民的行列。做生意缺錢怎麼辦,在人多地少的潮汕平原,“田裡沒有金子”是一句人人都知曉的老行語。一天,在家閒得發慌的周潮仁在鎮上喝早茶時聽人說:上海人愛吃蜜餞,男女老少都愛吃,根本不管這蜜餞醃缸裡有蛆蟲。周潮仁是個有心計的人,他想,當地人家家幾乎有口大醃缸,每年水果收穫時,都將吃不了的水果整理後倒入醃製成涼果,吃都吃不完。這些東西若拿到上海去,說不準能賺錢哩。於是周潮仁東拼西湊了70元車馬費,扛上了30公斤蜜餞闖蕩大上海去了。

  到了上海,他扛著蜜餞一連到好幾家食品店推銷,得到幾乎相同的回答:“沒有國營集體工商執照,什麼生意都不能和你做!”這一晚,他在南京路的屋簷下度過。守著一大袋蜜餞直髮愁。天無絕人之路。翌晨,一位潮州同鄉和他相遇,並答應幫他解脫困境,同鄉用自己的營業執照,銀行帳號和批發票,很快將30公斤蜜餞以168元成交。同鄉付給周100元現金後走了.雖然100元對於當時的周潮仁來說不是一筆鉅款,但更使他振奮的是同行憑著一張營業執照在10分鐘裡賺了68元,賺錢就像魔術師.他暗暗發誓:我也要當賺錢魔術師。

  回到家鄉,周潮仁一口氣辦了國營、集體和個體三種營業執照。該年12月,他以平均每公斤0.9元的成本在家鄉收購近1噸的蜜餞,再次闖蕩上海,由於這次他持有多種“版本”的營業執照,他的蜜餞生意格外紅火,這次他淨賺1500元,是他過去當“赤腳醫生”六年的收入。
 

老百姓創業故事
國內的創業故事
相關知識
國內創業故事精選
國外創業故事精選
國外的創業故事精選
外國創業故事精選
企業名人創業故事精選
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精選
名人勵志創業故事精選
我身邊的創業故事精選
名人成功的創業故事精選集
名人成功的創業故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