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鵝瘟的防治方法都有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小鵝瘟是由小鵝瘟病毒引起的雛鵝急性敗血性傳染病,死亡率高,對養鵝業的發展,影響極大,搞好小鵝瘟的防治工作是當務之急。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小鵝瘟的防治方法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小鵝瘟的防治方法

  一、小鵝瘟預防

  1、消毒:全場定期***建議每週一次***消毒,針對墊草、料槽、場地,應用百毒殺進行噴霧消毒。對病死鵝要作深埋,加入消毒粉***如三氯異氰尿酸鈉、生石灰等***處理。

  2、引種:把好引種關,引進健康鵝。防止帶回疫病,已引進的要隔離飼養觀察。

  3、免疫:種鵝應於開產前一個月進行首次免疫,也就是用滅菌生理鹽水將疫苗作20倍稀釋,每隻鵝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間隔7-10天后進行二次免疫,將疫苗作10倍稀釋,每隻鵝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使種鵝產生免疫抗體,孵出的鵝雛才可以產生免疫力。

  4、分蛋:炕坊內的孵化裝置、一切用具以及屋內及地面應定期消毒,尤其是在有小鵝瘟流行的區域炕坊應注重消毒。免疫種鵝群和非免疫種鵝群的種蛋應分開孵化,避免“混蛋”,使孵出的雛鵝有不同母源抗體,從而影響雛鵝群的免疫效果。來自疫區種蛋在入炕孵化之前應先清理蛋殼表面汙物,然後進行消毒處理再入炕孵化。

  二、小鵝瘟治療

  1、發現本病,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採取嚴格控制,撲滅措施,防止擴散。撲殺病鵝和同群鵝,並深埋或焚燒。受威脅區的雛鵝可注射抗血清預防。汙染的場地,用具等應徹底消毒。發病地區的雛鵝,禁止外調或出售。

  2、對於發病鵝群也可以用小鵝瘟免疫血清防治。用患小鵝瘟康復鵝的新鮮血液加10%的2.5~5%檸檬酸鈉溶液,小鵝頸皮下注射,1.5~2.5毫升/羽,24小時後再注射一次,有好的防治效果。患病鵝若感染其它細菌病,每羽小鵝應肌注混入1000~2000單位慶大黴素,早晚各1次,2d後再連用慶大黴素2~3天。

  3、對雛鵝注射抗小鵝瘟血清進行免疫是防治此病的一項關鍵措施。出殼1~2天的雛鵝,每隻皮下注射0.5毫升,保護率達95%左右,已發病的雛鵝每隻注射0.5~1毫升,治癒率為85%,對病雛作緊急預防時,每隻注射0.5毫升,保護率達90%。購回的小鵝瘟高免血清應放在2~15℃冷暗處儲存,有效期一般為一年。對已發生小鵝瘟的病鵝群,可試用病毒靈口服,每日1~2次,每次1片,會有一定的療效。

  小鵝瘟病原

  小鵝瘟的病原是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屬的鵝細小病毒。病毒為球形、無囊膜、單股DNA,大小為20~22奈米,病毒存在於患病雛鵝的內臟器官及腸管和腸內物中,抗酸鹼、溫度和外界環境有很強抵抗力。通過血清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方面研究證明全國各地分離的毒株之間具有相同的抗原性。1961年分離研製的疫苗株與1999年分離株的VP3編碼莖因序列進行比較,兩毒株核苷酸有96%同源性,推斷的氨基酸有98%同源性,表明1961年分離株製備的疫苗具有長期應用價值。

  小鵝瘟症狀

  1、最急性型:最急性型多發生於3-10日齡的雛鵝,通常是不見有任何前驅症狀,發生敗血症而突然死亡,或在發生精神呆滯後數小時即呈現衰弱,倒地劃腿,掙扎幾下就死亡,病勢傳播迅速,數日內即可傳播會群。

  2、急性型:急性型多發生於15日齡左右的雛鵝,患病雛鵝表現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或廢絕,羽毛鬆亂,頭頸縮起,閉眼呆立,離群獨處,不願走動,行動緩慢,雖能隨群採食,但所採得的草並不吞下,隨採隨丟,病雛鵝鼻孔流出漿液性鼻液,沾汙鼻孔周圍,病鵝頻頻搖頭,進而飲水量增加,逐漸出現拉稀,排灰白色或灰黃色的水樣稀糞,常為米漿樣渾濁且帶有氣泡或有纖維狀碎片,肛門周圍絨毛被沾汙,喙端和蹼色變暗***發紺***,有個別患病雛鵝臨死前出現頸部扭轉或抽搐、癱瘓等神經症狀。據臨床所見,大多數雛鵝發生於急性型,病程一般為2-3天,隨患病雛鵝日齡增大,病程漸而轉為亞急性型。

  3、亞急性型:亞急性型通常發生於流行的末期或20日齡以上的雛鵝,其症狀輕微,主要以行動遲緩,走動搖擺,拉稀,採食量減少,精神狀態略差為特徵。病程一般4-7天,間或有更長,有極少數病鵝可以自愈,但雛鵝吃料不正常,生長髮育受到嚴重阻礙,成為“僵鵝”。


鵝***的防治方法介紹
雛鵝養殖管理技術有哪些
相關知識
小鵝瘟的防治方法都有什麼
治療痔瘡的常規方法都有什麼
綠蘿的繁殖方法都有什麼
蝴蝶蘭的養殖方法都有什麼
養殖文竹的修剪方法都有什麼
養殖文竹的修剪方法都有什麼
小孩肺炎的治療方法都有什麼
網路理財的防騙方法都有哪些
斜視的治療方法都有什麼
治療子宮頸炎的方法都有什麼